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孩子“注意力警报”频响?西南康复医院专家详解科学守护之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19:33 1

摘要:开学季是否真是儿童注意力问题的“高发期”?普通分心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界限何在?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应对?记者专访西南康复医院发育行为门诊主任周波,聚焦开学季儿童“注意力保卫战”。

金秋九月,全国中小学生重返校园。在一片“神兽归笼”的轻松气氛中,“孩子上课走神”“作业拖拉”“学习效率低”等话题却成为众多家长的“新焦虑”。

开学季是否真是儿童注意力问题的“高发期”?普通分心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界限何在?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应对?记者专访西南康复医院发育行为门诊主任周波,聚焦开学季儿童“注意力保卫战”。

褪去假期“后遗症”,识别潜在“警报”

在周波主任看来,开学初期的“走神”多数可归为适应性调整。长假带来的作息紊乱、节奏松弛,如同“生物钟迷航”,表现为课堂坐立不安、作业拖拉、效率低下。这些“假期综合征”通常在规律作息调整后数周内缓解。

然而,迷雾中需警惕深藏的暗礁。 “当孩子的注意力涣散持续存在,显著干扰课堂秩序、学业进展及社交互动,甚至伴有情绪冲动、活动过度;并在2个以上场合出现时,这便超越了普通‘分心’,指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或其他发育性、情绪性问题的可能。”周波主任强调。


精准施策,科学与温度并重

面对家长的焦虑,周波主任倡导“观察先行,沟通筑基”。他建议制定时间计划表,并结合积分奖励的家庭行为规范。计划表与孩子共同制定,内容涵盖起床、睡觉和放学后作业时间等。孩子完成每项任务可得一分,未完成则不得分,积分可换取奖励。大多数执行功能正常的孩子能适应此方法。通过观察,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完成任务时的困难表现及学习状态,这对医生的判断非常有帮助。

周波主任提到,即使确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也不要焦虑,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即可。多动症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会根据个体年龄、症状特点及家庭环境动态调整。轻症以及6岁以下的患儿主要采用非药物治疗;中重度或伴共病的情况需谨慎评估,考虑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如感统训练、心理辅导)相结合。

医家校社联动,共筑包容支持网

“ADHD绝非管教缺失或意志薄弱,而是神经发育差异。我们需要以科学驱散误解,以包容取代污名。”周波主任强调。这需要医疗机构深化科普、家庭做到积极配合与正向引导,学校建设支持性环境、社区传递正确认知,“四位一体”构建守护网。

从业多年,周波见证无数孩子穿越“注意力迷雾”的蜕变。他特别提及一名五年级男孩小宇(化名):曾经,他一上课就“神游”、作业拖沓,常常做到凌晨,家庭关系也非常紧张。确诊为ADHD后,医生、学校老师与小宇父母结成紧密同盟,执行行为干预计划,七个月后,小宇变化非常明显,不仅课堂参与积极,成绩实现稳步提升,家庭关系也和睦许多,从以前的“鸡飞狗跳”变为如今的“岁月静好”。“家长要相信孩子,当专业力量与爱的信念结合,孩子就有无限可能。”


“治疗之路虽长,但前途有光。”周波主任给家长送上鼓励:“通过科学的干预,孩子们完全能够改善现状,发挥他们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拥有精彩而丰盈的人生。”

未来,西南康复医院将持续深化医疗科普工作,并依托前沿医学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优化治疗方案,为来院就诊的家庭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服务。同时,医院将加强与家庭、学校、社区的合作,构建完善的医家校社联动机制,共同营造更包容、支持的治疗环境,助力患者们在人生道路上扬帆远航。

来源:每日耕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