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第五代战斗机过渡的机型,新一批苏-35S战机交付俄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13:32 1

摘要:“在第五代战机全面列装前,它仍是空天军的核心支柱。”当地时间9月24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的声明掷地有声,随着完成出厂测试的新一批苏-35S战斗机移交俄国防部,这款被定义为“向第五代战斗机过渡”的机型,再次以实战补给者的身份站上舆论焦点。在苏-57产能爬坡的关

“在第五代战机全面列装前,它仍是空天军的核心支柱。”当地时间9月24日,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的声明掷地有声,随着完成出厂测试的新一批苏-35S战斗机移交俄国防部,这款被定义为“向第五代战斗机过渡”的机型,再次以实战补给者的身份站上舆论焦点。在苏-57产能爬坡的关键期,苏-35S的持续交付,既是俄乌战场损耗的紧急补充,更是俄军维系空中战力衔接的战略选择。

苏-35S的“过渡机型”定位,早已刻在其技术基因中。作为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基础上深耕近30年的巅峰之作,这款四代半战机堪称“五代机技术试验田”——117S矢量发动机的全向喷管验证了过失速机动能力,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实现400公里探测距离的突破,翼尖希比内-M电子战吊舱则强化了战场生存性。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明确强调,其整合的现代武器系统与先进电子设备,正是为五代机操作积累数据与经验的关键载体。但“过渡”的短板同样鲜明:0.5-2㎡的雷达反射面积虽较苏-27降低10倍,却仍是F-35的10倍以上,无源相控阵雷达与真正五代机的有源相控阵技术存在代差。

此次交付背后,是战场消耗与产能现实的双重驱动。据统计,俄军已装备超95架苏-35S,而俄乌冲突中该机型战损已达7架,2025年6月库尔斯克上空,乌军F-16在预警机引导下以“A射B导”战术击落苏-35S的案例,暴露了其电子战系统在体系对抗中的短板。为填补战力缺口,俄罗斯航空制造厂维持着稳定交付节奏,2025年已完成五批苏-35S移交,只是单批次2架的规模仅为巅峰时期的零头,产能瓶颈显露无遗。这种“有限补给”的状态,折射出俄军的战略权衡:在苏-57年产量提升至8架的背景下,苏-35S生产线仅能勉强维持,优先级明显低于五代机与伊尔-76-90A运输机等关键装备。

尽管定位过渡且存在短板,苏-35S仍是当前俄军的“全能战士”。其12个外挂点可搭载8吨载荷,既能以R-37M超远程导弹打击300公里外的预警机,也能挂载Kh-35UE反舰导弹执行海上任务,配合“电子飞行员”辅助系统实现多任务快速切换。在叙利亚战场,它曾凭借雷达优势迫退以色列F-35I;即便在俄乌冲突中,其超机动性仍能在近距格斗中占据主动。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特别强调,该机型在复杂天气与远距离作战中表现突出,是掩护编队、打击陆海空目标的核心力量,这种多任务能力正是苏-57短期内无法全面替代的。

从国际视角看,苏-35S的过渡属性更显突出。阿尔及利亚为应对摩洛哥F-16V威胁,接收了原本为埃及生产的苏-35SE,却因无源相控阵雷达等性能局限,仍将其视为苏-57交付前的临时选择。中国早年引进的24架苏-35,如今也因国产五代机成熟而陷入“鸡肋”处境,侧面印证了其过渡机型的本质。但对俄军而言,这种“他人眼中的过渡品”却是当下的必需品——在苏-57尚未形成规模战力、苏-34M与苏-30SM2专注其他任务的情况下,苏-35S仍是制空作战的核心依托。

新一批苏-35S的升空轨迹,勾勒出俄军空中力量的转型路径:一边靠四代半战机支撑当下战局,一边加速五代机的量产与迭代。这款融合了旧平台底蕴与新技术尝试的战机,既是苏-27家族的“收官之作”,也是苏-57时代的“铺路石”。当它在边境线执行巡逻任务时,其机翼下的武器与座舱内的系统,都在为俄军积累着迈向五代机时代的实战经验。

在苏-57的隐身身影逐渐增多的未来,苏-35S的过渡使命终将完成。但至少在当下,这些轰鸣交付的战机,仍是连接俄军过去与未来的“承前之翼”,在战场刚需与技术升级的夹缝中,续写着“侧卫”家族的传奇。

来源:阿峰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