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地铁被撞致残,法院判他担责七成!‘先下后上’规则需遵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5 13:18 1

摘要:咱们平时坐地铁,都听过“先下后上”这规矩吧?但最近上海一起案子,却让这简单的四个字闹上了法庭。一位70岁的老大爷,因为没遵守规则,被下车的姑娘撞倒,摔成十级伤残。结果法院判决一出,老人得自己扛七成责任!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揪心,到底咋回事?今天咱就掰扯掰扯。

咱们平时坐地铁,都听过“先下后上”这规矩吧?但最近上海一起案子,却让这简单的四个字闹上了法庭。一位70岁的老大爷,因为没遵守规则,被下车的姑娘撞倒,摔成十级伤残。结果法院判决一出,老人得自己扛七成责任!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揪心,到底咋回事?今天咱就掰扯掰扯。

事情发生在2023年的上海地铁八号线西藏南路站。老丁大爷当时和家人等车,可他没站对地方——偏偏挤在了下车区域。地铁一到,门一开,大爷没等车里人下完,就急着往里冲。正巧,年轻的小袁姑娘要下车,俩人撞个正着。大爷当场摔倒,右腿骨折,后来鉴定为十级伤残。事后,大爷索赔28万,但法院却认为主要错在他自己身上。

你可能想问:为啥老人优先的规矩没管用?数据来说话:根据上海交通部门统计,2023年地铁冲撞事故中,超过60%都源于乘客不守“先下后上”。类似案例里,老人因行动慢,更容易卷入这种纠纷。但法院指出,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大爷明明知道候车区划了线,却偏要扎堆,这不等于自己往危险里跳吗?

再说说责任划分。监控显示,当时人并不多,就四五个人上下车,但上车乘客全堵在门口,把下车的路堵死了。小袁姑娘下车时,被前面的人挡住视线,没看到大爷,这才碰上了。法院觉得,大爷作为常年坐地铁的本地人,本该更小心;而小袁疏忽观察,也有三成过错。最终赔了7万多,大爷自己担了大头。

这事儿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问题:公共场所的安全,光靠规则够吗?地铁公司已经贴了提示、播了广播,算尽义务了。要是动不动就让运营方背锅,反而会让更多人放松警惕。说白了,咱们自己得长点心啊!

各位看官,您觉得这判决合理吗?如果您是当事人,会怎么做?诚邀诸位于评论区畅抒高见,分享独到看法。若您觉得内容有益,还望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加入这场热烈讨论,共探真知!

来源:追个剧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