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锅菜又名熬菜,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菜,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菜品之一,在北方地区最为流行。(想看看本文作者连乃红老师写的其它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
去年快春节的时候,偶尔在抖音上看到磨街乡大涧村的村支书海昌哥的直播,原来是每逢周末,大涧地质公园就会有超有趣的文化大集。
抬花轿、包婆说媒、推石磨大赛等活动,还有动感单车挑战赛、斗牛勇士招募,赢了能拿酸辣粉、红薯粉条。
最重要的一点是游客可以免费品尝当地的大锅菜,看视频,有两个厨师在“夏都第一锅”内操作着。对于喜欢吃大锅菜的我,无疑不是一种诱惑。
一直想着去,总被一些事情耽搁。直到今年立秋后的第二个星期六,我们约球群的球友提议去大涧地质公园玩,这才圆了我想吃大锅菜的梦。
大涧地质公园就是位于河南禹州磨街乡大涧村的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这可是省级地质公园,专家曾在此发现306种植物化石,部分已有2.5至2.95亿年历史,含化石层位超40层,全国罕见。
很快我们到达大涧地质公园,钢叉楼前面热闹异常,来赶大集的游人络绎不绝。卖小吃的、卖衣服的、卖各种玩意的,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游客。
我们一行几人先围着河走了一圈,然后又上去看了公园内的“天坛”。
虽是立秋天气,气温依然很高,好在有小风遛着,感觉不是很热。顺着路走到上边,先看到“夏都第一锅”,已经有工作人员在锅前工作,隐隐的香气扑面而来。突然听到阵阵呐喊声,原来是有人挑战动感单车,加油声不绝于耳。看到动感单车挑战赛旁边有一门,我们沿着台阶走上去,看到一个废弃的建筑群,可能是以前建景区时候的遗留物。
建筑群靠山体的地方有一上山步梯,我们走上去,上边又是一组建筑,美其名曰凤凰寨,有廊,有阁。登上阁顶,极目四望,竟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好巧不巧,我们同行的一个姐认识一个负责游客吃大锅菜的工作人员。给了我们每人一张免费用餐券,中午大锅菜配蒸馍,大快朵颐。
午饭后,稍事休息,我们又驾车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山洞前。里边的步道修的特别好,据说是一个废弃的矿井。洞里很凉快,也很黑,一路用手机照明。
当看到一个亮光,我们以为到了洞口,原来是一个嘹望口。接着向上走,终于看到了亮光。
原来洞外还有山,我们几个相互鼓励,最终爬上山顶。山顶上边很是平坦,有两个人工挖掘的水潭,弯弯的,长长的,像个月亮。还有一个圆圆的,像个太阳。听来过此地的群友讲,当地百姓称之为日月潭。
下山时,看到出洞口有人写着228级台阶,我们一行人都觉得走的台阶多。我就一路走,一路数,到入洞口,整整305级台阶。
这次来大涧地质公园,真是深度游,既看到了以往的部分遗留,又品尝到了美味大锅菜,球友们都说今天真是不虚此行。
另:1.“老家许昌”新媒体,深耕许昌文化10年,已成为了解许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胖东来,以真品换真心的业内典范,被诸多人誉为没有淡季的“6A级景区”。离许昌较远的外地朋友,如需帮购胖东来自有品牌商品(易保存商品),“老家许昌”新媒体愿在胖东来商品规定的前提下,力所能及、有选择地适当帮购(非网购),以实现美好商品与美好思想的共享。
2.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数量不多,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
连乃红,网名“莲花仙子”,许昌市作协会员,一个随性,爱旅游,爱写作的女子。
来源:哈尔滨探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