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嘴巴蹦出“挖槽”“傻 B”,大多数家长只会一个劲儿说“没礼貌”,可真能管用吗?别急着上纲上线,这事儿得好好聊聊,别光批评,还得找根源,帮孩子改,而不是光吼。
孩子嘴巴蹦出“挖槽”“傻 B”,大多数家长只会一个劲儿说“没礼貌”,可真能管用吗?别急着上纲上线,这事儿得好好聊聊,别光批评,还得找根源,帮孩子改,而不是光吼。
你家娃要是嘴里冒出“挖槽”、“傻 B”这类话,你第一反应是不是:“怎么这么没礼貌!”,然后就来了句常规操作——训斥几句,或者啥都没说心里憋屈。老实说,这套路很多家长都玩过,结果咋样?娃照说不误,甚至越说越嗨。
咱先别急着上纲上线,不用一听到这些词就炸毛。“没礼貌”这四个字还真不够用,也拯救不了孩子乱飙脏话的尴尬。
孩子说“挖槽”、“傻 B”这些,其实是一种情绪出口。小朋友刚开始学语言,嘴巴一张一合,想表达自己感受,可没有“成人”的辞典丰富,就套用最简单、直接、甚至是听着刺激的话。
这不,是因为:
有点气了,想发泄
想在同伴里凸显存在感,炫耀“我也会说大人炫酷词儿”
看到别人说觉得好玩,跟着学
或者,一时激动没控制住
如果每次孩子爆出这样的词,家长只会一句“没礼貌”,谁没说俩粗口啊?只知道骂,人家哪懂到底啥意思?
别以为“没礼貌”“不文明”这样几句空洞的词,就能堵住孩子那张破风扇嘴。
你对着他嚷“不要说脏话!”他越急,越想反着整。小孩本来就容易冲动,这么高压政策,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冲动么?顶多学会偷偷说,或者换词狡猾点。
而且,你一遇事就往“没礼貌”方面引,孩子心里只记住了“我说了不该说的话会遭罪”,没人教他真正地表达烦躁和愤怒,也没人告诉他更健康的发泄方法。
简单来说,“没礼貌”是挂一漏万的批评。它跟说明原因、引导行为差距巨大。
空气里都是火药味儿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剪断孩子的话,倒不如给他喘口气的空间。
你的孩子其实心里挺委屈,他有话想说,但又不会规矩说。这时候家长先站队,跟他说:
“我知道你气,你是不是觉得这件事很烦?”
“挖槽这种话虽然不好听,但我知道你很难受。”
站在他那边,做个“靠谱大人”,让娃觉得被听见了,情绪安全了,才可能慢慢收起那些刺激词儿。
绝不是“说脏话就是坏孩子”的概念,而是“你有情绪,咱一起来解决”。
教孩子换个说法,也比干巴巴喊“别说那个词”强多了。
比如:
挖槽→哎呀妈呀
傻 B→笨蛋小猪
用幽默、调皮的方式,让他明白用词有讲究,但不至于全是冷冰冰的“规矩”。
你笑着说:“你这笨蛋小猪,怎么又做傻事了?”孩子会觉得轻松,还乐得用好词。
通过好玩的玩法,你会发现,孩子接受改正的欲望比纯责骂来的强。
给孩子创造表达“火气”的安全出口
别光盯着嘴巴,先抓心理。
教孩子认清“我现在生气了”“我不开心”这些情绪词汇,要鼓励他用句子把心里话说出来。跟他玩“情绪卡片”“情绪日记”,甚至晃晃脑袋:“现在咱们不上脏话频道了,换个频道,好不好?”
还可以安排运动或哭诉时间,让孩子学会适度释放,否则积压太久,小嘴巴自然会跑偏。
自己说脏话,天天骂街的家长,孩子怎么可能不学?要改孩子,先看大人。
所以你下回再听到孩子说挖槽、傻 B,先琢磨琢磨:我平时是不是也经常说这个?我有没有老拿脏话当撒娇或者发泄的工具?
上下联动,家庭氛围得温和有爱,孩子才能学会不靠龌龊词汇表达自我。
你想教训他很正常,毕竟脏话听着刺耳。但千万别上纲上线吓唬:
“你再说这个我就不爱你了!”
“这是超级无敌严重的不礼貌,以后没人理你!”
这种威胁效果只能创造恐惧和猜迷,不会培养真正的内心自控力。
相反,稳稳解释为什么不能说,怎么说更好,才能让道理扎根。
别期望一夜之间娃变“温柔小绵羊”,这活儿得耐心。语言学习和习惯养成都不是瞬间完成。
当孩子嘴里蹦出“挖槽”“傻 B”的时候,别急着翻脸,先心平气和地梳理情绪,再一点点帮他调整。
你这种态度远比“没礼貌”“不好说”的单纯批评有效。
结语
孩子说“挖槽”“傻 B”,你不用一股脑就甩“没礼貌”标签。真正管用的方法是——理解他的心情,传授更好的表达方式,做好家长榜样,创造情绪出口,陪伴他一步步改正。别急,孩子的脏话只是成长中发出的求助信号。只要掌握方法,未来完全可以变得更懂事、更会说话!
以后孩子再嘴贱一回,试试这套路,说不定比“没礼貌”警告有效多了。
养娃不是打怪升级,是扶人走路,有点耐心,别忘了带着爱。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权联系立删
来源:涵宝妈妈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