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连载(66)交了昂贵的学费,付出惨痛代价,今天又付出更大的人力与物力,来逆转这个过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9:37 2

摘要:5月28日,阿来首家授权《文化艺术报》连载2025年新书《大河源》。即日起,本报连载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来的全新长篇非虚构力作《大河源》。《大河源》是阿来为母亲河作的深情传记。《大河源》以《黄河源传》为题首发于《十月》杂志2025年第1期

编者按:5月28日,阿来首家授权《文化艺术报》连载2025年新书《大河源》。即日起,本报连载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阿来的全新长篇非虚构力作《大河源》。《大河源》是阿来为母亲河作的深情传记。《大河源》以《黄河源传》为题首发于《十月》杂志2025年第1期,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更名为《大河源》。阿来一路追溯黄河源头,行走在高原,也行走在历史和地质变幻的深处,为这片土地和我们的文明唤醒记忆、接续血脉。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在阿来笔下,我们再次看到她青春的样貌,重新感知她的体温和心跳。作品以地理地质层面国家重大考察的科学资料作参考,用诗性语言记述了黄河源区的自然景观、地质变迁,探究了这片大地的文化记忆,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辉映的壮美景观。

具体方法是通过政府补助,村民自建的方式,推广新型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产业。他们告诉我,很多时候,这些羊圈在羊舍里饲养,如此漫山遍野地敞放,要以不影响草场质量、不影响牧草生长为考量。

这样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不但保护了草原生态,绵羊出栏量也逐年增加。养羊如此,养牛也是如此。草原上,合作社正在遍地开花。相比单家独户的原始状态的生产,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效益越来越好,牧民收入也不断增加。

4.黄河第一湾

回去的时候,走了另外一条路。

本来,我是想再回县城的。

想再去县城边那个佛寺坐一坐。

这个寺叫达扎寺。寺的历史,要早过县城。这个寺建于藏族历法的第十一绕迥水兔年,即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那时是若尔盖草原上若干个游牧部落的中心。

县城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出现的。

三十多年前,我初到若尔盖,县城小,寺院还在城外,如今寺院几乎已经在城里了。

那时,大概是第七世活佛还很年轻时,他组织僧人排演传统藏戏。

两年前,我应邀到访他的寺院,因为他在寺院中开辟了一个图书馆,向僧俗两界开放。除传播教义的书籍之外,还陈列了文学、史地和科普书籍。

上回去,我和活佛就在图书馆中饮茶交谈。我们谈到了《金刚经》。佛祖早就提倡传播正觉正知正见。鸠摩罗什翻译《金刚经》时没有把这个意思翻译成汉语,而是梵语对音,阿若多罗三藐三菩提。释迦牟尼在经中说,最大的功德,就是学习,“受、持、读、诵……为他人说”。我对活佛说,正觉正知正见有恒定的,也有变化的,他办这个图书馆,也是一种“为他人说”,功德无量。

这回,本想再去坐坐,再去向活佛讨碗茶喝。但路线改变,只好留待下一回了。

我们往已经是著名旅游目的地的黄河第一湾去。

这第一湾在川、甘两省交界处。

四川在河的这边,甘肃省在河的那边。四川这边,有镇子,有寺院,有浅山。甘肃那边,水草地一马平川,看不到人烟。

大河转弯处的镇子叫唐克,过去是军马场,养殖河曲马。

河曲马亦称乔科马,就产于这黄河上游的第一河曲处,故名。与内蒙古三河马、新疆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现在,军队摩托化、装甲化,战马退出序列,军马场已裁撤多年了。

现在的唐克是一个建制镇,传统的牛羊养殖之外,老百姓多转向旅游业了。

上午去的黑河入河处,在第一湾西边,黄河已经掉过头几十公里了。

现在,我们正往东去,去黄河转弯处的唐克镇。

路上,遇到了大面积裸露的沙地。正在治理的沙地。

这些沙地的形成,有自然原因。河与湖,季节性水位下降时,河床与湖床裸露,那时风也转向,温暖湿润的东南风被干冷的西北风代替,把裸露的沙吹向两岸,不但平坦的地方,连附近高丘也被沙覆盖。更有人为原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沼泽湿地在生态方面的作用没有认识,反而认为水淹着大片沼泽,人畜不能进入,草自生自灭,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以为使水位下降,便能得到大面积的草场,同时还可以开采泥炭,做燃料和肥料。于是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把湖口扒开,在沼泽湿地内挖深沟排水,然后,驱赶牛羊进入。我在档案馆中旧报纸上见过一个数据,作为农业学大寨战天斗地的辉煌成果,说若尔盖全县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排水开沟总长300公里,把多余的水排入黄河,向沼泽要耕地、要牧场100万亩,成绩巨大。

其实,却因为对大自然缺乏认识与尊重,造成严重的生态恶果。大的湖泊水面缩小,小的湖泊消失干涸,沼泽水位下降,湿地大面积萎缩,土壤板结硬化,地表水严重流失,水分的总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造成部分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

交了昂贵的学费,付出惨痛代价,今天又付出更大的人力与物力,来逆转这个过程。

在一个沙化严重的河谷中,我们停下来,看到老百姓正在维护固沙的草和柳条扎成的固沙方格。方格中栽有灌木,灌木还很孱弱矮小。劳作中的老百姓说,当年毁掉一片草原只用几年时间,而沙地恢复成草原以前的模样,可能要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一个年纪与我相仿的人感慨:“60年代我读书的时候,学校老师教的是如何改造沼泽。现在我的孙儿学的是怎么保护环境。我觉得孙儿的老师说的是对的,自己的家需要自己来保护。”

阻止生态恶化过程,首先是以工程手段,把挖开的沟阻断,把掘开的湖口重新堵上。然后,再探寻治沙方法。

在这场漫长艰难的治沙过程中,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干部、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同心协力,不断探索、实验、研究防沙治沙,恢复生态的方法,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

在现场带领治沙的乡干部,和我扫了微信,把总结成文的治沙方法发到我手机上,抄几种在这里:

——针对流动沙地,采取“高山柳沙障+补施有机肥+灌草复合种植+围栏封禁+连续管护”模式,流沙被明显固定,逐渐转化为半固定沙地,植被盖度有所增加,风沙流动减小。

——针对半固定沙地,采取“围栏封禁+牛羊粪固沙+灌草复合种植+综合管护”模式,维持和增加土壤肥力,保持林草生态系统养分平衡,促进林草旺盛生长,逐渐转化为固定沙地,植被盖度增加,且分布较均匀。

(未完待续)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