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晓琳的父母是老师,家里别的不多,就是书多。但开明的父母并没有一味要求女儿只埋头读书,反而很支持她发展兴趣爱好。
她15岁凭借一首《妈妈的吻》火爆全网;
却在21岁巅峰时选择隐退;
如今54岁过起了田园生活;
她就是歌手朱晓琳。
一、 水乡小院里的音乐萌芽
在风景如画的江苏扬州,在一个充满书卷气又温馨的小家庭里,一个小女孩出生了,她就是朱晓琳。
朱晓琳的父母是老师,家里别的不多,就是书多。但开明的父母并没有一味要求女儿只埋头读书,反而很支持她发展兴趣爱好。
4岁那年,小姑娘的人生迎来了第一个重要的乐器,父亲给她买了一把小吉他,正是这把小吉他,打开了朱晓琳的音乐世界。
她抱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吉他,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叮叮咚咚地弹唱着简单的儿歌。那时候她的嗓子“清亮得像小溪流”,干净又透亮。
邻居们路过,常常被这稚嫩却动人的歌声吸引,忍不住驻足院外聆听,纷纷夸赞:“这小姑娘,真有天赋!”
这种带着阳光和花香的开端,也奠定了朱晓琳最初的艺术底色。上了小学,她顺理成章地加入了扬州市有名的“小红花”艺术团,开始接受更正规的唱歌跳舞训练。
小小的她,一站上舞台就特别有范儿,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目光。
有趣的是,她家当时住在招待所,因为父母热情好客,经常有南来北往的文艺团体入住。这也给了朱晓琳一个绝佳的开眼界的机会。
像王昆、李光曦、朱逢博这些当时已经鼎鼎大名的歌唱家,都曾是这个家庭的座上宾,也都亲耳听过小晓琳唱歌。
二、 名家点拨与少年立志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12岁那年,一次看似寻常的见面,却在她心里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歌唱家李光曦听着她唱歌,赞赏地拍着她的肩膀鼓励道:“这嗓子,好好练,前途大!” 而另一位歌唱家朱逢博更是喜爱有加,亲自“手把手”地指导她发音、吐字,告诉她怎么唱才能更动听。
这对于一个心怀音乐梦想的小姑娘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鼓励!这不再是邻居叔叔阿姨的随口夸奖,而是来自行业顶尖前辈的肯定和指点。
就是在那时,朱晓琳心里铁了心:“我要当一名歌手!”
于是她开始每天认真地抄写歌词,工工整整地写满一本又一本,像《阿里山的姑娘》《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些当时流行的歌,她每一首都练得滚瓜烂熟。
她还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的歌,然后反复听,找出哪里气息不足,哪里情感不够。这份踏实和刻苦,成了她日后闯荡歌坛最大的底气。
同时,她的音乐视野也很开阔,不仅喜欢邓丽君歌声里的甜美,也听着来自西方的披头士、卡朋特乐队的歌曲,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音乐世界的广阔无垠。
三、 巅峰绽放与“南朱北程”的时代
进入歌坛后,朱晓琳的歌唱事业像坐上了火箭,迅速攀升至顶峰。《希望》《花仙子》《风吻青山》……一张张专辑接连问世,她的歌声传遍了大街小巷。
尤其是她为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演唱的主题曲,几乎让全国的孩子都成了她的粉丝,随口就能哼唱“格的格的格的格的……”她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第一个演唱动画歌曲的歌手,风头一时无两。
当时歌坛有“南朱北程”的说法,“朱”就是朱晓琳,“程”是另一位人气歌手程琳,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1985年,她迎来了事业上的高光时刻:拿下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大奖,而她演唱的那首温情脉脉的《妈妈的吻》,更是被央视评为“青年最喜爱的歌”。
这首歌直到今天,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时代记忆。
她那甜美清澈的嗓音,清纯可人的形象,让她拥有了跨越年龄段的粉丝群,从学生、工人到老人,几乎人人都喜欢。
她的磁带卖到脱销,全国巡回演出场场爆满。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只要她出现,观众就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疯狂地呼喊着她的名字。
她的歌,成了整个80年代青春的背景音,校园里,谁还不会唱两句《月儿弯弯照九州》呢?
四、 光环下的疲惫与悄然转身
然而,人前有多风光,人后就可能有多艰辛。在巨大的成功和光环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劳累。
她的生活变成了一台连轴转的演出机器:一天跑三场演出是家常便饭,从一个城市匆匆赶到另一个城市,只能在颠簸的车上勉强补觉,下了车就要立刻调整状态,以最美的笑容面对观众。
1988年,她发着高烧,嗓子已经哑了,却还要硬撑着上台表演。这种超负荷的运转,对于一个当时才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子来说,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是巨大的消耗。
最初那种单纯唱歌的快乐,渐渐被无尽的奔波和疲惫所磨灭。她开始觉得“心累了”,内心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
于是,在1990年,当她的演艺事业依然如日中天,站在无数人仰望的顶峰时,21岁的朱晓琳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震惊的决定:宣布退出歌坛。
理由很简单,却很坚决;频繁的演出让她失去了自由,身体快要吃不消,而最重要的是,她的内心感到空虚,她想要找回自己,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
五、 归于平凡,寻找自我
褪去明星光环,朱晓琳选择了回归校园。她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外语专业。这个选择非常明智,她希望学习新的知识,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开辟新的可能性。
在大学里,她刻意保持低调,努力做一个普通的学生。当有人认出她,疑惑地问“你是不是那个歌星朱晓琳”时,她总是微笑着摇摇头说:“你认错了。”
她甚至一度改名叫“杨诗韵”,想与过去的辉煌彻底告别。
她安心读书,凭借努力,英语学得特别棒,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从万众瞩目的明星变回普通学生很可惜,但对她自己而言,这种宁静、自主的校园生活,才是她真正渴望的。
六、 音乐已成生命的一部分
虽然离开了喧嚣的娱乐圈,但音乐早已融入她的血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在享受平凡生活的同时,她并未完全割舍与歌唱的缘分。
2008年,她在央视舞台上再次唱起那首经典的《妈妈的吻》,勾起无数人的回忆。
2014年,在家乡扬州的演出中亮相;2017年,也曾在四川卫视的节目中与观众见面。她还尝试过创业,开办音乐餐厅,想将美食与音乐结合,虽然生意最终未能大火,但体现了她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
如今,她也会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偶尔晒晒自己演唱的老歌。粉丝们看到后,依然激动不已,感叹时光流逝,也感动于她依然安好。
她的生活重心放在了享受生活本身:研究美食、到处旅行,和朋友们一起感受世界的广阔与有趣。
朱晓琳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一直站在顶峰,而在于有勇气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并为之负责。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