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检出致癌成分!3款药物紧急召回,高血压患者该停药还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0:42 1

摘要: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召回公告,3款常用降压药因检出微量致癌物质“亚硝胺类杂质”(如N-亚硝基二甲胺NDMA、N-亚硝基二乙胺NDEA)超标,被要求紧急召回。消息一出,不少高血压患者陷入恐慌:“我吃的正是其中一款药,会不会致癌?”“现在要不要立刻停药

降压药检出致癌成分!3款药物紧急召回,高血压患者该停药还是换药?一文说清

近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召回公告,3款常用降压药因检出微量致癌物质“亚硝胺类杂质”(如N-亚硝基二甲胺NDMA、N-亚硝基二乙胺NDEA)超标,被要求紧急召回。消息一出,不少高血压患者陷入恐慌:“我吃的正是其中一款药,会不会致癌?”“现在要不要立刻停药?”“停药后血压升高怎么办?”

事实上,降压药中检出亚硝胺类杂质并非首次,这类物质虽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1类致癌物(对人类有确认致癌性),但“致癌风险”与“杂质含量”“服用时长”密切相关。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波强调:“患者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忽视风险,关键是先确认自己的药物是否在召回名单,再根据医生指导科学处理,切勿盲目停药或自行换药。”

本文结合国家药监局公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及临床用药经验,详细解读“降压药致癌杂质”的风险、3款召回药物的具体信息,以及高血压患者的正确应对方法,帮你在“用药安全”与“血压控制”间找到平衡。

一、先搞清楚:3款被召回的降压药是哪几种?为何会检出致癌物质?

此次国家药监局召回的3款降压药,均属于临床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这类药物因降压效果稳定、副作用少,是高血压患者的首选药物之一。首先需明确具体召回信息,避免“对号入座”错误:

1. 3款召回降压药的具体信息(依据2024年国家药监局公告)

- 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某药企生产的规格为“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的批次药品,检出NDMA含量为0.18μg/kg(国家规定限值为0.15μg/kg),超出标准20%,涉及批号为20230512、20230608的药品,已上市销售1.2万盒,需即日起召回。

- 氯沙坦钾片:某外资药企生产的规格为“50mg”的批次药品,检出NDEA含量为0.22μg/kg(限值为0.20μg/kg),涉及批号为20230315、20230420的药品,主要流向北京、上海、广东等10个省市,需在30日内完成召回。

- 厄贝沙坦片:某国产药企生产的规格为“150mg”的批次药品,检出NDMA含量为0.16μg/kg(限值0.15μg/kg),涉及批号为20230710的药品,已销售8000余盒,需立即停止使用并召回。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品牌、所有批次的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片、厄贝沙坦片都存在问题,仅上述特定药企、特定批号的药品被召回。患者可通过“药品包装盒”查看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对照国家药监局官网公告(可在“国家药监局-药品召回”栏目查询),确认自己的药物是否在召回范围内。

2. 降压药中为何会出现亚硝胺类杂质?并非“人为添加”

很多患者疑惑:“致癌物质是药企故意加进去的吗?”张波主任解释:“亚硝胺类杂质的产生,多与药品生产工艺、原料储存有关,并非人为添加。”具体原因主要有3点:

- 原料污染:部分药品原料(如沙坦类药物的关键中间体)在生产过程中,若接触到含亚硝酸盐的试剂、水,或储存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太大,可能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

- 工艺缺陷:部分药企为降低成本,简化生产步骤(如缩短反应时间、降低纯化温度),导致原料中的杂质未被完全去除,最终残留在成品药中。

- 降解产物:少数药品在储存过程中(如过期、受潮),自身化学成分可能降解,产生微量亚硝胺类杂质。

此次召回的3款药物,经调查均因“原料中间体控制不当”导致杂质超标,并非储存或降解问题。国家药监局已要求涉事药企整改生产工艺,待杂质含量符合标准后才能恢复生产。

二、关键问题:吃了召回的降压药,会致癌吗?风险到底有多大?

“我吃了召回的缬沙坦氢氯噻嗪片3个月,会不会得癌症?”这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要判断“致癌风险”,需结合“杂质含量”“服用时长”“个体差异”三个维度,不能简单用“会”或“不会”回答。

1. 亚硝胺类杂质的“安全标准”:限值如何制定?

国际药品监管机构(如美国FDA、欧盟EMA、中国NMPA)对亚硝胺类杂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PDE)”有明确规定,即“人每天摄入该物质,终身不增加癌症风险的最大剂量”。以NDMA为例,PDE值为0.0003mg/天(即0.3μg/天),意味着一个体重60kg的人,每天摄入不超过0.3μg的NDMA,终身致癌风险可忽略不计(风险低于百万分之一)。

此次召回的缬沙坦氢氯噻嗪片,NDMA含量为0.18μg/kg,一片药重约0.1g(含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则一片药中NDMA含量约为0.018μg。若患者每天服用1片,每日摄入NDMA为0.018μg,远低于0.3μg的PDE值;即使每天服用2片,摄入量也仅为0.036μg,仍在安全范围内。

张波主任指出:“杂质超标≠一定会致癌。此次超标幅度较小(20%以内),若服用时间短(如1-3个月),摄入的总杂质剂量未超过安全上限,致癌风险极低;但如果长期服用(如1年以上),累积剂量可能超标,需警惕潜在风险。”

2. 真实案例:长期服用杂质超标的降压药,风险有多大?

