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农行青海省分行紧紧围绕“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多措并举做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必答题”,书写金融教育宣传“最优解”,建立常态化、精准化、多元化、特色化、标准化“五位一体”金融教育宣传体系,切实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全力构
走进校园开展教育宣传活动。
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图片均由农行青海省分行提供
2025年,农行青海省分行紧紧围绕“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主题,多措并举做实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必答题”,书写金融教育宣传“最优解”,建立常态化、精准化、多元化、特色化、标准化“五位一体”金融教育宣传体系,切实提升社会公众的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全力构建健康、可持续的金融消费环境。
•突出常态化嵌入式宣教 全程守护客户财产安全•
依托横跨城乡的网点体系,持续深化网点金融消保专区建设,专区摆放金融知识宣传折页,大屏滚动播放数字化宣教海报,营造“学金融、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的教育宣传氛围。
打造营业网点“消保微课堂”,将金融知识教育、金融风险提示精准嵌入业务办理全流程。在营销推介环节,围绕金融产品适当性开展教育宣传,普及各类金融产品基础知识,让客户树立理性消费和投资观念。
在业务办理环节,根据客户办理业务的类型,分类施策,强化风险提示,加强账户规范使用、个人养老金、珍爱信用、防范非法集资、理性维权等金融知识教育宣传,让广大金融消费者知金融理、做明白人。
设立“行长接待日”,9家二级分行行长下沉基层网点,现场聆听客户金融诉求,针对客户疑问进行“一对一”金融知识讲解,化解消费者疑难问题,提升金融消费者维权效能。
•紧密贴合人民群众需求 精准护航重点群体权益•
聚焦“一老一少一新”、残障人士等重点人群需求,走进学校、商圈、社区、企业、乡村,分层次、有侧重、差异化地开展专项教育宣传活动,以教育宣传“沉”下去,带动金融知识“活”起来。
面向青少年群体,以秋季学期开学为契机,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宣传“进校园”活动,结合当下青少年群体最关注的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热点,侧重合理借贷、理性消费等金融知识普及,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消费观,远离“非法校园贷”。
面向老年群体,组织宣讲团队走进社区、养老院开展“风险提示送上门”活动,重点揭露“虚假养老项目”“保健品诈骗”等金融诈骗手段,提升老年群体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介绍适老化服务,推广大字版手机银行、语音助手等适老化功能,帮助老年人适应数字生活,跨越数字鸿沟。
面向新市民群体,聚焦新市民在就业、创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金融需求,详细介绍信贷政策、公积金缴存等金融知识,助力就业安居。面向残疾人群体,主动讲解残疾人社保卡相关功能,介绍金融产品和暖心服务,提升生活便利程度。今年以来,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线下教育宣传活动500余次。
•打造多元融合宣传矩阵 金融知识走“新”更走“心”•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湟皮影戏为创作内核,结合青海地区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与金融知识教育宣传融合起来,小小戏台化身金融知识课堂,唱念做打间提醒消费者警惕“霸王条款”,拒绝“强买强卖”,保护好自身权益。
紧抓重要节点,以中秋节、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西宁夏都梦想季音乐节、青海湖杯赛马会等为契机,开展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宣传活动,借助重要赛事、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普及金融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
围绕个人信息保护、理性维权、防范电信诈骗、支付安全等内容,精心制作成语新说、青绿消保讲堂系列长图及视频,在主流媒体客户端等线上渠道定期发布,揭示和解析各类骗局的表现形式、手段和危害,向广大社会公众进行风险提示,触达消费者超450万余人次,帮助社会公众有效识别和防范相关风险,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各类诈骗活动的“免疫力”。
上线数字化金融教育展厅“青海馆”,融合交互式界面、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为观众带来“虚拟+现实”逛展的全新体验。馆内布放金融知识普及漫画、视频等教育宣传内容,全天候不间断展示,满足金融消费者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擦亮马背特色宣教品牌 传递农情惠民温暖力量•
针对农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农牧民金融知识相对匮乏的现状,农行青海省分行因地制宜,建立“马背上的金融教育宣传工作队”,积极践行“群众在哪里,消保教育宣传就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有效扩大宣传普及工作覆盖面。
以春耕、秋收、枸杞收获、虫草交易旺季为契机,以“流动金融服务车”、摩托车、马匹为载体,深入偏远农牧区,通过“弯腰进帐篷”、藏汉双语、“乡村大讲堂”等形式,重点讲解国家惠农补贴政策、扶贫政策、信贷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等,充当政策“传声筒”,确保金融政策能被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围绕虫草交易及牛羊交易诈骗等典型案例,向农牧民普及防范非法集资、存款保险制度、手机银行安全操作等金融知识,增强农牧民金融风险辨别和防范能力。
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活动,切实提升农牧区的金融知识覆盖率和触达率,畅通金融教育宣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最后一公里”。
扎实推进示范基地建设
探索教育宣传新模式
协同监管、教育部门共建西宁市湟中区职业教育中心省级金融教育示范基地,打造金融消保沉浸式体验中心。通过在示范基地设立主题展示区、静态教育区、宣教互动区、营业网点情境体验区和阅读沙龙区五大功能区,配备专题书籍、样币货币、营业网点体验机具、宣讲台等软硬件设施设备,构建集藏书阅览、业务展示、互动体验和集中授课为一体的标准化、专业化教育实践平台。
探索“体验+互动+学习”的研学模式,从科普货币的概念、识别真假人民币、模拟存取款操作到学习基础理财知识,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
定期举办金融知识教育讲座,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储蓄、理财、贷款、信用卡使用等金融知识,结合“网络诱导借贷”“游戏充值诈骗”等新型金融诈骗案例,以案说险,提升学生群体风险防范意识,筑牢校园金融安全防线。鼓励学生将宣传手册带回家,与家长共同学习,以学生带动家长、以校园辐射家庭,强化金融教育宣传效果。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