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4日,张雪峰的名字再次冲上热搜,不是因为他又说了什么惊世骇俗的话,而是其在微博、小红书、抖音、B站等多个主流社交平台的账号,集体被禁止关注。
2025年9月24日,张雪峰的名字再次冲上热搜,不是因为他又说了什么惊世骇俗的话,而是其在微博、小红书、抖音、B站等多个主流社交平台的账号,集体被禁止关注。
不是个别平台的限流,也不是技术故障,而是清一色的“被禁止关注”。其中微博明确标注理由:该用户因违反法律法规或《微博社区公约》被禁止关注。
这事不寻常。多平台统一行动,说明张雪峰已经不再是“有争议的老师”,而是一个被认定具有社会动员潜力的“高危变量”。
他的言论不再只是个人观点,而是被视作可能影响公共秩序的导火索。这次封禁,不针对某一条视频、某一场直播,是对其整个内容生态的否定。
面对记者的追问,张雪峰只回了九个字:“禁止关注是账号问题。”说完就挂了电话。
看来素来口若悬河的张导师,这次也真是没话说了。
这么多年来,张创办峰学未来,搞直播电商,卖高考志愿卡,动辄上万,靠的就是这些账号引流变现。
现在说“是账号问题”,仿佛自己只是个无辜的旁观者,账号自己长腿跑去违规了?
五个账号,粉丝千万,一夜被封,说明有更高层的力量在发力,难怪张无话可说。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爆点”吧。
一个动辄在直播间教育别人、说这个专业没未来、那个专业”狗屁不是“的“人生导师”,有没有预见到自己的未来会怎样?
张雪峰被封,说到底,是被自己日复一日积累的“三宗罪”拖进泥潭的。
第一宗罪,是贩卖焦虑,把教育做成一门割韭菜的生意。张雪峰的成名,始于2016年《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
但真正让他赚得盆满钵满的,是对专业的“污名化”。
2016年,他称“哈理工狗屁都不是”,引发校方律师函。
同年,他劝退新闻专业学生,称“从中国本科专业目录里面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被重庆大学、厦门大学教授集体炮轰。
2023年,他更直言“如果自己的孩子想学新闻,会把其腿打断”。
张通过贬低某些专业,制造“选错专业毁一生”的恐慌,进而推销其高考志愿填报服务。
2025年,其公司峰学未来推出“12999元的梦想卡”与“18999元的圆梦卡”,较2024年涨价1000元。
焦虑越深,付费意愿越强,张雪峰的生意便越红火。
第二宗罪,是爱国表演的“低级红”。
2025年9月3日,他当场宣布:“若祖国统一战争枪声打响,我个人捐5000万,公司捐1个亿,账上永远备着这笔钱。”
此话一出,舆论哗然。
不是因为捐钱不该,而是因为把国家大事与个人捐款绑定,民族情感工具化,把战争当成一场可以预演的营销事件。
他说“枪声打响的那一天”,像是在期待一场冲突,仿佛只有战火燃起,他的“爱国人设”才能兑现。
更讽刺的是,就在他高调喊捐之前,他被曝出售卖“漏洞百出”的高考预测卷却拒绝退款。
一边是亿万豪捐的豪言,一边是几块钱试卷都不退的抠门,两相对照,爱国成了最廉价的流量道具。
第三宗罪,是张雪峰成功塑造了一个“反精英”的草根英雄形象,而这个形象本身,就是他对公共讨论最大的破坏。
张出身普通,讲话粗俗,敢说“脏话”,反对“学院派”,让很多人觉得他“真实”“接地气”。
可正是这种“真实”,让他得以绕过专业讨论的门槛,用情绪代替逻辑。
他说哈工大最牛,哈理工狗屁不是,被举报后道歉;他说西南大学不值得报,被批评后又道歉。
道完歉,流量来了,钱赚了,下次换个话题继续骂。
其实你仔细看张雪峰的言论,他从不真正参与建设性对话,只擅长制造对立,把教育问题简化为“有用”和“无用”的斗争,把文科踩在脚下,把职业教育捧上天,不是因为他懂教育,而是因为这种叙事能激起最大范围的情绪共鸣。
无须对某个学科负责,也不会对某个学生的人生负责,他只需要对直播间的数据负责。
最讽刺的是,哪怕今天张雪峰被全网封禁,依然会有大批粉丝为他叫屈。
可问题是,张雪峰的“家人们”是谁?是那些挤在三四线小城、父母打工、自己拼了命想改命的孩子和家长。
这些人手里没资源,脑子里没门路,唯一能指望的,就是高考这一根独木桥。
可恰恰是这群最穷、最怕走错路的人,被他割得最狠。
一门课2万元,对一线城市中产或许只是“轻奢消费”,但对三四线家庭意味着什么?
在河南周口,一个农民家庭年收入约3万元,2万元相当于全家半年的口粮钱;
在甘肃定西,一位单亲母亲在工地搬砖,日薪120元,2万元需要她不吃不喝干167天;
即便在东部沿海,如江苏盐城,普通工人月薪5000元,2万元也要攒4个月。
粉丝以为张大V在为草根说话?错了。他是在利用草根的恐惧,去踩另一批更没声音的草根。
他告诉三四线家长:别让孩子学新闻,别学文科,那些都是“舔”的工作。可这些家长的孩子,很多本来也考不上计算机、人工智能、金融工程。他们没得选。
如此操作,最缺德的地方在于:张雪峰把自己包装成“底层代言人”,干的却是让底层内斗的勾当。
通过张的输出,让穷人家的孩子互相鄙视,让学工科的看不起学文的,让所有人觉得,只有考上一门赚大钱的专业才算成功。
所以你看,张雪峰最大的原罪,不是说话难听,观点偏激,而是他精准地选择了最无力反抗的群体下手。
他不碰权贵,不惹资本,专挑那些信息闭塞、资源匮乏、又极度渴望改变命运的人。
用粗俗的语言拉近距离,极端的观点制造焦虑,虚假的承诺换取信任,最后把”家人“的血汗钱,变成自己商业帝国的砖瓦。
教育不是骂出来的,一个人的未来也不是靠“避坑”就能走好的。
一个社会如果只能听一种声音,尤其是那种充满戾气、简单粗暴的声音,那它的思想空间正在萎缩。
但必须说,张雪峰账号被封,最大的输家是他么,不是。
他早已身价数亿,公司有团队,名下有产业,哪怕从此退网,关起门过日子,也可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可那些掏出全家积蓄、东拼西凑报课的家长和学生呢?他们把改变命运的希望押在一张“圆梦卡”上,结果梦没圆,人先被关进了信息的黑箱。
要是有一天,钱花了,课突然停了,指导断了,孩子的人生是没法重来的。
真正的代价,从来不是顶流的沉浮,而是普通人拿真金白银换来的那一声回响,最终只听见了空荡。这场“教育豪赌”里,赢家早已套现离场,而输家却连“重来一次”的机会都没有,这才是最深的痛,最大的悲哀。#张雪峰账号禁止被关注#
感恩生命里与你的每一次相逢,都是时光馈赠的温柔奇迹。
来源:世事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