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乐游原,长安城南的一处高地,唐朝时为长安城地势最高的地方,登上乐游原,可望长安城。为此,乐游原成了唐朝时长安附近有名的网红打卡点。
乐游原,长安城南的一处高地,唐朝时为长安城地势最高的地方,登上乐游原,可望长安城。为此,乐游原成了唐朝时长安附近有名的网红打卡点。
登高望远,或抒家国情怀,或发个人牢骚,是古代诗人都爱做的事。
伟大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也是如此,他们都曾游乐游原,并留下名传千古的绝世佳作。
话说李商隐在某天的傍晚,心情不好,于是登上乐游原,想要散散心,并留下了那首有名的《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有不同说法。
而杜牧游乐游原,也是心情不好,他因遭奸人诬陷被贬,内心惆怅,登上了这乐游原,写下了《登乐游原》一诗。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这种同题材的诗,虽不好分优劣,但区分不同,却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两首诗都是绝句,只是五言和七言的区别。既然都是绝句,那起承转合的手法,便有其内在的相似性。
李诗先写事由,再转向情感的抒发;杜诗先写环境,再由眼前景物发表议论。
李商隐是心情不好,然后登上乐游原,看到眼前景色,抒发情感;杜牧则是已经在上面了,看到周围的一切,再和内心情感交织,发表议论。所以,李商隐有一个登的过程,从下而上,一个动态;杜牧则没有这个动态,这个人一直被那种环境包围。
而在表达情感方面,李商隐先是直白,后是含蓄。先直接说自己心情不好,后借景抒情,这个情有没有变化,也不知道,就是比较含蓄难猜。
杜牧的情感就简单多了,就是不好。“长空澹澹孤鸟飞”,长空是多么的空阔无边啊,而一只孤鸟置身其中,则是多么的悲伤啊。整首诗,杜牧都是这种悲伤的情感。
李商隐,是客观的,理性的,诗人站在事物之外观看。杜牧,是主观的,感性的,诗人将个人情感融入环境。用王国维的说法,李商隐是“无我之境”,杜牧是“有我之境”。故李诗冲淡平和一些,杜诗浓烈醇厚一些。
再者,很多人说李商隐的这首诗在暗示唐王朝的衰落,如杨诚斋云:此诗忧唐祚将衰也。那也未必,如吴昌祺云:二句似诗馀,然亦首选。宋人谓喻唐祚,亦不必也。但杜牧的诗,则很明显可以感受到对国家对个人的那种忧虑。
最后,李诗在写法上要更简单,杜诗要更复杂,技法更多。
两首诗都是精品,更喜欢哪一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向。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