摘要:有时候,一条朋友圈就能把大家的真实想法彻底暴露出来。罗永浩随手发了个动态,结果把那些在连锁餐厅吃饭的人都给惊醒了。原来大家嘴里念叨的“家常味”,其实不过是后厨拆个包装袋、热水一冲就上桌的预制菜。你以为牛肉粉是师傅现做的?
有时候,一条朋友圈就能把大家的真实想法彻底暴露出来。罗永浩随手发了个动态,结果把那些在连锁餐厅吃饭的人都给惊醒了。原来大家嘴里念叨的“家常味”,其实不过是后厨拆个包装袋、热水一冲就上桌的预制菜。你以为牛肉粉是师傅现做的?
其实汤底早就冷藏送到店里,电磁炉一开,三五分钟就端出来。鸡汤说慢炖六小时,结果兑水一搅,味道飞快就出来了。
说实话,这种套路其实大家早心知肚明,毕竟环境看着干净,出餐速度快,吃着也没啥大毛病,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是默认了这套玩法。
这次炸锅,是因为一个馒头。在西贝餐厅,一份馒头卖到二十一块,就端在罗永浩面前。馒头看着和普通那种一块五的没啥区别,菜单还贴着“古法戗面”的标签。罗永浩当场就吃不下去了,网友们也跟着炸了锅。
西贝是大牌子,于东来也是商圈里的“良心企业”代表,但这回全都被拉下水。评论区一夜之间全是质问,西贝删评论的动作再快,也挡不住舆论洪流。这次不是谁和谁吵架,是整条餐饮业的信任被集体翻出来审查了。
罗永浩没点名骂人,只是不愿意继续装作一切都好的样子。
事情其实很简单。九月十号晚上,罗永浩和朋友在西贝吃了顿饭,花了七百多,点了十五道菜,吃完感觉很不好——全是预制菜。菜单发出来,二十一块的馒头成了亮点。
第二天,西贝老板贾国龙录视频回应,直接说罗永浩不讲实话,还拿出消费单,说他走的时候还夸过服务员,意思就是“吃完了才找茬”。
第三天,罗永浩连续直播,把人民网报告甩出来,直接点名西贝。预制菜占比超过八成,西贝的厨师长采访时还说羊排能复热三遍,面汤能反复用。网友这才明白,罗永浩说的不是一家店的问题,是整个餐饮行业的潜规则。
大家吃不下去的不是西贝这顿饭,而是被营销包装成“现做”的预制品。
罗永浩没骂人,就是不愿意再配合演戏。和消费者这些年积攒的委屈对上了。馒头只是个引子,真正贵的是大家的信任。馒头贵不是因为面粉,而是餐厅讲故事太贵了。
你说古法制作,我信你,愿意多花点钱,你说用非转基因油,我觉得你用心了,你把店里装修成农家院,我以为东西都是师傅手工现做的。结果直播里被拍到兑冷冻汤包、用速冻食材,儿童套餐还用转基因油。
这种反差不是口味的事,是被当傻子的感觉。大家不是不能接受预制菜,是不能接受花了现做的钱吃到流水线的东西,更不能接受你一边打着“放心餐饮”的招牌,一边用保质期十八个月的腌鱼、羊排复热三遍,厨房里连明火都没有。
这次的火气不是冲着一个馒头,是积攒多年的信任危机。
于东来也没能幸免。九月十二号,西贝预制菜的事基本坐实,罗永浩直播追问菜单,胖东来老板突然发视频帮西贝说话,说“感谢西贝、海底捞这些品牌让我吃到放心又可口的东西”。网友立刻不干了,“你也开始洗地了?”“你不是最反套路的吗?
”“你当消费者都是瞎子吗?”气氛一下子变了。以前于东来硬刚舆论,被看作良心企业标杆,这次帮西贝讲话,网友觉得彻底被背叛。第二天,他账号设了私密,帖子全删了,只留下一句“回到自己的世界”。
网友根本不买账,删帖等于认错但又不解释,“良心代表”一夜之间变成了“站错队”的例子。
大家真正吃不下去的,不只是那个馒头,还有曾经信任的公众形象。这场风波表面看是罗永浩和西贝的争执,实际上真正主角是所有被信息不透明坑过的消费者。菜贵点没关系,只要真材实料现做的,最怕的是高价买到流水线产品。
315曝光过盒饭工厂腥臭的问题,现在一个馒头只要贴个古法标签就翻倍卖,你会发现,大家不是吃不起,是被套路怕了。
西贝这次栽跟头,踩中了大家的集体情绪。你不能一边收着“良心品牌”的钱,一边搞预制菜,还标榜自己纯手工、非转基因、原产地。大家有意见,是因为真的信过你。这顿饭值不值是一回事,你这个牌子值不值得信是另一回事。
喊“放心”这两个字,得扛得住全网的检验。
现在大家对品牌的审查只会越来越严。你说自己良心、手工、天然,大家已经不轻易信了。你说的每句话都得经得起查。厨房视频随手就能拍,官方标准一查就能对上,删帖之前的态度网友也能截图追问。人设越高调,大家盯得越紧。
西贝这次栽了,就是把人设当成了护身符。罗永浩不是来砸场子的,他是提醒所有人:你想喊“放心”,那厨房里每一份食材、每一个馒头、每一勺汤都得准备好接受大家的检验。否则,迟早有一天,大家真的吃不下去了。
来源:甜点党GP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