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那个拿中国航母发毒誓的男人,现在应该兑现诺言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5 09:35 1

摘要:2024年9月22日,中国海军正式公开福建舰进行电磁弹射试验的画面。歼-35隐身战斗机、歼-15T舰载机、空警-600预警机,三款战机依次从甲板上弹射起飞,画面震撼,全网沸腾。

2016年,微博上一位自称“船人老姚”的博主,因为一场关于中国航母技术的争论,撂下一句狠话:“要是中国航母用上电磁弹射,我直播吃翔250克!”

这话当时听起来像句气头上的玩笑,毕竟在那时,电磁弹射技术连美国都还没完全搞定,中国的航母事业也刚刚起步。

没人想到,九年后,这句话会成了互联网上“打脸虽迟但到”的经典案例。

2024年9月22日,中国海军正式公开福建舰进行电磁弹射试验的画面。歼-35隐身战斗机、歼-15T舰载机、空警-600预警机,三款战机依次从甲板上弹射起飞,画面震撼,全网沸腾。

更让军迷兴奋的是,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第五代隐身舰载机电磁弹射起飞的国家——连美国福特号航母至今还没能做到这一点。

消息一出,不少人突然想起九年前那个“吃翔赌约”。网友们纷纷涌向“船人老姚”的微博,留言区瞬间变成“打卡现场”:“老姚,福建舰都弹射了,你的直播什么时候安排?”“250克,要不要帮你调个酱?”

2016年,那时候中国航母的家底还没现在这么厚,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还没下水,大家对航母技术的讨论多半带着“猜测”的意味。

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在微博上提了一嘴,说“未来中国航母或许会用电磁弹射”,这话放在当时,不少人觉得“有点敢想”,毕竟那会儿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电磁弹射还在福特号上折腾,问题一堆没解决,中国连成熟的蒸汽弹射都没完全铺开,怎么就敢想电磁的?

可宋忠平的话里,藏着对中国军工的一点信心:“咱们向来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扎扎实实干,没什么搞不定的。”这话没惹着旁人,却把“船人老姚”给炸出来了。

这位自称“干过船舶行业”的微博大V,一上来就没客气,说宋忠平“不懂装懂”“不配当军事评论员”,骂得越来越冲,最后索性放了句狠话说:“要是中国航母真用上电磁弹射,我直播吃翔250克;要是蒸汽弹射,该你吃!”

面对这近乎人身攻击的“赌约”,宋忠平只回了俩字:“谢谢。”

明眼人都看出来,他不想跟人吵,未来的事本就没定论,争来争去没意义。

可“船人老姚”却像抓住了理,到处说自己“专业”,说宋忠平“心虚不敢接赌”,那股子笃定的劲儿,仿佛中国永远也搞不出电磁弹射似的。

那会儿,跟“船人老姚”想法一样的人其实不少,外界提起中国军工,总绕不开“仿制”“山寨”的标签,觉得“中国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永远超不过”,就连一些国内网友,也觉得电磁弹射这事儿“太遥远”,与其期待,不如“先把蒸汽弹射做好”。

“船人老姚”的狠话,恰好戳中了当时一部分人的“不自信”,所以即便他话说得难听,也有人觉得“他说得对,中国确实没这本事”。

谁也没料到,九年时间,中国军工能跑这么快。

福建舰这次公开的视频里,不只是歼-35这型第五代隐身舰载机成功弹射,要知道,连美国现在都没把隐身舰载机跟电磁弹射完全搭配好。

还有歼-15T这种重型战机,以及空警-600这种需要精准控制的预警机,三款不同重量、不同用途的飞机,都能稳稳地从电磁弹射器上起飞,这说明中国的电磁弹射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形成了完整的作战体系。

有人可能没概念,电磁弹射到底比蒸汽弹射强在哪?

打个比方,蒸汽弹射就像家里烧开水,得先把一大锅水烧开,攒够蒸汽才能用,用完一次还得等水再烧开,既费时间又占地方,航母甲板下的锅炉、管道加起来能占好几层舱室。

而电磁弹射更像“智能弹弓”,靠电磁力推动,按下按钮就能用,还能根据飞机重量调整力道,既不会伤飞机,效率还高得多。

美国为了搞这个技术,砸了30多亿美元,研究了几十年,福特号服役初期还老出故障;中国从2006年开始攻关,不到二十年就搞定了,还一次性整合进了航母体系,这速度连美国媒体都忍不住夸,说这是“巨大跃进”,《Newsweek》直呼“重大突破”。

消息一出来,网友们自然没忘了“船人老姚”的赌约,大家涌到他的微博底下,有人开玩笑说:“老姚,250克的‘套餐’准备好了吗?要不福建舰服役那天,去江南厂门口摆一桌,干的整个九转大肠,稀的来锅牛瘪火锅,保证原汁原味。”

可“船人老姚”的反应,比当年放狠话时还硬气,他发微博怼网友,说“一群初中语文都不及格的人来教我做事”,还说“宋忠平当年没接赌约,这赌约不算数”,那股子“不认账”的劲儿,把“无赖”俩字演绎得明明白白。

其实网友们较真的,不只是一个赌约,当年“船人老姚”不光骂宋忠平,还总在微博上唱衰中国海军,说“研究人员瞎折腾”“中国造不出好航母”,这种一边否定国家努力、一边标榜自己“专业”的态度,才是最让人反感的。

那会儿中国航母还在爬坡期,研究人员没日没夜地攻关,他却在旁边说风凉话;现在中国真的搞成了,他却连句“我错了”都不肯说,这种“双标”怎么能让人不生气?

这些年,中国军工总在打“唱衰者”的脸,从东风导弹打破“中国导弹打不准”的谣言,到歼-20隐身战机让“中国造不出五代机”的说法破产,再到如今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每一次突破都在证明:

中国不是“只会模仿”,而是能搞原创、能搞高端、能搞系统集成,就像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不是靠“堆人”“试错”,而是靠研究人员十几年的坚持,靠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从稀土材料到精密电机,从控制系统到软件算法,每一个环节都得是自主可控的,少一个都不行。

现在再看“船人老姚”的尴尬,其实挺有意义的,这照出了当年一部分人的不自信,也照出了中国军工这些年的“厚积薄发”。

或许有人会说,纠结一个赌约没意义,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赌约背后,是中国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以前我们总被别人说“不可能”,现在我们能用事实告诉世界:“中国能行,而且能做得很好。”

至于“船人老姚”要不要履行赌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中国军工的进步,从来不是靠别人的“认错”来证明的,而是靠一艘艘航母、一架架战机,靠无数科研人员的汗水,实实在在拼出来的。

来源:不诉青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