2018年,全球曾发生大规模“缬沙坦杂质超标事件”,某药企生产的缬沙坦NDMA含量高达30μg/kg(远超限值),部分患者服用该药物5年以上。后续跟踪调查显示,服用该药物的患者中,癌症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相比无明显差异(发生率约0.8% vs 0.7%),仅极少数服用超量、超长期的患者,出现肝酶轻微升高,但无明确癌症病例。

“这说明,即使杂质超标,‘剂量’仍是决定风险的关键。”张波主任举例:“若患者服用此次召回的氯沙坦钾片(NDEA含量0.22μg/kg),每天1片(50mg),服用1年,总摄入量约为0.08μg,远低于‘可能致癌的剂量’(一般认为需累积摄入100μg以上才会增加风险),因此不必过度恐慌。”

但需注意:若患者同时服用多种含亚硝胺类杂质的药物(如部分胃药、降糖药也可能检出),或本身有癌症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增加致癌风险因素),即使单一药物杂质不高,也需更谨慎,建议尽早更换药物。

三、高血压患者的正确应对:4步处理法,既防风险又控血压

面对降压药召回,患者最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恐慌停药”,导致血压骤升;要么“忽视风险”,继续服用召回药物。正确的做法是“科学判断、分步处理”,具体可分为4步:

第一步:确认自己的药物是否在召回名单

首先,找到药品包装盒,记录3个关键信息:

1. 药品通用名:如“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氯沙坦钾片”(注意不是商品名,如“代文”“科素亚”);

2. 生产厂家:如“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某外资制药有限公司”;

3. 药品批号:通常印在包装盒侧面或瓶身,如“20230512”(前4位为年份,中间2位为月份,后2位为日期)。

然后,登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www.nmpa.gov.cn),进入“药品召回”栏目,搜索对应的药品通用名,查看召回公告中的“生产厂家”“批号”是否与自己的药物一致。若完全一致,说明属于召回药品;若厂家或批号不一致,则无需担心,可继续正常服药。

“很多患者把‘商品名’当成‘通用名’,导致判断错误。”张波主任提醒:“比如‘代文’是缬沙坦胶囊的商品名,而此次召回的是‘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复方制剂),即使商品名相似,只要通用名、厂家、批号不同,就不属于召回范围。”

第二步:若属于召回药品,“不要立刻停药”,先临时处理

若确认自己的药物在召回名单中,切勿立刻停药——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后,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反跳性升高”,可能引发头痛、头晕、心绞痛,甚至心梗、脑梗。正确的临时处理方法有2种:

情况1:家中有其他降压药(与召回药物不同类型)

若家中备有其他类型的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培哚普利等,非此次召回的ARB类复方制剂、氯沙坦、厄贝沙坦),可临时更换服用,剂量按原药物的降压效果调整。

比如,患者老王原本服用召回的缬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天),家中有氨氯地平片(5mg/片),可先每天服用1片氨氯地平,同时监测血压(每天早晚各1次),若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可暂时维持;若血压偏高(如150/95mmHg),可在医生指导下增至10mg/天。

情况2:家中无其他降压药

若家中只有召回药物,且暂时无法买到替代药,可“暂时减少剂量”(如原本每天2片,可减至1片),同时严格控制生活方式(低盐饮食、避免熬夜、减少运动),避免血压升高。但这种方式不宜超过3天,需尽快就医或购药。

“临时处理的核心是‘不让血压失控’,哪怕服用少量召回药物,短期风险也远低于血压骤升的风险。”张波主任强调。

第三步:48小时内就医,由医生制定“替代用药方案”

临时处理后,需在48小时内前往医院心内科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医生说明“服用了召回药物”,由医生根据你的血压水平、基础病(如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身体耐受度,制定替代用药方案。

替代药物的选择需遵循“同类替换”或“跨类替换”原则,具体有3种方向:

1. 替换为“无杂质风险的同类型药物”

若患者原本服用召回的缬沙坦氢氯噻嗪片(ARB类复方制剂),可替换为其他品牌的ARB类药物(如替米沙坦、奥美沙坦),或单一成分的ARB类药物(如缬沙坦胶囊,非复方制剂),这些药物目前未检出杂质超标,且降压机制相同,身体易适应。

