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港股京东集团-W涨幅扩大至5%,报139.7港元。此前京东CEO许冉在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宣布,公司将未来三年持续投入,带动形成万亿规模的人工智能生态,全新发布“京犀”“他、她、它”“Joy Inside”三款AI产品,承载升级后的JoyAI大模型
9月25日,港股京东集团-W涨幅扩大至5%,报139.7港元。此前京东CEO许冉在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宣布,公司将未来三年持续投入,带动形成万亿规模的人工智能生态,全新发布“京犀”“他、她、它”“Joy Inside”三款AI产品,承载升级后的JoyAI大模型。
当前AI产业正迎来激烈竞争与技术迭代期。国内互联网大厂与AI独角兽纷纷布局,腾讯、字节在AI to C市场积极布局,而在AI to B领域,阿里、字节跳动以及百川智能、智谱AI等厂商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同时,大模型发展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效率与落地”,开源浪潮如DeepSeek的兴起,既降低了技术使用门槛,也加剧了商业模式差异化竞争压力。在此背景下,京东依托累计近1400亿元的研发投入与供应链场景优势,试图在AI产业中构建独特竞争力。
京东的AI推进遵循清晰路线:以“一个平台三级火箭”为核心战略,搭建基础大模型平台,逐步推进AI客服、AI营销、智能交互媒体三大方向。具体操作中,通过京东云输出技术能力,上线DeepSeek系列模型及一体机,提供公有云调用、私有化部署等五大解决方案;在应用端落地超1万个智能体,覆盖协同办公、营销推广等五大场景,截至2024年底已有80万商家使用其AI工具,数字人直播带货GMV超百亿。
不过,京东万亿AI生态规划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开源模型“幻觉”问题突出,如生成需要高度准确性的商业文案(如权益规则)时,易出现虚假信息,难以满足商家严肃场景需求。竞争层面,需在模型服务(MaaS)领域与免费开源模型形成差异化,既要比拼部署成本与推理效率,也要通过行业微调构建壁垒。商业化层面,尽管AI营销、数字人等场景已见成效,但如何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此外,行业普遍存在的高端人才短缺、数据孤岛等问题,也对京东的生态构建形成制约。
来源:邱毅国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