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林下结出“金疙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3:01 1

摘要:靠山吃山,林下致富。宋坪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绿色经济等特色产业,通过“党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林下经济“生金路”,于翠色间绘就出乡村振兴崭新版图。

群众采收成熟猕猴桃。宋海涛 摄

对于甘肃省成县宋坪乡的村民而言,林药可采,林果可食,林禽可养,林里的好空气也能“卖”,深山老林当真可以生金!

靠山吃山,林下致富。宋坪乡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绿色经济等特色产业,通过“党建+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林下经济“生金路”,于翠色间绘就出乡村振兴崭新版图。

“我们阳山村发展猕猴桃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统一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鼓励能人大户先种多种,带动30多户群众种植猕猴桃140多亩,进一步筑牢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宋坪乡阳山村党支部书记李育平介绍,通过内培外引优化猕猴桃品质,目前已种植徐香、红心、黄心等4种猕猴桃。

雨后初晴,湛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与宋坪乡的青翠山峦交相呼应,让人心旷神怡。顺着阳山村一路向前,路两旁长势繁茂的猕猴桃格外醒目,树下套种的淫羊藿和魔芋也不甘示弱,长势喜人。

“我们合作社率先搞林下套种魔芋和淫羊藿的示范种植,现在带动20多户乡亲们跟着干,今年猕猴桃产量每亩在2000斤左右,加上套种的魔芋和淫羊藿,亩产收益能达到1万元以上!”望着即将成熟的猕猴桃,宋坪乡李家梁村党支部书记王辉高兴地算起账来。他介绍,目前全村除种植了300多亩猕猴桃和淫羊藿之外,还发展种植了魔芋、天麻、桔梗、猪茯苓、柴胡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群众真正共享到了林下经济发展的红利。

“我们家种植了4亩猕猴桃,今年已全部挂果,预计可采收鲜果6000多斤,栽植的11亩淫羊藿,明年也就可以大面积采收了。”丰收在望,李家梁村的李新刚、庆连连两口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里万木苍翠,林下结出“金疙瘩”,振兴了乡村,富足了百姓。据了解,宋坪乡已发展猕猴桃430亩,淫羊藿455亩,板栗220亩,天麻、猪茯苓25亩,连翘121亩,木耳100余架。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宋坪乡探索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融合,通过村域联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产业链,初步建成了430余亩的猕猴桃采摘观光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驻村帮扶干部通过直播宣传猕猴桃鲜果。宋海涛 摄

“今年的猕猴桃要比往年好,产量也高,为了让群众增产又增收,我们提前谋划,开通抖音团购,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在线上积极宣传推介,目前网上宣传已初见成效,有不少县内外游客前来果园体验采摘。”李家梁村驻村干部陈龙辉一边忙着给前来采摘体验的客户核销团购券,一边积极联系县内各单位工会、商超、客商,打通线下销售路子。李家梁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也自发行动起来帮助村民找销路,帮忙预订猕猴桃鲜果800余斤。线上线下双渠道发力,猕猴桃的销路越走越宽,让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这份来自大山深处的甜蜜,也让群众收入更有保障了。

作为成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宋坪乡从因地制宜的资源盘活,到党建筑基的产业重塑,再到党员示范、驻村帮扶的多元赋能,在生机盎然的林下空间,持续深挖“绿色产业”价值,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 者 | 通讯员 宋海涛

编 辑 | 刘琼

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xcgbbtg@vip.163.com

来源:乡村干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