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并非罕见病,全球每200–500人中就可能有1位患者。若不及时干预,高胆固醇就像“沉默的炸弹”,会悄然侵蚀血管,可能导致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猝死。FH不仅威胁个人健康,也可能成为整个家族的“健康隐患”。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被视为最严重的遗传性血脂疾病之一。
它并非罕见病,全球每200–500人中就可能有1位患者。若不及时干预,高胆固醇就像“沉默的炸弹”,会悄然侵蚀血管,可能导致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猝死。FH不仅威胁个人健康,也可能成为整个家族的“健康隐患”。
疾病特点
一场由基因引发的“胆固醇风暴”
根源:基因缺陷,命运的“胆固醇陷阱”
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等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体内无法有效清除“坏胆固醇”(LDL-C),使血液胆固醇水平远超正常范围。这些基因如同失灵的“交通指挥官”,造成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逐渐引发“血管堵塞”。
症状:
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千万别忽视!
黄色瘤:皮肤或肌腱处出现黄色斑块(如眼睑、肘关节、跟腱),是FH的“特征名片”;
角膜弓:儿童期即可出现的眼角膜白色环状病变,如同眼睛戴上了“异常光环”;
早发性冠心病:患者可能在青少年时期(甚至10岁)就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血管如同被“提前老化”的高速公路,布满斑块与拥堵。
分类:杂合子 vs 纯合子,病情差异显著
FH有两种临床亚型: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和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
HeFH较为常见,患病率约为1/300至1/250,胆固醇水平为正常人的2–3倍,发病年龄较晚,但若忽视治疗,仍会加速动脉硬化。
而HoFH是FH中最严重的类型,属于罕见病,发病率约为1/16万至1/30万,胆固醇水平飙升6–8倍,病情极其危重,患者常于幼年或青年期因心脏病去世,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罕见病例”。
如何发现与应对?
科学是战胜FH的武器
早期筛查:从“家族史”中寻找线索
高危人群必查:若家族中有早发冠心病(男性<55岁,女性<65岁)、高胆固醇血症(LDL-C≥4.9 mmol/L)或黄色瘤患者,建议立即进行血脂检测(重点查LDL-C)和基因筛查;
儿童也需警惕:有家族史的儿童应从5岁开始筛查,别让疾病在无声中侵蚀孩子的未来。
诊断:精准“定位”疾病根源
HoFH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主要涉及4个致病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ApoB100、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其中LDLR基因是HoFH最主要的致病基因,占病例的85%–90%;ApoB100基因突变约占5%;PCSK9和LDLRAP1基因突变均不足1%。
我国研究显示,LDLR基因的高频突变位点依次为C308Y(c.986G>A,p.Cys329Tyr)、H562Y(c.1747C>T,His583Tyr)、A606T(c.1879G>A,p.Ala627Thr),约占总突变的23%。全外显子组测序(WES)作为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主要针对外显子区域,对致病基因突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建议首选使用。
治疗:多管齐下,控制“胆固醇风暴”
饮食控制:坚持低脂、高纤维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如肥肉、油炸食品)和胆固醇摄入(如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
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基石,需长期服用;若效果不佳,可联合PCSK9抑制剂等新型药物,将LDL-C降至安全范围;
特殊疗法:纯合子或重症患者可能需要LDL血浆置换(通过血液净化清除胆固醇)或肝移植(针对LDLR完全缺失者);
长期管理:定期监测血脂、进行心脏检查,与医生紧密合作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遗传阻断保健康
HICC研究组指出,由于HoFH目前无法治愈,理想方式是在出生前或出生后尽早进行筛查识别,以及时阻断疾病传递。
对FH患者而言,阻断遗传、保障下一代健康极为重要。
HoFH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夫妻均为杂合子,其子女患HoFH的概率为25%。
目前,HoFH育龄妇女或已生育HoFH患儿的携带致病突变夫妻,可借助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等方法,从根本上阻断疾病在家系中传递,避免HoFH患儿出生。
2019年我国《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已将FH纳入,并制定了遗传阻断流程。
一级预防—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借助试管婴儿技术,在胚胎植入前进行基因筛查,选择健康胚胎,避免遗传病传递。若夫妻双方均为患者,推荐采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以最大程度降低后代遗传风险。
二级预防—产前诊断:怀孕16周后,通过羊水穿刺等方法进行基因检测,准确判断胎儿是否携带致病突变,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通过检测胎儿的LDLR、ApoB、PCSK9等基因,若发现致病突变,可在医生指导下制定干预或后续计划。
三级预防—新生儿筛查:美国研究显示,可采用串联质谱法检测新生儿干血斑中的TC、LDL-C和ApoB,异常者进一步行基因检测确诊。2021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启动新生儿基因组计划,对10万名新生儿开展全基因组测序,推动罕见遗传病早发现,并于2023年建议将FH纳入该计划。借鉴国际经验,我国也已开展新生儿基因筛查探索,从干血斑标本中筛查FH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未来有望进一步完善新生儿FH筛查体系,为更多婴幼儿健康保驾护航。
重要提醒
行动,比等待更重要!
“一人确诊,全家筛查”:FH具有家族聚集性,若家中有人确诊,亲属应立即检查血脂和基因,避免遗漏;
别让“黄色斑块”成为遗憾:发现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应及时就医,这可能是FH的“报警信号”;
治疗需要长期坚持:降脂药物并非一劳永逸,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是关键;
希望就在眼前:随着医学进步,新型药物和疗法不断涌现,FH已从“绝症”变为可防可控的疾病!
健康无小事,让科学照亮生命之路!
来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