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饭点高峰空位太多,多年老粉纷纷退卡,贾国龙输得彻底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18:00 1

摘要:你敢信吗?就在不久前,那个饭点永远在排队、号称“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西贝莜面村,如今在高峰期竟然冷清到服务员比顾客还多。曾经的网红打卡地,现在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这一切的崩塌,源头并非什么天大的丑闻,而是一个顾客吃完饭后,一句再普通不过的牢骚。这个人

搞垮一个曾经的餐饮巨头,有时不需要对手的阴谋,也不需要媒体的卧底,只需要老板亲自下场,上演一出“我打我自己”的荒诞剧。

你敢信吗?就在不久前,那个饭点永远在排队、号称“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西贝莜面村,如今在高峰期竟然冷清到服务员比顾客还多。曾经的网红打卡地,现在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这一切的崩塌,源头并非什么天大的丑闻,而是一个顾客吃完饭后,一句再普通不过的牢骚。这个人,恰好是罗永浩。他吃完西贝,感觉味道和从前不一样了,便在网上随口吐槽,说感觉现在都是预制菜,少了那股子热气腾腾的锅气。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就像抱怨今天天气不太好一样。

谁能想到,这句无心之言,仿佛一根针,精准地戳破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自尊心。贾老板的反应,不是去了解情况,也不是虚心接受反馈,而是血压瞬间拉满,抄起键盘就冲上了舆论战场。他一连串的操作,简直让人目瞪口呆。他先是连发数条动态,激烈地反驳,一会儿说“中央厨房不等于预制菜”,一会儿又强调“我们绝对有锅气”。这番辩解不仅没能说服网友,反而像是在火上浇油。更让人迷惑的是,他竟然公开喊话,要拉着罗永浩搞一场直播当面对质。好家伙,这哪是解决问题,这分明是把一场普通的消费体验纠纷,硬生生升级成了个人恩怨的约架。整个场面,从品牌危机公关,瞬间变成了一场贾老板自导自演的悲情独角戏,他不是在澄清,他是在用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失控。

那么,问题的核心,真的在于西贝到底用没用预制菜吗?其实不然。我们得搞清楚,今天消费者真正反感的,到底是什么。预制菜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标准化餐饮,背后或多或少都有它的影子。无论是快餐店里的炸鸡汉堡,还是一些连锁餐厅里的标准菜品,都离不开中央厨房的统一配送和标准化加工。这在餐饮行业里,是为了保证出品稳定、提升效率的常规手段,大家心知肚明。消费者真正无法接受的,是那种被欺骗和愚弄的感觉。权威市场研究机构艾媒咨询曾发布过一份关于中国预制菜行业的报告,其中的数据显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超过八成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他们并不排斥餐厅使用预制菜。然而,与此同时,有超过九成五的消费者强烈认为,餐厅必须明确告知哪些菜品是预制菜。这个数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大家要的不是杜绝预制菜,而是最基本的知情权。我可以选择吃,也可以选择不吃,但你必须得让我知道我吃的是什么。

西贝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品牌故事和实际产品之间的巨大裂痕。它一直以来给自己贴的标签是“天然、健康”、“妈妈的味道”,营造的是一种充满烟火气、匠人精神的家庭厨房氛围。消费者冲着这个故事,心甘情愿地支付了远高于普通餐厅的溢价。结果,当大家发现自己花了大价钱,期待的是后厨大勺颠飞、猛火爆炒的“锅气”,得到的却可能是料理包在后厨简单复热后的产物时,那种价值错位的失落感和被背叛的愤怒感,是毁灭性的。这就像你花了一张顶级歌星演唱会内场票的钱,满怀期待地坐进场馆,结果发现歌手根本没来,全程只是在播放录音带。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货不对板”了,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诈骗。

在如何应对危机这件事上,同行的做法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贾国龙的狼狈。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几年前,海底捞曾遭遇过一场堪称毁灭性的后厨卫生危机。当时有媒体曝光其门店后厨有老鼠乱窜,员工用汤勺清理下水道,场面触目惊心。这比预制菜争议的严重程度,高了不止一个量级。面对如此重创,海底捞是怎么做的?他们没有一句辩解,没有指责媒体“恶意曝光”,更没有拉着记者去对质。在危机爆发后的短短四个小时内,他们连发三份声明:第一份,是毫无保留的《致歉信》,承认所有问题,承担全部责任;第二份,是雷厉风行的《处理通报》,公布对涉事门店和管理层的处理决定,并主动停业整改;第三份,是详尽具体的整改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后续行动。整个过程,姿态低到尘埃里,态度诚恳到让无数原本准备口诛笔伐的网友,都硬生生把话憋了回去。海底捞用教科书般的表现,把一场足以致命的危机,转化成了一次展示企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的公开课。

反观贾国龙,他的每一个动作几乎都踩在了雷区上。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时代早就变了。在十几年前,罗永浩为了西门子冰箱的质量问题维权,还需要扛着大铁锤,跑到公司总部门前,通过这种极具冲击力的线下行为艺术,加上媒体的持续报道,才能撬动一个大公司的傲慢。那是一个信息传播有壁垒,消费者发声渠道有限的时代。而今天,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罗永浩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用餐体验,就足以掀起一场舆论的海啸。这不是因为他个人有多大的能量,而是因为社交媒体赋予了每一个微小的声音被放大的可能。

在这个时代,创始人的个人形象与品牌深度绑定,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它可以像雷军之于小米那样,用亲和力和个人魅力为品牌注入灵魂,凝聚起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它同样可以像贾国龙之于西贝这样,当创始人的性格缺陷,如固执、易怒、缺乏沟通技巧等,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公众面前时,这些负面特质会直接投射到品牌身上,成为品牌最大的负资产。贾国龙个人的“傲娇”和情绪失控,让消费者看到的,是一个傲慢、不真诚、拒绝沟通的西贝。大家对他的反感,最终都转化成了对西贝产品的抛弃。说到底,这场风波从头到尾,都不是“罗永浩大战西贝”,而是“贾国龙大战贾国龙”。他亲手点燃了火,又亲手把火扇得越来越旺,最后把自己和自己的品牌,都困在了熊熊大火之中。

来源:下弦YT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