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884年秋,泰山狼虎谷的风卷着枯草,56岁的黄巢攥紧匕首,身后唐军骑兵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他最后望向长安方向——那个曾让他写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地方,终究没能留住他的大齐政权。可谁也想不到,这场败得彻底的起义,竟替千万寒门子弟,劈开了士族垄断数百年的“铁大
公元884年秋,泰山狼虎谷的风卷着枯草,56岁的黄巢攥紧匕首,身后唐军骑兵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他最后望向长安方向——那个曾让他写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地方,终究没能留住他的大齐政权。可谁也想不到,这场败得彻底的起义,竟替千万寒门子弟,劈开了士族垄断数百年的“铁大门”。
黄巢的一辈子,从出生就被贴上了“不配”的标签。山东菏泽盐商世家出身,家里有钱能供他5岁学诗、少年练骑射,箭术马术在当地没人能比。可在唐朝“士农工商”的排序里,“盐商”是最末等的存在——哪怕家缠万贯,也挤不进“士”的圈子,连跟士族子弟同桌吃饭都算僭越。
他偏不信这个邪。走南闯北贩盐时,他见多了官商勾结欺压百姓,也瞧惯了士族子弟凭着“出身”就稳坐高位。于是他把所有希望押在科举上,可现实连给了他三记闷拳:两次文举,考卷写得让考官点头,一查是“盐商子弟”,直接扔到废纸堆;一次武举,他骑马射箭全拿第一,却因“豹头环眼”不符合士族审美,连名次都没给。
落第那天,黄巢站在长安朱雀大街上,看着士族子弟骑马游街夸官,随手在墙上题了《不第后赋菊》。“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字句里,藏着的全是对阶层固化的怒火。那时他还不知道,二十多年后,他会用最决绝的方式,把这层“固化壳”彻底撕碎。
彼时的唐朝早就是个空架子。安史之乱后,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收税全看心情;宦官把皇帝当傀儡,朝堂上全是他们的亲信;世家门阀疯狂抢地,无数农民失去田地,只能卖儿鬻女换口饭吃。873年关东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官吏还逼着缴租服差役,路边饿死的人堆成了山。
53岁的黄巢再也坐不住了。他拿出所有家产,收拢饥民,拉起一支队伍。第二年,同为盐商出身的王仙芝率先起义,黄巢带着子侄们响应,两支队伍合兵一处,没几个月就聚了数万人。他们不跟唐军硬拼,专挑薄弱的城池打,十日连克河南八城,吓得洛阳百姓连夜拖家带口出逃。
可起义军内部先出了岔子。朝廷派人招安王仙芝,给了个“左神策军押衙”的官衔——虽不算大,却是正经“体制内”身份。王仙芝动了心,黄巢当场就炸了,一拳砸在他脸上:“我们起兵是为了救百姓,你现在要去当朝廷的狗?”将士们全站黄巢这边,王仙芝只好放弃招安,两人也彻底闹掰,各自领兵。
后来王仙芝战死,黄巢被将士们推为“冲天大将军”。他带着队伍南下,渡过长江后,硬是凿开仙霞岭七百里山路,打进福建;接着拿下广州——这个唐朝最大的外贸港,光市舶税就占朝廷年收入的5%。黄巢本想跟朝廷谈条件,求个节度使职位,结果朝廷只给了个“率府率”——管太子车马的小官。
黄巢彻底怒了。一天之内攻破广州,杀了节度使李迢,又清了盘剥百姓的外商十余万。可岭南湿热,北方士兵大多染病,将士们恳请北伐,他便下令在桂州造数千木筏,沿湘江北上,一路快攻,一天就破了潭州,处死负隅顽抗的唐军十万;再取江陵,直逼洛阳。唐僖宗吓得逃往成都,洛阳守将直接开城投降。
880年冬天,黄巢骑着马进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位,国号“大齐”。登基后他做了件震动天下的事——对长安的门阀士族动了真格。史书记载,他下令“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那些世代居住在长安的“五姓七望”(崔、卢、李、郑、王等名门),几乎被灭族,只剩些远在外地的旁支侥幸活下来。
他还搞了“淘物”政策,逼着富户交出财物,把士族攒了几百年的财富全收了;又烧了土地契约和奴婢名册,让佃农摆脱“部曲”身份,把地主的地收回来重新分配。这么一闹,江南74%的士族庄园成了废墟,关中士族更是断了根,士族后裔在官场的比例,连安史之乱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可黄巢终究不懂怎么治国。他没追剿逃跑的唐僖宗,也没建立稳定的治理体系,长安很快乱了套——粮食不够,士兵开始抢掠,民心渐失。唐军趁机联合沙陀首领李克用,带着1.7万骑兵反扑,起义军在梁田陂打了场大败仗,死了好几万人。
黄巢被迫退出长安,一路被追杀,渡汴水时遭半渡而击,尚让等大将投降;退到兖州时,只剩一千多人,又被沙陀骑兵冲散。最后逃到泰山狼虎谷,他看着身边仅剩的几个亲随,举刀自刎。
这场起义看似输得精光,却悄悄改变了唐朝的根基。士族垄断的大门被砸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规矩成了过去式。到了宋朝,科举不再看出身,哪怕是佃农子弟,只要有才华就能考中做官。那些曾和黄巢一样,因出身被挡在科举门外的读书人,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
有人骂黄巢是“野蛮人”,手段太狠;也有人说他是“破壁者”,砸破了固化的阶层。可不管怎么说,这个落第的盐商之子,用自己的方式,给千万寒门子弟铺了条路。或许这就是黄巢起义最特别的地方——它输了政权,却赢了更长远的“公平”。
来源:等待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