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透过对过往五次演讲的深度剖析,可提炼出其成功的三大核心动因:战略叙事的体系化构建、情感共鸣的精准化设计、生态价值的立体化赋能。
作者:赵雨润(“商业润点”商业分析专栏主理人/投资人/企业家教练/香港大学营销学客座讲师)
雷军即将迎来第六次跨年演讲,主题是“改变”,聚焦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
这两天在商业领袖的个人IP运营中,雷军的年度演讲堪称现象级案例。
从2020年至2025年,五次演讲不仅成为小米品牌战略的发布窗口,更形成了独特的“雷军叙事”体系。
透过对过往五次演讲的深度剖析,可提炼出其成功的三大核心动因:战略叙事的体系化构建、情感共鸣的精准化设计、生态价值的立体化赋能。
这三大要素相互交织,共同铸就了雷军年度演讲的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战略叙事:从“危机应对”到“未来定义”的进化逻辑
雷军年度演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战略叙事的完整性与前瞻性。
以2020年《一往无前》演讲为起点,雷军首次将小米的造车决策与美国制裁危机绑定,构建了“危机-决策-转型”的叙事框架。这种叙事并非简单的危机公关,而是通过“重新创业”的隐喻,将小米从手机厂商向科技生态企业的转型合理化。
2021年《我的梦想,我的选择》进一步深化个人决策与品牌战略的关联,通过揭秘“拒绝被收购”“创办小米”等关键选择,将雷军的个人职业轨迹与小米的成长路径重叠,形成“创始人即企业”的强绑定叙事。
进入2022年,《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将叙事焦点转向逆境成长,通过WPS失败、卓越网出售等个人低谷经历,构建“挫折-觉醒-突破”的成长模型。这种叙事策略不仅消解了市场对小米造车风险的担忧,更将“逆境成长”转化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2023年《成长》演讲则完成从“个人故事”到“技术战略”的升级,提出“(软件×硬件)ᴬᴵ”技术战略,将AI与底层技术的投入具象化为“未来5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的量化目标,使战略叙事从情感共鸣转向价值承诺。
2024年《勇气》演讲更将叙事推向高潮,通过“全资投入100亿美元造车”“试驾170辆车”等细节,将勇气转化为可感知的行动逻辑,最终在2025年以“改变”为主题,将玄戒芯片与汽车故事整合为“科技自立”的宏大叙事。
情感共鸣:从“个人故事”到“集体记忆”的共鸣机制
雷军年度演讲的另一大成功在于其情感共鸣的精准设计。不同于传统企业家的宏大叙事,雷军擅长用个人经历触发集体记忆。
例如2022年演讲中“WPS失败时团队吃散伙饭”的细节,唤起创业者对失败经历的共情;
2023年“在小米手机端侧部署大模型”的愿景,则契合了公众对AI技术普惠的期待。
这种共鸣机制的形成,依赖于雷军对受众心理的深刻洞察——通过“低谷经历”“关键选择”等具体场景,将个人故事转化为集体记忆,使听众在共情中完成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情感共鸣具有明确的商业转化路径。
2021年演讲后,尽管短期股价下跌2.19%,但长期来看,雷军的个人故事增强了用户情感共鸣,品牌忠诚度显著提升。这种忠诚度的形成,源于雷军将“用户共创”理念贯穿于叙事始终。
例如2021年提出的“与用户共创”价值观,通过用户故事征集、产品共创活动等形式,将用户纳入品牌叙事体系,形成“品牌-用户”的双向情感流动。
这种流动不仅增强了用户粘性,更通过社交媒体的二次传播,将演讲的局部影响力扩展为全网关注事件。
生态赋能:从“产品发布”到“生态价值”的赋能体系
雷军年度演讲的终极价值,在于其构建了从“产品发布”到“生态价值”的赋能体系。这种赋能体现在三个维度:首先是战略协同,通过演讲将造车、造芯等战略决策与小米生态链整合,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生态。
例如2025年演讲中“玄戒芯片与汽车故事”的整合,不仅展示了小米在半导体与汽车领域的布局,更通过“科技自立”的叙事,将单一产品升级为生态战略的载体。
其次是资本赋能,演讲通过明确的技术投入、市场目标等量化指标,为资本市场提供清晰的估值锚点。2024年演讲后股价大涨4.24%,正是市场对“年销30万辆”目标与“全资投入100亿美元”承诺的积极反应。
这种资本赋能的持续性,源于雷军在演讲中始终强调的“长期主义”——通过研发投入、技术积累等可量化指标,将短期股价波动转化为长期价值增长的预期。
最后是社会赋能,通过演讲传递的“逆境成长”“勇气突破”等价值观,将企业行为升华为社会价值创造。
例如2023年演讲中“软硬深度融合与AI赋能”的愿景,不仅契合了国家“科技自立”的战略方向,更通过具体的技术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范式。
这种社会赋能的深化,使雷军年度演讲超越了商业活动范畴,成为推动行业进步、激发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雷军叙事”的三维价值网络
雷军年度演讲的成功,本质上是战略叙事、情感共鸣与生态赋能三维价值网络的共振结果。
这种共振不仅体现在单次演讲的即时效果上,更通过六年来的持续积累,形成了“个人IP-品牌战略-生态价值”的良性循环。
在这个循环中,雷军的个人故事成为品牌战略的注脚,品牌战略成为生态价值的载体,而生态价值又反哺个人IP的叙事深度。
这种三维价值的深度绑定,使雷军年度演讲超越了常规的商业活动,成为观察中国科技企业战略转型、品牌建设与生态创新的独特窗口。
随着2025年“改变”主题演讲的开启,这种三维价值网络将继续进化,为中国科技企业的战略叙事提供更具启发性的范式。
来源:赵雨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