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杭州某美妆品牌的直播间依然灯火通明。主播安娜用流利的英文向东南亚观众展示新款口红,互动区的留言飞速滚动。三个月前,这家公司还在为高昂的直播成本发愁——国内主播时薪超千元,跨境团队管理复杂,税费成本更是压得喘不过气。直到他们在新加坡注册公司,用EP签证
凌晨三点,杭州某美妆品牌的直播间依然灯火通明。主播安娜用流利的英文向东南亚观众展示新款口红,互动区的留言飞速滚动。三个月前,这家公司还在为高昂的直播成本发愁——国内主播时薪超千元,跨境团队管理复杂,税费成本更是压得喘不过气。直到他们在新加坡注册公司,用EP签证组建本地主播团队,硬生生把运营成本砍掉六成。
这并非孤例。当国内税收监管日趋严格,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左手用新加坡公司搭建国际人才池,右手以个体工商户优化国内税负,竟能破解“既要合规又要省钱”的难题。
一、跨境直播的“新加坡解法”
“同样的英文主播,新加坡团队的用人成本只有国内的40%。”某美妆品牌创始人透露,通过注册新加坡公司申请自雇EP,他们不仅快速获得2年工作准证,还享受到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直播电商的核心枢纽,本土主播更懂当地消费习惯,转化率直接提升30%。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人才本地化+税务轻量化”:
1. EP签证的杠杆效应:新加坡自雇EP无需本地雇员,1人即可注册公司,配偶子女同步获得家属准证。对于直播行业而言,这意味着能快速组建精通多语种的东南亚主播团队,且人力成本远低于从国内外派。
2. 政策红利的叠加:入驻新加坡科技园的企业可享受最高50%的研发税收减免,而主播团队的设备采购、技术培训等支出均可纳入抵扣范围。
3. 资金流转的便利性:通过新加坡公司收取海外直播收益,再以服务费形式回流国内主体,既能规避外汇管制,又能合法降低综合税负。
二、国内税负的“个体户破局术”
跨境布局解决了人才和外汇难题,国内端的税务优化同样关键。杭州某直播代运营公司算过一笔账:年营收800万的团队,若用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综合税率仅2%-4%,相比传统公司节省超百万税费。
为什么老板们都在抢注个体户?
• 公转私零风险:股东分红无需缴纳20%个税,利润可直接转入个人账户
• 缺票难题终结:建筑工程临时用工、主播佣金结算等无票支出,用个体户开票即可合规处理
• 成本分摊利器:将直播间的选品采购、场地租赁等业务拆分给个体户,轻松降低主体公司利润
更重要的是,河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园区已开放线上注册通道,无需实地办公,3天就能拿到营业执照。部分园区还提供财政扶持奖励,相当于给企业再加一层“减负buff”。
三、合规时代的生存法则
“省税≠逃税”已成行业共识。某MCN机构财务总监分享经验:
1. 业务真实性为王:个体户需有实际经营痕迹,如签订服务合同、保留物流单据
2. 规模控制艺术:单个个体户年开票额建议控制在500万以内,多业务线可注册多个主体
3. 动态适配政策:密切关注园区核定征收率调整,例如湖南某园区今年将技术咨询类税率从3%降至2.5%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组合拳不仅适用于直播行业。建筑设计公司用个体户对接自由设计师,跨境电商用新加坡公司做中转仓,咨询公司用EP签证引进海外专家……当合规架构遇上政策红利,降本增效的空间远超想象。
四、风险防控的三大红线
1. 资金流与业务流必须匹配:个体户收款账户需与合同签约方一致,避免“走账式”开票
2. EP续签的核心指标:新加坡公司需保持真实经营,续签时需提供银行流水、完税证明等
3. 园区选择方法论:优先选择有财政返还记录的园区,警惕“一次性核定承诺”
结语
当某美妆品牌的主播在新加坡对着镜头涂上第100支口红时,屏幕另一端的企业主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用跨国架构打破人才壁垒,用个体户重塑税负逻辑。这不仅是成本的较量,更是商业智慧的升级。在合规的框架下,每一次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在为企业的全球化之路铺就更坚实的跳板。
来源:安东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