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亿+7100亿,阿里&英伟达“梭哈”AI:世纪泡沫 or 新工业革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09:11 1

摘要:杭州时间9月24日清晨,阿里云栖大会现场,吴泳铭一句“3800亿只是起步”,让全场倒吸一口凉气。

杭州时间9月24日清晨,阿里云栖大会现场,吴泳铭一句“3800亿只是起步”,让全场倒吸一口凉气。

48小时后,太平洋另一端,黄仁勋与Sam Altman联手扔出“1000亿美元”王炸,号称要建一座“用电堪比纽约”的AI之城。

左手3800亿,右手7100亿,两张支票把全球科技圈直接拽上赌桌:

这到底是新一轮郁金香狂热,还是继蒸汽机、交流电之后的第三次文明跃迁?

3800亿,阿里All in的三张底牌

① 收入底牌:AI收入八连跳,阿里云增速飙回26%

2026财年Q1财报显示,通义千问家族拉动下的AI相关产品,连续八个季度同比三位数增长,直接把阿里云整体增速拖出“泥潭”,创三年新高。

内部人士透露,本季度新增GPU交付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客户排队到了明年3月”。

② 成本底牌:算力成本三年砍80%,Token价从0.1分跌到0.002分

2022年跑1亿次GPT-3.5调用要烧掉100万元,如今同样预算可跑50亿次。

“成本曲线一降,应用就像爆米花。”吴泳铭在后台专访中比喻。阿里云内部已砍出“AI算力双十一”计划:2025年起,每季度固定“秒杀”低价GPU时段,进一步把开发者门槛打到地板价。

③ 资本底牌:零息票据+港股再融资,弹药库已开闸

年内已完成32亿美元零息可转债,80% earmarked for AI infra;港股也正在筹划近三年最大规模再融资。

“我们不缺钱,缺的是能把卡用满的人。”蔡崇信笑称。

阿里过去12个月在长三角、珠三角新拿数据中心地块超600亩,土储足够再堆10个10万卡集群。

7100亿,英伟达×OpenAI的“曼哈顿2.0”

如果阿里是在“修高铁”,英伟达和OpenAI则直接准备“造火箭”。

9月22日官宣的1000亿美元项目,首期2026 Q3上线,目标10 GW,折合≈500万块B200 GPU,规模是Meta路易斯安那巨厂的5倍,号称“人类史上最大单体算力工程”。

① 技术栈:Vera Rubin平台首秀,单机柜8 exaflops

Vera CPU(88核Arm)+ Rubin GPU(FP4 50 petaflops)双芯合璧,NVLink-C2C带宽1.8 TB/s,直接把GB300 NVL72甩出7.5条街。

黄仁勋在媒体群访里放话:“这不是升级,是换赛道。”

② 能源账:10 GW=纽约峰值用电,电网要单独立图

从北美电网调度中心拿到内部备忘:项目已触发“国家关键电力负荷”审查,大概率配套3 GW光伏+2 GW储能+5 GW天然气调峰,总投资再加200亿美元。

一句话——“算力未动,电网先行”。

③ 商业模型:OpenAI收入跑得过电费吗?

OpenAI年化收入据报34亿美元,但10 GW集群年电费就高达70亿美元(按0.08美元/度)。

华尔街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写下刺眼标题:《If AGI Can’t Monetize in 36 Months, This Becomes the Largest Stranded Asset in History》。

泡沫 or 革命?四象限拆解

长期看,AI是“电”;短期看,部分项目是“郁金香”。

历史规律告诉我们,每一次通用目的技术(GPT)的早期,都会伴随泡沫洗牌:

1999年的光纤泡沫留下全球宽带;2017年的ICO泡沫沉淀区块链底层协议;

2025年的AI基建狂潮,也许会在三年后倒掉80%的初创公司,但会留下下一代“电网+操作系统”。

用户问答:三件事你必须知道

Q1:普通人如何不被“AI泡沫”割韭菜?

A:盯住“收入-利润-现金流”三条红线,远离只有PPT的“万亿市场”叙事。

Q2:开发者该选阿里还是OpenAI生态?

A:出口业务优先OpenAI,国内政企场景优先通义+阿里云,成本敏感型两边都留API接口,随时“热迁移”。

Q3:AI股票还能上车吗?

A:算力侧“卷”到血流成河,应用侧刚刚起跑。建议关注能把模型变成标准化SaaS、且客户愿意预付三年的公司。

黄仁勋在SIGGRAPH晚宴上举杯:“10年后,我们会为今天押注的每一度电、每一张卡干杯——或者干杯祭奠。”

泡沫之巅?革命前夜?

也许历史给出的答案从来都是同一个。

来源:睿智的鄭蜀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