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就是目前为止仍旧健在的开国将军王扶之。从12岁的放牛娃到102岁的开国将军,他的一生却是几乎贯穿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章节。
一只苍蝇救了他的命,一段历史因他而鲜活。这位102岁老将军的身上,承载着中华民族从苦难到辉煌的集体记忆。
他就是目前为止仍旧健在的开国将军王扶之。从12岁的放牛娃到102岁的开国将军,他的一生却是几乎贯穿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章节。
1935年夏天,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12岁的男孩正在山坡上放羊。这个叫王福治的孩子不会想到,他的一生将因一次偶然的相遇而彻底改变。
一支红军队伍经过他的家乡,与以往见过的军队不同,这支队伍不抢夺百姓财物,还主动帮老百姓挑水扫地。更让王扶之心动的是,队伍里还有和他年龄相仿的少年兵。
“当时我只想混口饭吃”,王扶之后来回忆道。这个单纯的想法促使他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参军。
当招兵文书问他年龄时,12岁的王扶之毫不犹豫地谎报:“我17岁了!”凭借比同龄人高大的身材,他成功“骗”过了招兵人员,并被建议改名为“扶之”,意为“乱世中,总得有人扶一把”。
从此,放牛娃王福治变成了红军战士王扶之。
他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1952年还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他率部坚守临津江阵地,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1955年,年仅32岁的王扶之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帅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
1952年8月2日,朝鲜战场上一场生死考验悄然降临。
王扶之正在前线指挥部研究作战地图,突然,美军的重磅炸弹直接命中坑道顶部,巨石轰然塌下,将他双腿死死压住。片刻之间,王扶之和几名战友就被深埋在地下。
“当时眼前一片漆黑,腿部传来阵阵刺痛。”王扶之后来回忆。他们试图自救,但四周毫无光亮,空气也越来越稀薄。
地面上,战友们拼命挖掘,双手鲜血淋漓也不停歇。然而,三十多个小时过去,仍然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就在救援人员几乎放弃希望,准备宣布王扶之等人牺牲时,一个细微的发现改变了一切,几只苍蝇从废墟缝隙中飞出。
“有苍蝇就说明有空气,有空气就可能还有人活着!”救援队伍瞬间重燃希望,全力挖掘,终于在38小时后成功救出王扶之和他的战友。
这次经历让王扶之与苍蝇结下了“特殊的缘分”。他后来常开玩笑说苍蝇是“战场上的福虫”,甚至每年不仅要过自己的生日,还要过8月2日这个重生日。
如今再看王扶之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字,“不忘初心”。这四个字,正是他百岁人生的真实写照。
退休后,王扶之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坚持记录历史。他有一本厚厚的本子,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战友们的名字和牺牲的战斗。每当翻看这些名字时,他总会喃喃自语,甚至掉下泪水。
“如果不是那些侵略者,人民群众根本不用担惊受怕。”王扶之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道。尽管年过百岁,他依然能清晰记得每一场战斗的细节,战友们的名字,甚至牺牲地点,这些记忆胜过任何历史教材。
2023年以来,随着其他开国将帅相继离世,王扶之成为了开国将帅群体最后的见证者。
2024年4月2日,原少将张力雄逝世,享年110岁。至此,1614位开国将帅中,只剩下王扶之一人。
有人可能会好奇,102岁的老人还在关注国家大事吗?
王扶之用行动给出了答案:每天上午9点,他准时坐在收音机前,聆听军事新闻,关注国家的每一场变动。这位经历过土枪土炮时代的老将军,甚至能对现代科技和武器如数家珍。
当被问及长寿秘诀时,王扶之幽默地说:“成天琢磨国家大事,哪有时间生病?”这看似玩笑的话语背后,是一种深深的信念驱动。
更令人感动的是,王扶之从不摆老资格。领导送来的慰问金,他都会转手捐给贫困学生,并常常谦虚地自称“一个老兵”。他说自己最自豪的不是个人荣誉,而是能够亲眼看到国家日渐强大,成为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见证者。
从12岁的放牛娃到102岁的开国将军,王扶之的一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不过是千万个牺牲者中的幸存者。”
王扶之的书房里,那本记录着战友名字的册子已经泛黄。102岁的他仍然时常翻阅,仿佛在告诉那些长眠地下的战友:“我没有忘记你们,也没有忘记我们来时的路。”
而这位世纪老人就像一座活着的纪念碑,沉默地矗立在历史与现实之间。
参考资料:
王扶之:有勇有谋的军事指挥员,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朝鲜战场上两只苍蝇救了他的命——河北共产党员
来源:刘律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