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蓝营期待由台中市的卢秀燕出马角逐接掌龙头,进而代表蓝营选2028大位,但她却决定不选而连带影响蓝营2028年布局,恐怕将使未来内部多个同等份量的潜在竞争者浮出水面,也让被众星拱月的卢秀燕不再是蓝营内2028的唯一选项,令蓝营2028的人选成为「多选」而不再是「
蓝营期待由台中市的卢秀燕出马角逐接掌龙头,进而代表蓝营选2028大位,但她却决定不选而连带影响蓝营2028年布局,恐怕将使未来内部多个同等份量的潜在竞争者浮出水面,也让被众星拱月的卢秀燕不再是蓝营内2028的唯一选项,令蓝营2028的人选成为「多选」而不再是「单选题」。
卢秀燕在蓝营龙头战登记前一个月表态「妈妈要留在家」,决定不加入这次的争夺,与这个全台议题划清界线,让很多人意外跌破眼镜。虽然说卢秀燕团队为准备仍有2年半左右时间的大位选战,避免提早因确立身份而成为对手锁定的对象,但在蓝魁战酝酿过程中持续的犹豫与模棱两可的态度,也让外界开始怀疑卢的准备及决策能力,让支持者也再不满批蓝营「总是小我大于大我」的惯习未改。不论是资深媒体人如陈凤馨在蓝台节目上公开批评,或是蓝营支持者、幕僚甚至大咖在私底下交流时,都谈到对卢秀燕的决定感到失望或不解,甚至评价为「侯友宜2.0」,同时也对这种「非我不可」的心理产生不满。
蓝营有声音认为,卢秀燕一来觉得代表蓝营的2028大位候选人非自己莫属,二来因为针对蓝委的大罢最终以32:0完封收场,让蓝营起死回生,也让卢秀燕减少了不扛重任可能产生的负面观感与压力,才让这种「自己大于蓝营」判断再出现。 然而从过去经验来看,「内部没有其他竞争者」的局面可能仍是「非常态」,随着卢秀燕放弃接掌蓝营之后,局面可能也将改观。前蓝委蔡正元在上周六中天举办的蓝魁辩论会中担任提问人时就提出「若2028年大位内部遴选,有卢秀燕和韩国瑜争取,白营则有柯,作为蓝营龙头要如何具体处理?」的问题,被认为是观察到卢秀燕竞争对手浮上台面的微妙化学变化,卢秀燕恐怕不再是「唯一人选」的序曲即将揭开帷幕。
韩国瑜目前位居岛内议事机构龙头,也有全台能见度,还有在2020年虽败但获高达552万的支持者,若卢秀燕的能量随着时间消减或出现重大失误,在蓝营内还有其他同等量级人选的比较下,很难说卢秀燕还能保证是唯一选项。在这次选战中成为新任蓝魁的候选人中,最强调内部遴选机制与公平重要性的张亚中,此次也率先点出了韩国瑜的可能性。他认为,的确卢秀燕此刻最强,但在上层运作下也正逐步消耗声望与能量,因此顾及公平,不该否定韩国瑜或其他优秀人才竞争的可能性。张亚中在中天辩论会中回应蔡正元韩国瑜若争取候选人资格的问题时也说,会举办公平公正公开的内部遴选。
另位候选人罗智强也提及,虽然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征战2028年的最强人选是卢秀燕,但他会先进行意见征询,还要以九家支持度调查公司,经过程序来进行选拔。郑丽文则强调确立机制,即使卢秀燕呼声再高,也不可由蓝营龙头个人指定人选,要经得起内部考验,还是要有公开的遴选机制。这次候选人都强调机制的公平与公开,看来都会更加保障有志角逐的的机会。包括最晚宣布选的郝龙斌也被问及「如果2028年韩国瑜的支持度比卢秀燕要来得高,会不会提韩国瑜?」也强调要建立一个双方或者多方可以接受的公平、透明、合理的机制,透过这个机制来产生最强的候选人,不然就没有真正的团结。值得注意的是,郝在完成登记后的隔天,直接不参加辩论就到云林与韩国瑜见面,且在21日才安排与卢秀燕共同吃播闲聊,先见韩再见卢的排序也成为被眼尖人士观察与联想的细微重点。
除韩国瑜之外,包括桃园市的张善政近日也浮出水面成为焦点人物。 连朱、总召傅昆萁都被证实,在登记截止前都努力游说张善政出马角逐龙头,还有曾任文传会主委的庄伯仲、台艺大广电系教授赖祥蔚更透过访谈节目抛出「张善政成为龙头后,也可代表蓝营选2028」的构想,据了解这正是由蓝营上层所授意传达,让过去本来就曾表态有意选大位的张善政,在经过这番建议与解读后, 未来政涯的规划与动向也更增添想象空间。
更值得注意的是,被认为有机会出线成为蓝魁的郝龙斌,过去在2017至2019年间还曾多次提过,如果支持度调查显示鸿海创办人郭台铭是唯一能胜选者,他愿意支持蓝营征召郭,认为郭「是蓝营最大公约数」。 且特别的是,郭台铭也在郝龙斌担任台北市大家长期间,协助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台北馆BOT项目,捐的数目达新台币3亿元,可说是与郝龙斌关系友善的老友,如果未来也能有机会重回蓝营,再加上蓝白合作的白营因素,甚至是刚卸下龙头的朱,恐怕都将让蓝营2028的选战复杂性更高。
来源:铮言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