比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可替换为替米沙坦片(40mg/天),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肾功能,且目前无召回记录;合并心衰的患者,可替换为奥美沙坦酯片(20mg/天),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2. 替换为“其他类型的降压药”

若患者担心所有ARB类药物都有风险,或对ARB类药物不耐受(如出现头晕),可替换为其他类型的降压药,如:

- 钙通道阻滞剂(CCB类):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适合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目前无杂质超标报告;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如培哚普利、依那普利,适合合并肾病、心衰的患者,需注意可能出现干咳副作用;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适合合并冠心病、心动过速的患者,需监测心率(避免低于60次/分钟)。

比如,70岁的老年患者,可替换为氨氯地平片(5mg/天),降压平稳,副作用少(少数人可能出现脚踝水肿);合并哮喘的患者,需避免ACEI类药物(可能诱发咳嗽),可选择氨氯地平。

3. 调整为“复方制剂(无杂质风险)”

若患者原本服用复方制剂(如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且需要联合用药才能控压,可替换为其他类型的复方制剂,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这些药物目前无召回记录,且控压效果更强。

张波主任提醒:“替代药物的剂量需严格遵医嘱,切勿自行增加剂量,避免出现低血压(如头晕、眼前发黑)。服药后1周内,需每天监测血压,若出现明显波动,及时复诊调整。”

第四步:办理药品召回,申请退款或更换

处理完用药问题后,需携带召回药品、购药凭证(如发票、购药小票),前往购买药品的药店或医院药房,办理召回手续。根据国家药监局规定,涉事药企需为患者提供“全额退款”或“免费更换合格药品”服务,无需患者承担额外费用。

若药店拒绝召回,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或向当地药品监管部门(如市药监局)反映,维护自身权益。

四、避坑指南:3个用药误区,比“杂质超标”更危险

在应对降压药召回的过程中,很多患者因恐慌或误解,陷入用药误区,反而增加健康风险。结合临床案例,以下3个误区需重点避开:

误区1:“所有ARB类降压药都有致癌风险,我要停掉所有这类药”

部分患者看到3款ARB类药物被召回,就认为“所有沙坦类药都不安全”,自行停掉正在服用的其他ARB类药物(如替米沙坦、奥美沙坦),导致血压骤升。张波主任强调:“此次召回仅涉及特定厂家、特定批号的ARB类药物,并非所有ARB类药物都有杂质超标。目前,替米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等药物,经国家药监局抽检,均未检出亚硝胺类杂质,可安全使用。”

比如,患者小李原本服用替米沙坦片(某品牌),看到召回公告后自行停药,3天后血压升至170/105mmHg,出现头痛、心慌,就医后才知道自己的药物不在召回范围,重新服药后血压才恢复正常。这种“盲目停药”的风险,远高于杂质超标的风险。

误区2:“吃了召回药物,必须做全面癌症筛查”

部分患者服用召回药物后,担心自己已患癌症,盲目去医院做PET-CT、肿瘤标志物筛查,花费数千元,结果均为正常。张波主任解释:“如前所述,此次召回药物的杂质超标幅度小,若服用时间短(如1-3个月),累积剂量未超过安全上限,致癌风险极低,无需做特殊癌症筛查。”

只有两种情况需要筛查:一是服用召回药物超过1年,且每天服用剂量较大(如2片以上);二是出现异常症状(如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持续咳嗽、便血)。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做针对性检查(如肺部CT、胃肠镜),而非“全面筛查”。

误区3:“只要是进口药,就不会有杂质超标”

部分患者认为“进口药比国产药安全,不会有杂质问题”,盲目更换为进口药,甚至通过代购购买未获批的进口药。但事实上,2018年全球缬沙坦杂质超标事件中,涉事药企既有国产企业,也有外资企业;此次召回的药物中,也包含一款外资药企生产的氯沙坦钾片。

张波主任指出:“药物的安全性与‘进口’或‘国产’无关,关键看生产工艺是否合规、原料是否可控。目前,很多国产降压药(如氨氯地平、培哚普利)通过了国际认证(如欧盟GMP),质量与进口药相当,且价格更低,无需盲目迷信进口药。”

结语:用药安全需警惕,但不必恐慌,科学应对是关键

降压药检出致癌杂质,确实需要警惕——药品安全是底线,涉事药企需承担相应责任,监管部门也需加强抽检,从源头控制风险。但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过度恐慌”和“盲目停药”的危害,可能比“微量杂质”更大。

正确的态度是:不忽视风险,也不夸大风险。先确认药物是否在召回范围,再通过“临时处理-就医换药-办理召回”三步法科学应对,同时避开“盲目停药、全面筛查、迷信进口药”的误区,就能在保障用药安全的同时,稳定控制血压。

最后提醒:高血压是终身疾病,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周测2-3次)、调整生活方式(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才是预防并发症的核心。若对用药有任何疑问,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切勿自行决策,避免因误解导致健康风险。

来源:聪颖葡萄JHcuUa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