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德工业AI沙龙:德国企业如何将一份装配SOP从数周缩短到几分钟。这项技术已在德国家电、汽车工厂验证。后台私信“666”,添加客服微信,一起加速装配工艺!
近期活动预告:
中德工业AI沙龙:德国企业如何将一份装配SOP从数周缩短到几分钟。这项技术已在德国家电、汽车工厂验证。后台私信“666”,添加客服微信,一起加速装配工艺!
引言
在生成式 AI 的热潮中,一个关键问题再次被推到台前:欧洲的数字化和工业转型,究竟要寄托在谁的基础设施上?
AWS、Azure、Google Cloud 的确提供了无处不在的算力与工具,但也让企业陷入了“美国式的云依赖”:许可证价格持续上调、合同条款限制灵活性、数据合规与主权风险不断累积。
欧洲早已意识到这一困境,Gaia-X 等欧盟层面的数字主权战略正是对这一局面的回应。
来自德国卡尔斯鲁厄的 Codesphere,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一次回应:它既是一家技术公司,也是欧洲数字主权议题的一次工程化尝试。
(一)
创始背景:主权多云的起点
Codesphere 成立于 2020 年,由前 Google 工程师 Elias Schneider、Jonas Zipprick 和 Roman Frolov 创立。
他们的判断很直接:云计算不能再是单一供应商的生意。
如果欧洲要实现真正的数字独立,就需要一个能够在 任何基础设施 上运行的“主权多云平台(Sovereign Multi-cloud)”。
Codesphere 的平台既可以部署在 AWS、Azure 等公有云上,也能落地到私有云,甚至安装在企业自有数据中心。
它将开发、部署和运维打包在一起,避免企业被单一供应商的技术与商业模式锁定。
这种设计,使它在成立不到五年便获得德国主流媒体与 Fraunhofer 研究所的关注。Codesphere 不仅是一个工程工具,更被视为欧洲数字化的一种结构性信号。
(二)
技术差异化:云被拆到本地
Codesphere 的差异化优势,不在于“更便宜的云”,而在于它能够让企业把云“拆下来”,直接装进工厂或机房。其核心特性可以对应企业的关键问题:
数据必须留境内 → 本地化部署(On-premise)适用于金融、制造与公共部门等对数据主权和合规要求极高的行业。环境完全断网 → Air-gapped 模式(物理隔离运行)
即便在无互联网的情况下,也能在本地机房独立运行。多样化技术栈 → 无 root 权限部署(Rootless Deployment)支持任意技术栈,无需系统级权限即可运行,减少对底层环境依赖,同时提升安全性。
这意味着,即便是一家必须将所有数据留在德国境内的国有银行,也能用 Codesphere 享受与公有云类似的开发体验。
公开资料显示,德国国有银行 L-Bank 已经在使用 Codesphere。
在工业现场,这种“云的自助化”尤为重要:开发者无需深厚的 DevOps 知识,就能快速编写、部署与扩展复杂应用,显著降低运维成本。
(三)
行业窗口:VMware 涨价与欧洲自立
外部市场的变化,也在加速本地替代方案的关注。
2025 年初,VMware 大幅调整许可证并提高价格,迫使众多国际企业重新评估其云架构。这一事件成为 Codesphere 被推向舞台的契机。
它的存在提醒人们:欧洲并不是没有替代选择。
当美国巨头改变游戏规则时,本地企业能否提供“规则之外的路径”,才是真正的主权测试。
在这种场景下,Codesphere 已不仅仅是一家初创公司,而是一种信号:欧洲数字化必须拥有自己的底座。
(四)
投资与方向:AI 是下一张牌
2024 年 5 月,Codesphere 完成了 1650 万欧元融资,由 Creandum 领投,累计融资额约为 2650 万欧元。
CEO Elias Schneider 明确表示,新资金将用于 大模型成本效率 与 关键基础设施适配。
换句话说,Codesphere 不只是提供多云方案,它正在尝试解决欧洲企业在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LMs)时的现实难题:高昂的成本、复杂的合规压力与跨团队协作问题。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投资人会把它视为“为传统企业和现代软件公司提供低成本现代化路径的机会”。
(五)
结语
在 AI 的热浪中,Codesphere 并未追逐短期热点,而是直面企业的日常难题:成本、合规与独立性。
它切中的核心问题是:欧洲能否掌握自己的数字命运?
当 Fraunhofer 研究所指出“本地运行的轻量化 AI 才是欧洲工业数字化的现实途径”时,Codesphere 给出了明确的工程化回答。
它不仅是一家新兴的技术公司,更是欧洲与全球云格局的一次正面碰撞。
Codesphere 的价值,不在于颠覆美国巨头,而在于确保欧洲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稳健地运行属于自己的系统。
德国工业智库
德国工业智库是服务于中德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型交流合作平台,专注于智能制造创新技术产业。以德国先进技术及项目经验为源头联动中国制造业企业,以深度行业研究能力和技术分析能力解析中国市场,致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标的挖掘、项目合作对接、投融资咨询和市场营销等全方位定制化服务。
来源:德国工业智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