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安康市岚皋县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行动号召,把消费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广泛引导民营企业踊跃参与,凝聚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绘就了一幅村企携手、共赢发展的生动图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安康市岚皋县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行动号召,把消费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广泛引导民营企业踊跃参与,凝聚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绘就了一幅村企携手、共赢发展的生动图景。
产业联动,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消费帮扶,根基在产业。岚皋县紧扣“产得出、卖得好”目标,以产业振兴为根本支撑,着力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通过构建“龙头+基地”“基地+企业”“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县财政每年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60%以上,重点投入魔芋、茶叶、猕猴桃、生态渔业等富硒特色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目前,已培育魔芋加工企业5家(含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省市级茶叶产业龙头企业8家,包装饮用水链主骨干企业3家,生态渔业链主企业1家。
通过持续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发展质效,岚皋特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魔芋种植面积达16.2万亩,预计产值9亿元;茶叶种植面积10.83万亩,建成500亩以上园区18个,覆盖12个镇118个村;建成工厂化及陆基流水养殖基地16个,养殖面积8.23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渔业总产量达8800吨,产值4亿元;猕猴桃种植面积2.35万亩,覆盖10镇43村。预计到2025年,富硒水产业产值将突破1.5亿元。
双线融合,拓宽农产品销售“高速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针对山区农产品“出山难”问题,岚皋县坚持“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消费帮扶模式,帮助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线上,积极培育“大山乐涛淘”等本土直播带货平台,组织烛山食业、嘉瑞祥等企业开展直播带货。创新推行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30余名第一书记协同对接电商平台、协调直播资源,推动全县92个村(社区)的农特产品“触网”上架。线下,搭建县镇村三级商业体系,改造提升县级商贸综合服务中心1处,在各镇新建或改造乡镇商贸中心12处,新建或改造新型乡村便利店40个。通过“商贸流通企业+农副产品企业+农户基地供应”模式,有效实现“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现金”。
2025年9月,安康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富硒产品走进岚皋村BA专场推介活动期间,千万粉丝博主唐艺被聘请为岚皋富硒产品推广大使及岚皋最美推介官,活动期间唐艺在岚开展6场专场直播,观看人次达5169万,带动60余位主播联动直播280余场,累计观看超3672万人次。助农活动总销售额达518万元,其中岚皋本地产品(如烛山魔芋、烤鸡蛋等)销售额72.6万元。成功将岚皋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显著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认可度。
模式创新,注入融合赋能新动能
岚皋县突破传统帮扶模式,推动消费帮扶与体育、文旅、公益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从“单向输血”向“长效共赢”转变。
创新“体育+消费”模式,在“村BA”赛事期间设置主题集市、集装箱摊位、盘活周边商铺,打造多元消费场景。辐射带动30余家本土企业蓬勃发展,2025年预计增加产值达1亿元;主题直播间带动产品销售额达120余万元。成功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帮扶销量。
深化“公益+消费”联动,引导动员陕西朋成宇泰集团、岚皋惠家商贸等企业通过“爱心认购+节日慰问”方式,既采购农产品助力增收,又为困难群体送去温暖;积极引入外部资源,携手西安定边商会及全联执委企业陕西宇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万企兴万村”消费帮扶,通过“以买代帮、以购代销”的精准对接,为长效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宏大农业、秦巴红农业等企业深耕人才沃土,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为乡村培养了大批具备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的“新农人”,从源头上为农产品品质提供了坚实保障,形成了“技能赋能产业、产业促进消费、消费带动增收”的良性循环。
从产业帮扶到消费助力,从公益协同到社会共建,岚皋县以消费为纽带,以共赢为目标,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取得了扎实成效。展望未来,岚皋将继续深化行动内涵,引导更多企业参与,推动消费帮扶与产业、生态、文化振兴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梁志华 邱铷煜)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