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北京交通大学丝路驼铃社会实践团圆满完成沿“一带一路”主线的跨国调研实践。团队以“丝路同心,驼铃传信”为行动口号,紧扣“国际对话,传播有为”与“硬联通筑基,软连通铸魂”核心理念,跨越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并延伸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在实地走访中锚定国
近日,北京交通大学丝路驼铃社会实践团圆满完成沿“一带一路”主线的跨国调研实践。团队以“丝路同心,驼铃传信”为行动口号,紧扣“国际对话,传播有为”与“硬联通筑基,软连通铸魂”核心理念,跨越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并延伸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在实地走访中锚定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方向,形成兼具实践深度与时代温度的成果,以青春实践书写新时代丝路答卷。
图1 实践团团徽与团旗
聚焦“硬联通”:见证基建与产业协同的丝路动能
实践团以交通枢纽与产业实体为调研重点,实地探访“一带一路”硬联通建设的生动实践。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北站,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中欧班列集装箱高效转运流程,详细了解铁路调度系统如何保障“钢铁驼队”昼夜不息串联国内外市场,直观感受铁路基建在跨境贸易中的动脉作用;走进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调研“集货—建园—聚产业”发展模式,深入分析枢纽经济如何为新疆乃至西北跨境贸易注入强劲活力;在新疆霍尔果斯金亿集团,团队跟踪“田间到国际餐桌”的农产品全链条运作,从覆盖全国的 20 万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田间管理,到依托中欧班列冷链物流直达中亚的时效保障,全面了解企业如何以产业硬联通带动 5000 余户农户稳定增收。
“从交通枢纽的高效运转到跨境企业的产业赋能,我们看到‘一带一路’硬联通不仅是基础设施的联通,更是发展机遇的共享。”实践团成员表示,这些基层实践案例,正是国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战略在地方落地生根的鲜活印证。
图2 实践团探访兰州北站与霍尔果斯金亿集团
深耕“软连通”:激活文化传承与红色基因的精神纽带
在“软连通”探索中,实践团以“文化传承 + 红色基因”双线并行,筑牢跨越地域与时空的精神联结。在甘肃省博物馆、酒泉市博物馆,团队成员从丝路文物中的驼铃、彩陶感受古丝路的文明交融,从“两弹一星”精神相关展品中体悟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报国情怀,触摸古今丝路的精神共鸣;走进张掖大佛寺,在千年古刹的建筑规制与壁画艺术中,探寻佛教文化与丝路文明的互鉴历程;驻足高金城烈士纪念馆,通过聆听革命先辈在河西走廊开展救亡图存运动的事迹,在红色故事中传承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图3 实践团在速展村开展座谈会并在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此外,实践团还深入青海互助县、张掖甘州区等乡村地区,记录土族民俗文化活化、丹霞文旅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实践,生动展现文化软连通在凝聚发展共识、厚植家国情怀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丝路的灵魂,红色基因是奋进的底气,我们希望通过调研与媒体宣传,让更多人看到‘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通道,更是文明交流与精神传承的纽带。” 实践团负责人说。
强传播重实效:以青春智慧助力战略落地
实践期间,团队构建多渠道宣传矩阵,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及地方主流媒体,发布20余篇深度调研推送、10余条纪实视频,累计覆盖受众超10万人次,既生动传播“一带一路”政策下的交通基建突破、产业协同成果,也深情讲述红色故事与文化传承片段,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
同时,实践团围绕交通硬联通优化、跨境产业赋能、红色文旅融合、乡村文化振兴四大核心议题,形成4份高质量调研报告及2份专属问题解决报告,并在与霍尔果斯金亿集团、张掖市速展村的座谈会中,针对性提出“校地协同提升中欧班列冷链效率”“红色文旅IP赋能乡村发展”等10余条实操建议,为地方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衔接提供青春智慧。
图4 实践团在中哈边境新国门下合影
此次实践,北京交通大学丝路驼铃社会实践团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给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既见证了国家战略的基层实践,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青春动能。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沿线发展,以更多务实举措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青春之花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绚丽绽放。(谢滨阳)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渭南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