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棍男扎堆,城里剩女积成群,这是正常社会现象吗?摘要:2024年5月,河南周口、江西赣州、贵州毕节多地爆出“彩礼飙到38万”,直接把农村单身汉的绝望顶上热搜。一句话:农村男娶不起,城市女不想嫁,县域体制女卡在中间,三条线拧成死结。
“我弟在村里打三份工,还是娶不到媳妇。”
2024年5月,河南周口、江西赣州、贵州毕节多地爆出“彩礼飙到38万”,直接把农村单身汉的绝望顶上热搜。一句话:农村男娶不起,城市女不想嫁,县域体制女卡在中间,三条线拧成死结。
农村不是缺女人,是缺“买得起”女人的钱。
重男轻女留下的男多女少只是底子,真正要命的是房价和彩礼一起翻倍。
有老乡算过账:县城商品房7000一平,100平加装修80万,彩礼再掏30万,酒席五金杂七杂八10万,结一次婚=全家十年白干。
年轻姑娘用脚投票,能走的都去长三角珠三角打工,留下更卷的相亲局。
抖音上“越南新娘”话题播放量破20亿,评论区全是“靠谱吗?”,心酸得真实。
城市这边,高学历女生不是不想结,是不想“下嫁”。
北京、上海、深圳户籍女比男多出一百多万,但她们要的是“不降低生活质量”。
月薪两万的女设计师说:“我干嘛回家给娃洗奶瓶?”
数据摆在那:本科以上女性未婚率53%,比全国均值高36个点。
不是没人追,是追的人没达标。
于是出现魔幻画面——相亲角大爷大妈举着“年薪50万、京户、180”的牌子,女儿根本不出现。
更尴尬的是县域体制女。
中西部小县城,公务员、教师、医生岗位七成被女生拿下,稳定体面,可同层男生要么考走,要么去省会闯。
D县248个30+未婚女干部,下班一起练瑜伽,周末组团自驾游,外人看潇洒,她们自嘲:“我们这是集体单身俱乐部。”
想调去市里,编制卡死;想降低标准,心里又不甘。
三条赛道,同一道题:婚姻不再是“搭伙过日子”,而是“资产重组”。
农村男没资产,城市女要增值,县域女守着编制不敢动。
谁都觉得自己亏,于是都不动,数字越堆越吓人。
网友辣评:
“农村光棍真惨,攒彩礼的速度赶不上彩礼涨价的速度。”
“城市姐姐们单着也挺好,总比扶贫式婚姻强。”
“县城体制女别慌,实在不行内部消化,两个老师一起过也挺香。”
“说到底,房价和性别比才是大BOSS,其他都是支线任务。”
来源:林里悠闲的写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