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十年苦修不走捷径,用补贴和专注打破电商内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00:02 1

摘要:它没背景、没资源,起步也不早,但硬是靠着“让老百姓买得起好东西”的初心,一步步杀出重围。别人追风口搞直播、玩短视频,它却一路埋头苦干,专注做最“笨”的那件事:把商品价格打下来,让更多人买得起。听着简单,做起来却是十年磨一剑的修炼。

一提起《凡人修仙传》,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过那个低调、坚韧、不靠天赋只靠努力的韩立。其实在今天的电商圈,也有这样一个“韩立式”选手——拼多多。

它没背景、没资源,起步也不早,但硬是靠着“让老百姓买得起好东西”的初心,一步步杀出重围。别人追风口搞直播、玩短视频,它却一路埋头苦干,专注做最“笨”的那件事:把商品价格打下来,让更多人买得起。听着简单,做起来却是十年磨一剑的修炼。

从2015年起家,拼多多选择了最难啃的骨头——农产品。物流难、供应链长、利润低,但拼多多偏要啃下来。靠着“千亿补贴”补贴消费者,又砸钱修路搭桥,推动“电商西进”,让农村也能享受电商红利。

2019年,别的电商平台在喊“消费升级”,搞高端、推品牌,拼多多反其道而行,继续死磕性价比,让性价比成为普罗大众的“消费升级”。哪怕在2020年短视频直播电商爆火时,它也没跟风,而是继续深耕农产品供应链,推出“多多买菜”,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到2022年,拼多多又把目光投向海外,推出“全托管”跨境电商模式,为中小商家出海扫清障碍,提升整体效率。2025年,零售大盘增长放缓,各平台忙着转型搞餐饮、即时零售,拼多多依然淡定,继续加大补贴,稳住供需两头。

这一路走来,拼多多像韩立修仙一样,不靠捷径、不追风口,用行动守住初心。

拼多多之所以能在电商红海中脱颖而出,靠的不是花招,而是稳扎稳打的三重“内功”。

首先,它比谁都懂供需。电商的本质,是让商品和消费者高效匹配,降低交易成本。拼多多深刻理解这个“第一性原理”,所以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拓展,它始终围绕这个核心做事。

补贴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2022年和2024年,当国内零售数据下滑时,拼多多两轮“百亿补贴”精准出击,有效托住了消费下滑的短期波动。到了2025年,它又把补贴重点放在供给侧,减免商家推广服务费,帮助他们降本增效。这一波操作,既稳住了生产端,也保证了消费端的活力。

其次,拼多多从不盲目跟风。这几年内容电商、即时零售火得一塌糊涂,但背后却是平台流量被主播吸走、资本开支水涨船高的现实。相比之下,拼多多死守货架电商,不卷内容、不搞直播,却在GMV(商品成交总额)上实现了从2018年的不到5000亿,增长到如今的5.2万亿,翻了10倍。

更厉害的是,这么大的体量增长,拼多多的管理费用只从3亿涨到15亿,年复合增速不到25%。这是什么概念?它几乎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人效”最高的之一。

电商行业的风口多得像修仙界的法宝拍卖会,今天火直播,明天追AI,后天搞社区团购。但拼多多始终没被带跑,它就像韩立闭关修炼,别人抢丹药法宝,它默默打基础。

拼多多的底层逻辑很清晰:不讲故事、不炒热钱,专注解决买卖两端的真实问题——让消费者花得少、让商家赚得稳。正是这种“老实人”的打法,让它在资本市场看起来不够性感,但却活得最扎实。

放眼商业史,真正能穿越周期、笑到最后的,哪一个不是“偏执狂”?
丰田在石油危机坚持改进工艺,成为全球车王;英伟达专注图形计算,憋出了CUDA,成了AI时代的王者;而拼多多,用十年时间,专注做“便宜又好”的电商,成了占据中国电商近三成份额的巨头。

不靠风口、不靠故事,拼多多靠的是死磕、专注和稳扎稳打。就像韩立那一句话:“我虽凡人,亦可修仙。” 拼多多用十年证明:我虽起步晚,但只要方向对、脚够稳,一样能闯出自己的仙界。

来源:小何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