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都扛不住了?这轮白酒寒冬的3个关键问题看懂才知还要冷多久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5 01:12 1

摘要:上周去小区门口的烟酒店买水,老板老张正对着货架上的飞天茅台发愁:“去年这时候一瓶能赚两百多,现在批价跌得比指导价还低,前阵子囤的两箱货砸手里了。连茅台都这样,这白酒寒冬到底要持续到啥时候?”

上周去小区门口的烟酒店买水,老板老张正对着货架上的飞天茅台发愁:“去年这时候一瓶能赚两百多,现在批价跌得比指导价还低,前阵子囤的两箱货砸手里了。连茅台都这样,这白酒寒冬到底要持续到啥时候?”

这话估计戳中了不少人的疑惑。2025年这大半年,白酒行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街上不少烟酒店挂出了“转让”牌子,酒厂门口拉横幅要账的经销商也多了,连茅台市值都一度跌破2万亿。以前逢年过节抢着囤酒的景象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卖一瓶亏一瓶”的抱怨。这轮寒冬是短期降温还是长期调整?普通人最关心的3个问题,今天用实在数据和身边事儿掰开揉碎了说。

一、先搞懂:这轮“寒冬”到底冷到啥程度?

不少人觉得“白酒寒冬”是媒体夸张,直到看到身边的变化才真慌了。这轮调整可不是小打小闹,从头部企业到街边酒厂,从价格到库存,全行业都在承压。

先看最直观的业绩。2025年上半年,白酒规上企业销售收入才微增0.19%,利润却直接跌了10.93%,典型的“卖得多赚得少”。连行业龙头茅台都没幸免,高档酒营收降了12.32%,有消息说部分生产线利用率都不到30%。中小酒企更惨,仁怀地区的酒厂从2000多家锐减到800多家,我老家县城那家开了十年的酒厂,上个月也因为资金链断了关门了。

价格崩得更厉害。以前“一酒难求”的飞天茅台,散瓶批价跌到1855元,快摸到厂家指导价了,四年下来跌了36%;茅台1935更夸张,价格直接腰斩到600元。次高端酒更别提,批价普遍比出厂价还低,渠道倒挂率超过60%。老张说:“现在卖瓶某品牌的次高端酒,倒贴20块,谁还敢进货?”

最要命的是库存“堰塞湖”。全行业库存总量高达629万千升,平均要900天才能卖完,差不多两年半。酱酒原酒价格从30万元/吨跌到10万元以下,很多小厂仓库里堆的酒都快到天花板了。老张的店库存周转也快120天了,“酒厂天天催进货,可我这儿货都堆着呢,再进就得砸手里”。

不过也有怪现象,高端酒份额还在涨,预计2025年能到35%,这说明不是没人买酒,是便宜酒卖不动,贵的酒除了头部品牌也不好走,行业分化太明显了。

二、问得最多:茅台都扛不住,问题到底出在哪?

有人纳闷,以前白酒“越涨价越抢”,怎么突然卖不动了?这不是单一原因,是消费、政策、行业自身的问题凑到了一起。

首先是消费端彻底变天了。人变了,50后、60后这些传统饮酒主力慢慢喝不动了,90后、00后对白酒接受率才19%,还不如果酒的29%。我侄子他们朋友聚会,要么喝低度果酒,要么喝啤酒,说白酒“口感辣、太正式”,单次消费大多在200元以内,根本不碰高端酒。

场景也没了。以前商务宴请、政务接待是白酒消费大头,现在“权力酒桌”文化被抵制,政务消费占比从40%跌到不足5%,2025年春节的商务订单比2022年直接腰斩。年轻人喜欢的露营、音乐节这些场合,白酒因为“太沉重”挤不进去,反倒是低度酒、气泡酒卖得火。

其次是政策和金融属性退潮。2025年5月新版“禁酒令”明确“公务接待不上酒”,虽然政务渠道销量占比早不足1%,但彻底浇灭了市场幻想,当天白酒板块就跌了2%。更关键的是炒酒的人散了,以前黄牛囤货、资本炒作把价格抬得虚高,现在资本撤离,没人接盘,价格自然跌下来了。

最后是行业自己“作”的。前几年行情好,酒企盲目扩产,2016年产能峰值1358万千升,到2025年一季度只剩103.2万千升,连续八年下滑还没见底。光瓶酒市场更乱,新国标把配制酒和纯粮酒分清后,不少靠配制酒走量的产品直接卖不动了,产量跌了58.63%。

渠道也跟不上时代,白酒线上渗透率才10%,但电商大促一搞就击穿价格,传统经销商两头受气。茅台“i茅台”用户破3000万,可直销收入反而降了10.5%,就是线上低价得罪了经销商,渠道矛盾根本调不好。不过2025年线上占比预计能到18%,再不改革真不行了。

三、核心答案:这轮寒冬还要持续多久?

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答案不是“马上回暖”,但也不是“永无天日”,结合数据和企业动作,能看出清晰的时间线。

短期来看,年底前都是阵痛期。2025年下半年肯定是低谷,现在行业满脑子都是去库存,酒企要么降价促销,要么给经销商打款返点,目的就是把货卖出去。但“以价换量”的代价就是利润跌,上半年行业利润降10.93%就是教训,这种苦日子至少要扛到年底。

中期看,2025年三季度可能有转机。现在白酒板块市盈率跌到19.9x,是十年里的低位,估值基本触底了。龙头企业也在动:茅台、泸州老窖搞智能化窖池,数字化率提至45%;汾酒推果味清香型产品,在抖音拿了3.6亿流量;还有企业做短视频IP,传播量超5000万次。这些创新能慢慢拉需求,按行业预测,2025年三季度可能出现拐点。

长期来说,至少要3-5年才能彻底回暖。有些问题急不来:年轻消费群体培育是慢功夫,低度酒市场年增30%,2025年要达742亿元,但白酒得改口感、改文化,不是换个包装就行;国际化更难,现在出口占比不足1.5%,外国人接受白酒还需要时间。更关键的是人口问题,生育率低,预计2040年饮酒适龄人口少1.2亿,相当于一个市场没了,行业必须彻底转型。

不过也不用太悲观,这是行业三十年第三次筑底,和2012-2016年那轮很像,都是先去库存、稳价格,再复苏。而且品牌集中度在提升,前十大企业2025年市场占有率预计超70%,洗牌结束后,有实力的企业反而能占更大份额。

结尾:普通人该怎么看?来聊聊你的感受

其实这轮白酒寒冬,本质是行业从“炒作神话”回到“正常生意”。以前靠囤货、靠公务消费撑起的虚假繁荣,迟早要被戳破。现在的调整虽然痛,但能逼着酒企好好做产品、改渠道,反而对长期好。

对普通人来说,囤酒炒作想都别想,现在经销商都在清库存,千万别当接盘侠;要是自己喝,倒能等一波降价,“以价换量”的时候买酒最划算。想入行开烟酒店的更得谨慎,现在不是卖酒的好时候。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的烟酒店生意还好吗?以前爱喝白酒的人现在改喝别的了吗?你觉得白酒还能回到以前的火爆状态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给想囤酒或者入行的朋友提个醒。

来源:小陈讲社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