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9月,浙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号召,以“移动式+沉浸式”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线上,浙商银行把“反诈实验室”直接搬进直播间,用真场景、真实验、真经历,把新型骗局“剧本”在现场细细拆
当骗子的“剧本”已经从短信、电话升级到AI换脸、共享屏幕、元宇宙客服,银行也开始寻找“反诈”宣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金秋9月,浙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号召,以“移动式+沉浸式”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线上,浙商银行把“反诈实验室”直接搬进直播间,用真场景、真实验、真经历,把新型骗局“剧本”在现场细细拆解;在线下,“空中反诈课堂”让旅客在飞行中既度过了快乐时光,又学习到了反诈知识,更护航了大学新生开启校园财富安全新历程,推动金融知识从“看得见”到“记得住”、从“听得懂”到“做得到”、从一句口号变为肌肉记忆。
创新形式,模拟真实场景
拆解诈骗套路
浙商银行推出的“浙银消保·反诈实验室”直播间被改造成三大虚拟的“高发诈骗街区”:校园、县域、社区,通过“趣味实验+情景演绎+以案说险”的创新形式,沉浸式剖析多种常见诈骗套路。
直播中,反诈专家“金博士”头顶橙色假发,手持一台“反诈能量探测仪”,与两位主播组成反诈实验室三人组,通过AI智能体、情景演绎等方式,拆解出“AI模仿亲友声音”“网恋杀猪盘”“英语四级保过骗局”等高发诈骗场景背后防不胜防的套路。
此外,除了反诈实验室三人组,直播间还请到了驻村干部孙书记、反诈民警朱警官、在校大学生叶同学,嘉宾们结合亲身经历及一线反诈经验,深度解析“高铁票退改签”“兼职刷单”“青少年绝版小卡交易”“平台会员退费”等典型诈骗手法,“官方+亲历者”的组合,让知识可信度与情绪共鸣同步拉满。
这场融娱乐与专业于一体的直播,累计吸引了15.1万人次观看,最高在线2.5万人次,收获点赞55.9万次,评论人数1.3万,真正让反诈知识“活”了起来。
丰富渠道,突破宣传壁垒
触达广泛受众
直播之外,浙商银行同样注重金融知识的“真场景”体验和宣传活动的“真实践”参与。
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发层,浙商银行携手长龙航空举办金融知识快闪活动,通过金融知识问答、金融安全大挑战、浙银消保小剧场等趣味环节为旅客普及金融知识,千余名旅客在排队值机的间隙完成“碎片化”学习。
从“等人来”到“随人走”,浙商银行正以“移动式+沉浸式”模式,把金融教育课堂搬到人流最密集的场景,让知识“跑”在诈骗之前。
开学季,在杭州飞往广州的长龙航空“浙银消保安全舱”内,浙商银行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金融教育宣传活动。浙商银行与长龙航空的工作人员通过趣味互动、有奖问答等方式解析冒充海关诈骗、新生群诈骗等诈骗陷阱的套路手段,近200名乘客、尤其是刚刚报到入学的大一新生,在航程中完成30分钟“云端反诈课”。
此次金融消保知识普及过程中,浙商银行在北京、郑州、西安、成都等全国多个城市,采用线上直播、线下活动、短视频大赛等形式,打造立体传播矩阵,实现同一条反诈主线、讲出百城千面的地方故事。
从“实验室拆剧本”到“机舱内互动”,浙商银行以专业还原诈骗真相,以场景激活公众认知,以实践筑牢风险防线,展现出“以真拆假”的行动智慧。这场覆盖多人群、多地域、多形式的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不仅提升了民众的金融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更为推动金融教育宣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提供了可参考的新路径。据悉,未来,浙商银行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消保理念,以创新之力、共治之智,持续筑牢金融安全防火墙。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