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局比赛战至22平,整个场馆的空气仿佛凝固。陈清晨一记精准的网前扑杀,贾一凡随后一记势大力沉的后场扣杀,连续拿下两分锁定胜局。
第二局比赛战至22平,整个场馆的空气仿佛凝固。陈清晨一记精准的网前扑杀,贾一凡随后一记势大力沉的后场扣杀,连续拿下两分锁定胜局。
时隔一年再度联手的凡尘组合,以24比22的接近比分拿下第二局,战胜中国台北组合许雅晴/宋祐媗,晋级韩国公开赛16强。
这场胜利标志着陈清晨和贾一凡重组后的复出首秀告捷,也为她们职业生涯最后三站国际赛事开启了序幕。
从巴黎奥运会夺冠后的拆对,到如今再度携手,凡尘组合的经历引发了不少讨论。奥运会后,贾一凡与张姝贤组成新搭档,表现相对稳定,世界排名已经升至第三位。
而陈清晨则先后与王汀戈、坑姝良等年轻选手搭档,效果并不理想,连续在三站公开赛中遭遇一轮游。
这次重组并非是凡尘组合的首次合体。早在今年4月的亚锦赛上,两人就曾重新携手参赛。
当时她们一路打进半决赛,却以17比21、10比21的比分不敌老对手日本组合松山奈未/志田千阳。
贾一凡在赛后坦言:“长时间没进行如此高水平的对抗,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所下降”。
陈清晨则更直接地指出了问题所在:“训练是骗不了人的,自己没有像以前那样高强度地训练,结果就是这样”。这些坦言让人不禁思考,顶级运动员保持状态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凡尘组合作为国羽女双的传奇搭档,成就令人瞩目。她们是奥运会金牌得主,四届世锦赛冠军,实现了女双项目全满贯的壮举。两人自2014年开始配对,至今已携手走过十年征程,曾连续104周排名世界第一。
在巴黎奥运会上,她们与队友刘圣书/谭宁会师决赛,最终以22比20、21比15的比分取胜,摘得金牌。
那场比赛中,她们在首局16比20落后的绝境下,连得6分实现逆转,展现出超强的心理素质和技术实力。
如此辉煌的成就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高崚曾透露,在巴黎奥运会周期,陈清晨每天都是练到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的人。
对她来说,少练一分钟都是不可接受的,担心奥运会失利就是因为这一分钟没练到。
在奥运会前一个月,贾一凡还曾突发肺炎住院治疗一周。她用“非常痛苦、非常折磨”来描述那段经历。
这种身体上的挑战加上心理压力,使得凡尘组合的奥运金牌更加来之不易。
韩国公开赛,凡尘组合作为赛会5号种子,独闯上半区。首轮比赛虽然直落两局取胜,但过程并不轻松,尤其是第二局需要挽救多个局点才能险胜。
这场比赛耗时36分钟,双方比分始终紧咬,显示出凡尘组合仍在寻找配合的默契度和比赛节奏。
接下来,她们将在16强战中对阵另一对中国台北组合许尹鏸/林芝昀。若能继续前进,四分之一决赛可能遭遇日本组合福岛由纪/松本麻佑。
这对组合曾在2020年汤姆斯杯上与凡尘组合上演过耗时117分钟的三盘大战,当时凡尘组合艰难取胜。
半决赛可能对阵头号种子岩永铃/中西贵映,决赛则可能迎战韩国本土劲旅白荷娜/李绍希或金慧贞/孔熙容。
对于刚刚重组、还在寻找状态的凡尘组合来说,这次韩国公开赛的征程充满考验。
凡尘组合的重组和表现,引发了对运动员配对问题的思考。拆对与重组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老搭档虽然默契十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离,重新磨合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只能通过一场场比赛来寻找。
韩国公开赛只是凡尘组合“退役三站”计划的首站,随后她们还将出战丹麦公开赛与法国公开赛,以纪念出道十周年并正式告别国际赛场。这场复出首胜不仅是竞技状态的宣言,更承载着两代球迷的青春记忆。
从2023年韩国公开赛夺冠时的热血沸腾,到如今的谢幕征程,凡尘组合始终以拼搏姿态定义着羽球精神。她们用十年时间证明了坚持与信任的力量,也让人看到顶级运动员背后的付出与挣扎。
第二局24比22的比分,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凡尘组合依然有竞争力,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成功的运动员,也需要不断调整和适应。
来源:玩咖网红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