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市健宫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龄腹主动脉至双侧髂总动脉全程闭塞合并多部位动脉狭窄实施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双侧股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成形术+腹主动脉血栓抽吸术。该手术通过微创介入技术一次性开通闭塞血管并改善下肢血供,填补了我院复杂主髂动脉
北京市健宫医院心胸血管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龄腹主动脉至双侧髂总动脉全程闭塞合并多部位动脉狭窄实施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双侧股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成形术+腹主动脉血栓抽吸术。该手术通过微创介入技术一次性开通闭塞血管并改善下肢血供,填补了我院复杂主髂动脉全程闭塞介入治疗的技术空白。该病例术后恢复良好,24小时后下地活动。
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血管全程闭塞
该病例情况如下:
性别:男
年龄:81岁
疾病信息:
◆ 主髂动脉闭塞: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双侧髂总动脉(含髂内、外动脉)管腔闭塞
◆ 多部位狭窄:
- 腹主动脉肾动脉水平以上附壁血栓,管腔轻度狭窄
- 双侧股浅动脉、腘动脉局限性轻度狭窄
- 双侧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中-重度狭窄伴钙化
◆ 其他:乙状结肠肠壁可疑增厚;双肾多发囊肿可能
既往病史:
冠心病(1月前冠脉支架植入术后)、陈旧性脑梗4年、脑动脉供血不足、高脂血症4年、骨质疏松、低钙血症、前列腺增生。
病情描述:
该病例1年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伴偶发跌倒。外院CTA提示主髂动脉全程闭塞,侧枝循环代偿供血,为行手术入院。
微创介入攻克血管“全线闭塞”
治疗过程:
● 术前诊断(2025-06-05):
行CT下肢动脉+盆腔动脉三维成像明确病变。
● 手术方式(介入治疗):
* 局部麻醉下穿刺双侧股总动脉远端及左侧桡动脉
* 腹主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髂动脉+股动脉造影
* 腹主动脉球囊扩张+覆膜支架植入术
* 双侧髂动脉球囊扩张+覆膜支架植入术
* 双侧股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 腹主动脉血栓抽吸术
● 术中关键操作:
* 依据术前CT及透视骨性定位精准穿刺
* 开通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股动脉闭塞段
* 双侧肾动脉下缘对称植入支架(共4枚)
* 双侧股动脉远端应用药物球囊扩张
术前
术后
● 术后即刻效果:
造影显示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及股动脉支架位置形态良好,血流通畅。
● 术后恢复:
* 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 平卧24小时后穿刺点无渗血
* 术后24小时可正常下地活动
主髂动脉全程闭塞多见于高龄、多基础疾病患者,传统开放手术风险极高。本例采用局部麻醉下微创介入技术,通过双侧股动脉+桡动脉多路径入路,一次性完成:
* 腹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段血运重建
* 多部位(腹主/髂/股动脉)支架精准植入
* 腹主动脉血栓抽吸
* 下肢动脉药物球囊成形术
术中依托术前三维成像实现骨性定位,减少造影剂用量;药物球囊应用降低远期再狭窄风险。
科普:Leriche综合征
Leriche综合征(又称主动脉分叉闭塞综合征、腹主动脉血栓形成综合征)是一种由腹主动脉末端分叉处及双侧髂动脉闭塞引起的严重血管疾病,导致盆腔和下肢缺血。
一、定义与核心病理
- 本质:腹主动脉下端分叉处及双侧髂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导致闭塞,引发盆腔及下肢供血不足。
- 命名来源:1923年由法国医生Leriche首次描述,故以其命名。
- 高发人群:多见于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吸烟的中老年男性,近年年轻化趋势显现。
二、典型症状:Leriche三联征
1. 下肢缺血性疼痛
- 运动后腰部、臀部、大腿或小腿疼痛(间歇性跛行),严重时静息痛甚至夜间加重。
- 下肢皮温低、苍白、麻木,晚期可现溃疡或坏疽。
2. 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 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无法触及。
3. 性功能障碍
- 男性勃起困难或阳痿(早期性交疼痛,晚期持续勃起障碍)。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伴消化道症状(呕吐、下腹坠胀)、下肢肌肉萎缩或皮肤紫绀。
三、病因与危险因素
- 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占90%以上),斑块累积导致血管狭窄并继发血栓。
- 次要病因:心源性栓塞(如房颤血栓脱落)、创伤或肿瘤压迫。
- 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高脂饮食及遗传因素。
分型
病变范围
占比
临床特点
Ⅰ型
腹主动脉末端+髂总动脉
5%-10%
典型三联征,预后较好
Ⅱ型
扩展至髂外动脉
25%
间歇性跛行显著
Ⅲ型
广泛累及股动脉、胫腓动脉
65%-70%
静息痛、溃疡、坏疽,截肢风险高
五、诊断方法
1. 无创检查
- 踝肱指数(ABI):比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初筛血流动力学变化。
- CTA/MRA:明确闭塞位置、长度及侧支循环,评估钙化程度(首选影像学手段)。
2. 有创检查
-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金标准”,用于复杂病例或介入治疗前评估。
鉴别诊断:需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性跛行、大动脉炎等。
六、治疗策略
1. 保守治疗(早期或轻症)
- 生活方式干预:严格戒烟、控制三高、低脂高纤维饮食、规律步行锻炼。
-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扩血管药(前列腺素类)及降脂药。
2. 血运重建(中重症必需)
- 微创介入(首选)
-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成功率90%-96%,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合Ⅰ-Ⅱ型病变。
- 导管溶栓术:急性血栓形成时应用。
- 外科手术
- 旁路移植术:主-髂/腋-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用于长段闭塞(Ⅲ型)。
- 动脉内膜剥脱术:局限病变适用,现已少用。
- 复合手术(复杂病例):介入+旁路联合(如支架置入后行股-股动脉搭桥),提高远期通畅率。
3. 术后管理
- 长期抗凝(如利伐沙班)及抗血小板“双通道治疗”。
- 控制基础病,定期复查超声/CTA监测血管通畅性。
七、预防与预后
- 预防关键: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适度运动、定期血管筛查。
- 预后因素:
- 早期干预者5年通畅率>80%,Ⅲ型患者截肢风险高达20%-30%。
- 合并心肾功能不全者死亡率增高。
Leriche综合征是血管急重症,三联征是报警信号,越早干预肢体保留可能越大。微创介入已成主流,但Ⅲ型病变需个体化复合手术。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基石,尤其“三高”人群需定期下肢动脉筛查。
本文基于真实病例客观科普,不作为诊疗依据。出现下肢无力、发冷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来源:北京市健宫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