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是舞台上的明星,一个是商界新贵,因为这样的小插曲认识了对方。
当年凭借一首《常回家看看》家喻户晓的歌手陈红,
最近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9月19日,前夫李军在北京召开发布会,
指控陈红在离婚后“非法控制公司、转移财产”,
甚至称“数十亿资产因此流失”。
十年前的离婚,为何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司法公案。
一场偶遇,改变了她的命运
说起陈红,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首《常回家看看》。
1999年,这首歌几乎家喻户晓,谁家过年没放过这首歌?
那时候的陈红,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女歌手。
但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巧。
2000年左右,她在高速收费站遇到了一件小插曲:
开车出门,才发现自己没带钱包,过路费交不了。
正尴尬时,后面的一辆车停了下来,车主替她垫了钱。
那人就是李军,当时已经是身家过亿的企业家。
一个是舞台上的明星,一个是商界新贵,因为这样的小插曲认识了对方。
说起来,还挺有点“偶像剧”的味道。
很快,两人就走到了一起。
2001年,他们正式结婚。
那时外界给这对夫妻贴上的标签是:“文体界明星 + 商界精英”。
大家都觉得,这是郎才女貌的典型组合。
婚后,李军对陈红宠爱有加。
为了让陈红安心生活,他在北京给她买了大房子,房产证上只写她的名字。
两人还育有一个儿子,叫达达。
在外界看来,他们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舞台上有歌声,生意场有财富,家庭里有温情。
陈红和李军当年的婚姻,确实羡煞旁人。
可故事走到2013年,突然急转直下。
那年8月22日,李军在香港强闯凤凰卫视女主播沈星的住所。
更戏剧的是,他当场发现屋里还有别的男人。
情绪失控之下,他和沈星发生了激烈冲突,最后惊动了警方。
这一事件,直接登上了当年的娱乐头条。
要知道,那时候的新闻不像今天这样爆炸,能火遍全国,说明影响力不小。
这场风波,成了两人婚姻彻底破裂的导火索。
离婚后的暗流:一纸协议,埋下隐患
2014年3月5日,两人协议离婚,儿子达达由陈红抚养。
外界以为这是体面分手,但协议里的一些条款,却为之后的风暴埋下了伏笔。
根据当时的协议:
陈红获得亚之杰公司50%的股份;
李军需交付公司全部证照、财务资料和资产;
更关键的是,李军将公司管理权、法定代表人资格,
甚至股东表决权,都授权给陈红。
换句话说,李军只保留“收益权”,实际控制权则彻底交到陈红手里。
这样的安排,在夫妻关系里或许是“信任”,
但在商场博弈里,却意味着失去主动权。
互相指控:谁掏空了公司?
2015年,李军突然发文公开维权,称陈红在离婚后伪造签名、非法变更股权,
霸占公司并廉价变卖资产,导致巨额损失。
而陈红方面也迅速回应:李军才是“幕后真凶”,
他在公司经营中隐藏、转移资金11亿元,
还擅自加大债务17亿元,把公司拖入泥潭。
从2015年至今,双方互相起诉,在北京的法院留下了厚厚一摞案卷。
一边指控对方侵占资产,一边坚称自己才是受害者。
在这场纠纷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一笔12亿元的贷款。
李军认为陈红擅自操作,把债权转让给一家名叫“极光顺风”的公司,
甚至连奔驰经销权都转给了对方。
但法院判决中,李军并没能拿出确凿证据证明这是“虚假借贷”,
因此公司仍需还钱。
这就意味着:
无论真相如何,亚之杰的资产都在加速流失。
一个辉煌的帝国,迅速崩塌
李军在90年代创办亚之杰公司,成为奥迪、大众在华北地区的最大经销商,
还投资建成北京的奔驰中心。
巅峰时期,公司资产规模近百亿,营业收入累计上千亿。
然而十年后,这个庞大的汽车帝国,
却陷入债务缠身、股权冻结、税收异常的泥潭。
从天眼查数据来看,亚之杰如今已是“问题企业”的典型样本。
与李军的“高调控诉”不同,陈红这几年在公众视野里,
更多是以歌手身份出现。
她的账号常常晒出演出视频,或者一些生活点滴。
9月19日,李军发布会当日,她发布的内容却是自己在青岛参加活动。
这背后透露出一个态度:对纠纷保持沉默,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我的看法:
说实话,陈红和李军这段婚姻,要是放在十几年前,真挺让人羡慕的。
一个是大明星,一个是大老板,认识的方式还那么戏剧化,怎么看都像是童话故事。
可谁能想到,最后却闹成这样?
离婚都过去十年了,还在开发布会互相指责。
真应了那句话:“结婚一时爽,分开拉扯长。”
在我看来,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感情和生意搅在了一起。
夫妻过日子本来就不容易,还要分股份、算账本,
这要是感情好了,当然是“齐心协力搞事业”;
可一旦感情破裂,那就是一场没完没了的撕扯。
外人看热闹,觉得是亿万资产的争夺,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信任没了。
感情里,没了信任,再多的钱也守不住。
说到底,他们也给我们提了个醒:
来源:八卦的芳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