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2月18日,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联合在Advanced science (IF 14.1 / 1区)上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半年多以后,因图片疑似组内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2025年2月18日,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联合在Advanced science (IF 14.1 / 1区)上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发表半年多以后,因图片疑似组内重复在pubpeer上被读者质疑。
论文题为“Injectable pH Responsive Conductive Hydrogel for Intelligent Delivery of Metformin and Exosomes to Enhance Cardiac Repair after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可注射pH响应导电水凝胶智能递送二甲双胍和外泌体以增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脏修复)
第一作者: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Nianlan Cheng
通讯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Kuan Hu, 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Liangping Luo,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Zeyu Xiao
该文旨在探究一种可注射的导电水凝胶,可响应缺血性损伤的弱酸性微环境,使二甲双胍和外泌体的智能释放能够增强MIRI后的心脏修复。结果表明,水凝胶系统显示出显著的抗氧化、抗凋亡、改善电生理特性、线粒体保护和血管生成作用,转录组测序揭示了PI3K/AKT、VEGF和AMPK信号通路的有效激活。体内研究进一步证实,水凝胶治疗可减少梗死面积、心肌纤维化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同时提高心室射血分数,促进MIRI后心功能恢复。总之,我们提出了一种可注射的pH响应导电水凝胶,可以智能递送二甲双胍和外泌体,为增强心脏修复和治疗MIRI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段内容为AI翻译,原始内容请见官网)
本研究共受以下基金支持: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A03J1039)、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前沿技术计划项目(JNU1AF‐CFTP‐2022‐a012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72002)、中国医学科学院非营利性中央研究所基金(No. 2022‐RC350‐04)、CAMS医学科学创新基金(No. 2021‐I2M‐3‐001)资助。
图5d
针对所提出的质疑,截止于2025年9月24日,未见到作者在www.pubpeer.com上的回应内容。
参考信息:
免责声明:
质疑信息来源于Pubpeer,提及人名均为音译
对于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
本公众号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请勿更改原文内容及格式!
本文来源 “撤稿速递” 官微
来源:科研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