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忠武:靖江市生祠镇法喜村卑高圩人,1927年生。1942年加入新四军,成为一名营部的侦察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后,担任决死队长、靖西武工队长。解放战争中随七纵北上,参加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两大战役结束后,担任县驻 23军支前工作队长。新中国成
中年时期的苏忠武。
【人 物 简 介 】
苏忠武:靖江市生祠镇法喜村卑高圩人,1927年生。1942年加入新四军,成为一名营部的侦察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后,担任决死队长、靖西武工队长。解放战争中随七纵北上,参加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两大战役结束后,担任县驻 23军支前工作队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乡指导员、区委青年科长、团委书记、宣传科长、乡长、乡党委副书记、人民公社书记、县商业局副局长、县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离休后的苏忠武笔耕不止,相继写作出版《竹乡烽火》(1984年)、《竹林枪声》(1986年)、《苏中烽火》(1997年)、《闪光的足迹》(2013年)。
王兰芳:苏忠武之妻。苏跃清:苏忠武之子。
苏忠武妻子王兰芳。
【口述内容】
王兰芳口述历史:
干革命,逢岗过岗,逢沟过沟
我叫王兰芳,今年91岁了。老家在生祠镇法喜村,我家以前很穷,家里又没有父母,一个人在家,还带了一个兄弟。后来就参加革命,认识了我家老头子,就谈了恋爱,然后在一起。老头子在外面嘛,我也支持他工作。他很坚强的,武工队长、游击队长,还有什么队长啊,他说他做过很多队长。那个时候也很苦。他对我讲啊,我们革命的时候很苦啊,逢岗过岗,逢沟过沟,衣裳湿了,放到草上晒了半干接着穿。
我呢就一直做妇女工作,做后勤啊做宣传啊。渡江的时候,我组织妇女做鞋,洗衣服啊,准备粮草啊,供应前线,大军渡江前,靖江到处都是解放军。渡江战役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这边的有的老百姓也害怕啊,就是不知道到底这个大军渡江是否能够胜利,如果说渡江战役不胜利的话,国民党返回来就不得了。所以有的当兵的父母、妻子哭啊,我们就要做宣传工作,渡了江、解放了,大家就享福了,我就是这样宣传的。
苏忠武儿子苏跃清。
苏忠武所著《竹林枪声》一书。
苏跃清口述历史:
父亲和他的“竹林”故事
我叫苏跃清,父亲是苏忠武,母亲叫王兰芳,他们两个都是老革命。为什么取跃清这个名字?据我父亲讲,我生于1965年,当时正在搞“四清”运动,所以我就叫跃清,我父亲和母亲希望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小时候,听我父亲讲了好多好多的革命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亲讲的夹港战斗,这个战斗受到了陈毅、粟裕首长和苏中军区及军分区首长的嘉奖,被誉为“创敌后地方武装歼敌正规军之范例”,当时延安广播电台连续报道了这次战斗胜利的消息。
我父亲是新四军的侦察员。当时,国民党三○六团在东兴的海坝上筑路,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去侦查。回来以后,汪青辰(时任中共靖江县委副书记)和孙滨(时任靖江独立团营长)就问他了,到底是“土顽”还是“洋顽”?当时把国民党地方部队叫“土顽”,把国民党正规部队叫“洋顽”。我父亲讲是“土顽”,那么就决定打了。结果准备打了才发现情况不对,对方武器精良,还有炮,是“洋顽”。我父亲这时候也知道把“洋顽”当作“土顽”了,情报弄错了。好在当时靖江独立团的领导觉得我们的兵力还是占优势的,所以还是按照原有的部署去打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夹港战斗。
2022年6月23日,苏跃清(前排右 三)与采集团队、法喜村村委在卑高圩 “竹林人家”纪念馆合影。
1983年,父亲离休后就想把自己亲历的革命故事写下来。“文化大革命”前,父亲就写过一些,但资料都遗失了。离休后,他集中精力做这件事。他口述,让我们写下来给他看,他和原来的老战友、老领导再沟通,1984年就编了这本书,叫《竹乡烽火》。这本书出了以后,很受欢迎的,好多学校都把这本书作为一个课外书让学生去读,去了解我们靖江的历史。
在这本书的基础上,父亲又反复修改。王必成将军特地为修改后的书稿题词“一个武工队员的回忆”,给父亲极大的鼓励。《竹林枪声》正式出版后,父亲前前后后又写了六本书。在这期间还写了剧本,准备将《竹林枪声》拍成电影,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拍起来。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家老房子拆了,父亲就把它改建为“竹林人家”革命纪念馆。现在纪念馆是靖江市未成年人教育基地。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清明,还有7月都要到纪念馆向来参观的学生进行讲解。
王兰芳(左)、苏跃清在口述历史现场。
父亲为人低调,对组织要求很低。2015年,他得了食道癌,在医院一直住的是集体病房,直到他去世之前,住的也是5人病房。作为一名党员,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对我们的要求也很高,甚至要我们从外面骑自行车回来时,见到人要下来推着走、要打招呼。这是个很小的事情,但父亲的点点滴滴影响了我们,也告诉了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父亲很正直,毅力强。写这个书、创办家庭纪念馆的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他坚持下来了。他经常讲:我们老同志都在,我可以把这些东西资料整理起来。如果我们统统都不在的话,那么什么都没有了,怎么教育别人啊?这些文化的东西,以后是用钱都买不到的。原中共靖江县委书记汪青辰曾经为父亲题诗一首:
军号响,万炮鸣,长江防线化灰尘。条条船只斩浪去,个个英雄赛天神。红旗直指长江南,人民欢歌蒋丧魂。靖江人民支前曲,永远留给后代人。
父亲已经离开5年了,说老实话,有的时候在梦中还见到他。作为后辈,我们要把他和他战友创造的历史传承下去,把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下去。
【采集时间】2022年6月23日上午
【采集地点】第一次:靖江市供销新村
【采集时间】2022年6月23日中午
【采集地点】第二次:靖江市生祠镇法喜村卑高圩
“竹林人家”纪念馆
【采集整理】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来源:长三角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