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送爽,硕果盈枝。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一批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农业装备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从精准采摘到智能巡检,从大田管理到畜禽养殖,智慧农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
秋风送爽,硕果盈枝。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现场,一批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农业装备集中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体验。从精准采摘到智能巡检,从大田管理到畜禽养殖,智慧农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传统农事注入科技动能。
在山东省农业农机科学研究院的展区,一个具备精准识别和柔性抓取能力的草莓采摘机器人成为焦点。与常见的刚性机械臂不同,这个机器人的指尖设计堪称匠心独运:指甲盖位置是两片锋利的刀片,负责切割;指肚部位则是柔软的夹子,用于承托。它仿佛被赋予了人类的视觉与触觉,能够自主识别草莓的成熟度,依据颜色、形状等特征做出判断。这类设备的推广应用,有望缓解季节性劳动力紧张问题,尤其适用于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种植。
在丘陵山区、设施大棚、规模化养殖场等场景中,具备环境感知、数据分析与自主作业能力的农业机器人正逐步成为“新农人”。它们不仅替代部分重复性体力劳动,更通过持续数据采集与智能决策,帮助农户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管控。
在畜禽养殖领域,智能化技术同样大显身手。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公司携带着研发的搭载多类传感器的巡检机器人参展,公司产品经理周德勇介绍,这款机器人应用光学视觉与声音识别技术,可实时监测畜禽行为特征、估算体重变化、识别异常声响,为疫病早期预警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这种基于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正悄然改变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也推动畜牧业向绿色、安全、高效方向发展。
“我们构建了‘从太空到地面’的立体化监测体系:高分卫星提供宏观2米分辨率影像,无人机负责低空细节捕捉,再结合地面布设的气象站、土壤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现了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360度无死角监管。”在智慧农业展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封文杰作为主讲人,给前来观展的客商,一遍遍讲解着。在封文杰看来,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单机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更表现为农业全链条的数据贯通与系统优化。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农业大数据平台与AI模型的支持,作物生长、土壤墒情、气象变化等信息得以高效整合,为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活动提供科学指导,推动农业生产由“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转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