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记得十三年前,美国国会山那罕见的一幕吗?2012年1月,女议员加布里埃尔·吉福兹,那位在枪击案中头部中弹、奇迹生还的勇士,回到国会递交辞呈,那场景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守护着一条底线:不管政见如何分歧,政治暴力是绝对不可触碰的红线。
还记得十三年前,美国国会山那罕见的一幕吗?2012年1月,女议员加布里埃尔·吉福兹,那位在枪击案中头部中弹、奇迹生还的勇士,回到国会递交辞呈,那场景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守护着一条底线:不管政见如何分歧,政治暴力是绝对不可触碰的红线。
然而,十三年后的今天,右翼明星活动家查理·柯克在一场校园辩论活动中当众遇刺身亡,但这次,水花过后,我们没有看到两党携手筑坝,反而目睹了更多人被卷向更危险的激流,美国社会反对政治暴力的那点珍贵共识,还能撑多久?
要理解为什么柯克的死能掀起这么大风浪,得先明白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个“顶流”,但他的影响力来得有点“非典型”。
今年三月,民主党里的明日之星、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居然请柯克做自己新播客的首期嘉宾,纽森不仅承认民主党在有些议题上“跑偏了”,还爆料自己儿子是柯克的粉丝,这事儿本身就挺说明问题的:柯克成功地把保守主义思想,塞进了年轻一代的流行文化里。
奥巴马时代,年轻人几乎一边倒地觉得进步主义很酷,柯克看到了这个危机:如果年轻人都不信保守主义,共和党未来咋办?于是他创办了“美国转折点”组织,专门在高校里活动。
特朗普上台后,进步派阵营有点“上头”,“取消文化”在校园里特别盛行:你不认同我的观点,我就想办法让你闭嘴,很多保守派演讲者被轰下台,教授因为说错话丢工作,这造成了一种氛围:很多学生不敢说真心话,怕被孤立、被网暴。
柯克就抓住了这个痛点,他像个校园辩论明星,到处跟人“对线”,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在这种压力下,你敢当保守派,你才是真正的反叛者,是英雄。
这一下子就把“酷”的定义给翻转了,正好戳中年轻人想标新立异的心理,所以他的组织能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最后帮特朗普在2024年捞到了史上最多的年轻选票。
但问题是,柯克自己真的践行他鼓吹的“开放辩论”精神吗?未必,他的形式是民主的,谁来辩论都行;但他的内容常常是反民主的。
他说过《民权法案》是个错误,抹黑过马丁·路德·金,甚至在政治对手的丈夫遇袭后扬言要“保释凶手”,他是传播“选举被窃取”这种阴谋论的大喇叭。
所以,柯克这个人很矛盾,一方面,他满嘴极端言论;另一方面,他又确实站在台上,用最传统的方式:辩论,来争取支持。
就连一些不喜欢他的进步派学者都承认,柯克“做事情的方式是对的”,这也让他的遇刺,带上了一种强烈的象征意义:这看起来不像是杀了一个极端分子,更像是有人用暴力封杀了一场辩论。
柯克遇刺后,两党建制派大佬们的第一反应是得体、甚至堪称模范的,事发地犹他州的共和党州长斯宾塞·考克斯发表了一场感人演讲,呼吁大家“重新学会和平地交换不同意见”。
奥巴马第一时间谴责暴力,为柯克的家人祈祷,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左派老将伯尼·桑德斯,他特意发视频称赞柯克是“有才智的沟通者”,并清晰地告诉大家:用暴力让任何人闭嘴,都是错误的,这只会破坏我们共同依赖的民主根基。
这些大佬们懂规矩,知道这时候必须稳住基本盘,捍卫民主的底线,国会里民主党领导层也支持了共和党提出的纪念柯克的决议,如果故事停在这里,那简直可以说是吉福兹事件的精神续集,一场悲剧反而促成了团结。
但几乎就在这些高层发声的同时,政治光谱两端的“极端派”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拆台了,一些右翼自媒体直接喊出“这就是战争!”密苏里州的一个众议员在国会咆哮,说“左翼要杀死所有不同意见者”。
特朗普和他的亲密搭档万斯更是把调门拉到最高,他们不光是谴责凶手,而是指控整个左翼的非政府组织、媒体都该为这起谋杀“负责”,并扬言要动用国税局、司法部这些国家机器来清算他们。
更离谱的是,当脱口秀主持人吉米·坎摩尔在节目里口误,说凶手是“MAGA”时,特朗普派去的联邦通讯委员会主席居然直接威胁要吊销播出电视台的执照!这简直是赤裸裸的用权力封口,这是动用国家力量的审查。
左边呢?也没好到哪儿去。虽然大佬们说话漂亮,但你去看看社交媒体,在主流新闻的评论区,为凶手叫好、嘲讽柯克遗孀的言论点赞数极高。
党内新生代的政治明星,比如大家熟知的AOC,她的表态就非常“巧妙”,通篇不提对柯克的哀悼,只借机推动自己的控枪议程,纽约新当选的激进派市长苏文丹,发的推文也是字里行间透着“我反对暴力,但柯克这人我不评价”的冷漠。
有人可能会说,两边一直都有极端分子,但这次的关键区别在于,权力和反应的“不对称性”,在柯克事件中,真正开始系统性运用国家权力来威胁言论自由的,是即将或已经掌握行政权力的共和党核心人物,这是一种质变。
看看苏文丹这种政客的崛起:观点激进、政策不切实际、对经济灾难缺乏敬畏,却因为代表了“愤怒的声音”而受到追捧,以前民主党大佬们还骂共和党人为了选票向特朗普屈服“没骨气”,现在他们自己也不得不为苏文丹们背书。
民主党内部,基层对领导层“太温和”“妥协太多”的不满正在积聚,佩洛西、舒默这些老牌领袖不断被进步派挑战。
所以,当那份中立的、主要谴责政治暴力的纪念柯克决议送到国会表决时,竟然有近60名民主党议员投了反对或弃权票,这个数字,放在十三年前吉福兹的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回头看,吉福兹辞职的那一天,像是一个遥远的童话,那时政治也有分歧,但面对暴力,大家还能站在一起。
而查理·柯克之死,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国政治当下的真实面貌:高层试图维持体面的努力,已经压不住基层汹涌的极化浪潮;一条曾经坚固的底线,正在被猜疑、仇恨和权力欲望侵蚀。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