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说童年是给心灵播下种子的时节,那少年便是“扶苗正干”的关键。这时候的孩子,像雨后初绽的枝芽,带着蓬勃的生长力,却也最易被风摧折、被雾迷航。所谓“养正”,便是在这棱角初显的年纪,帮他们把住内心的方向盘,让是非观如北斗清晰,让羞耻心似明镜透亮,让责任心像根系扎实
人生五养
童年养性 少年养正
青年养志 中年养德 老年养智
若说童年是给心灵播下种子的时节,那少年便是“扶苗正干”的关键。这时候的孩子,像雨后初绽的枝芽,带着蓬勃的生长力,却也最易被风摧折、被雾迷航。所谓“养正”,便是在这棱角初显的年纪,帮他们把住内心的方向盘,让是非观如北斗清晰,让羞耻心似明镜透亮,让责任心像根系扎实,如此,人生的航船才不会在日后的风浪里偏航。
少年的“正”,藏在对小事的坚守里。是打碎了邻居家的窗玻璃,即便害怕也要站出来说“是我干的”;是考试时面对诱人的答案,攥紧笔杆把头扭向窗外;是看到同学被欺负时,哪怕声音发颤也要说“不能这样”。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像在心田埋下界碑,悄悄划清了“可为”与“不可为”的疆界。不必讲太多宏大的道理,一次做错事不逃避的担当,胜过十次要做个好人的说教;一回守住底线不盲从的坚持,强过百次要明辨是非的叮嘱。
养正从不是把孩子磨成乖顺的模样,而是让他们在冲撞中找到平衡。少年难免叛逆,会摔门而去,会说错话,会和世界较劲,这不是坏事,关键是在摔门后是否懂得家人在担心,说错话后是否愿意认错,较劲时是否守住不伤害他人的底线。养正,是允许带着棱角生长,却要教会他们棱角不伤人;允许有自己的主张,却要让他们明白主张不能越界。就像园丁修剪果树,不是把枝条剪得光秃秃的,而是去掉乱长的杂枝,让主干更挺拔。
人这一生,风浪从不会提前打招呼。有的人在成年后栽了跟头,看似时运不济,其实早在少年时就埋下了隐患,或是没学会克制欲望,或是没懂得承担后果,或是没分清底线与捷径。而那些行得稳、走得远的人,回头看时总会发现少年时养下的“正”,早已成了暗处的船锚。在诱惑面前,是不该拿的东西不能碰的信念帮他们站稳脚跟;在抉择关头,是对与错比赢与输的认知帮他们辨明方向;在困境之中,是自己的事要自己扛的担当让他们不肯趴下。
所以说,少年养正,从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而是人生最实在的“保险”。它不必轰轰烈烈,就藏在每天的小事里:借了别人的橡皮记得还,答应的事情努力做到,看到不公敢于说“不”,犯了错误不找借口。这些点点滴滴的“正”,会慢慢长成内心的定盘星,无论日后遇到什么风浪,都能帮人守住本心,不偏航,不迷向。
这大概就是成长最珍贵的礼物:在少年时养一身正气,往后的人生,便有了安稳立世的基石。
来源:科技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