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1月至2017年7月期间62例I-II期子宫内膜癌伴阴道复发患者,并接受了明确的外照射放疗和影像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曾接受子宫切除术,未接受辅助放疗,且随访时间均>3个月。错配修复(MMR)状态通过四种错配修复蛋白(ML
早期子宫内膜癌阴道复发的确定性放射治疗:生存结果和错配修复状态的影响
目的: 评估早期子宫内膜癌阴道复发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临床结果、预后因素及毒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1月至2017年7月期间62例I-II期子宫内膜癌伴阴道复发患者,并接受了明确的外照射放疗和影像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曾接受子宫切除术,未接受辅助放疗,且随访时间均>3个月。错配修复(MMR)状态通过四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PMS2和MSH6)的免疫组化染色来确定(如果病理记录中有)。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阴道控制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大多数患者有子宫内膜样组织学(55,89%)、1 级或 2 级肿瘤(53,85%)和仅阴道复发(55,89%)。中位随访时间为 39 个月(范围:3-167 个月),3 年和 5 年阴道控制率、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 86% 和 82%、69% 和 55% 以及 80% 和 61%。多变量分析显示,调整化疗后,非子宫内膜样组织学(HR 12.5,P
结论: 影像引导下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根治性放疗,5年局部控制率超过80%,晚期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3%。远处复发常见,且3级或非子宫内膜样肿瘤以及错配修复缺陷1-2级患者复发率最高。
亮点
5 年后,阴道控制率、无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 82%、55% 和 61%
根据肿瘤等级,5 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 级 61%;2 级 62%;3 级 13%
对于 1-2 级子宫内膜样肿瘤,MMR 缺陷患者的 3 年无复发生存率为 52%,而 MMR 正常的患者则为 100%
介绍
据估计,2021 年美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率为 66,570 例,并且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都呈持续上升趋势。经过手术分期(包括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和淋巴结评估)后,早期疾病的复发率约为 10%–15%。对于具有不良临床和病理风险因素的患者,例如年龄较大、2 级或 3 级肿瘤、深部肌层浸润和淋巴管侵犯,复发率可能显著更高,范围为 20%–30%。大多数复发发生在阴道内,可能需要挽救治疗。据报道,确定性放疗后的 5 年生存率为 33%–53%,预后决定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诊断时的肿瘤分级、复发大小以及外照射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联合使用。放射治疗的进步,例如图像引导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可能会改善阴道控制并降低严重毒性的发生率,尽管远处复发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风险。通过识别四种新的子宫内膜癌亚型(错配修复缺陷、错配修复功能、p53 异常和 POLE 超突变),可以更好地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分子机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为该人群制定治疗方案,包括全身治疗和确定性放射治疗的新组合。
本研究报告了早期子宫内膜癌阴道复发患者接受外照射放射治疗和CT或磁共振(MR)引导下的图像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临床结局。为了更好地理解分子亚型的预后重要性,本研究还对已获错配修复状态的患者进行了探索性结局分析。
讨论
主要结果摘要
在一组早期子宫内膜癌阴道复发患者中,采用影像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进行根治性放疗,3年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6%和82%,且晚期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较低(≤3%)。3年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9%和55%。在已知错配修复状态的患者亚组中,错配修复缺陷型肿瘤的复发率显著更高(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2%,而错配修复功能正常的肿瘤为100%)。
已发表文献中的结果
这些生存结果与前瞻性 PORTEC-1 研究的结果相当,该研究报告了 35 名接受确定性治疗的孤立性阴道复发患者的结局,这些患者接受的是外照射放射治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对于未接受辅助放射治疗的30名患者,阴道复发后的 3 年和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和 65%。虽然没有描述这 30 名患者的临床特征,但 PORTEC-1 人群主要是 1-2 级疾病 (90%) 和子宫内膜样组织学 (93%) 的患者。远处转移是治愈性治疗后最常见的失败部位。单一机构系列的确定性放射治疗和图像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报告了相当的生存结果。在一项对41名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和高剂量率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患者的研究中,3 年无复发生存率为 68%,远处控制率为 61%。生存和远处转移的预后因素包括肿瘤分级、FIGO 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另一系列研究纳入了 43 例患者,报道其 2 年无病生存率为 59%,总生存率为 78%。与低危或中危患者相比,3 级肿瘤、非子宫内膜样组织学和/或深部肌层浸润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明显较差(2 年:42% vs 71%)。在我们的系列研究中,3 级肿瘤和非子宫内膜样组织学是复发的强预后因素,3 级患者的 5 年无复发生存率为 13%。此外,1 级和 2 级肿瘤患者的复发率也很高,5 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61% 和 62%。
我们的 3 年和 5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86% 和 82%,与其他已发表的基于图像的近距离放射治疗系列研究相似,中位随访时间为 18 至 76 个月。虽然我们的分析可能受到事件数量少和剂量范围相对较窄的限制,但尚未确定与局部控制相关的临床和治疗特征,包括输送的放射剂量。严重晚期毒性的累积发生率与其他系列研究相当,范围为 8%-12%,并且明显低于大型历史系列研究,后者的 4 级并发症发生率为 9%。在我们的实践中,只要可行,危及器官的中位剂量限制在 65 戈瑞或更低。
错配修复状态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研究,但结果相互矛盾。荟萃分析显示与生存无关,尽管在研究人群中发现了显著的临床异质性。许多研究纳入了非子宫内膜样组织学患者,这些患者不太可能患有错配修复缺陷肿瘤,并且生存结果较差。在对来自 PORTEC 研究的高中风险患者的汇总分析中,错配修复缺陷与局部区域和远处复发风险增加有关,并且总体生存率降低 1.9 倍。另一项针对 197 名高中风险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单一机构研究也发现,与患有正常肿瘤的患者相比,错配修复缺陷患者的所有复发率(28% vs 10.5%)和远处复发率(14% vs 3%)增加,且与辅助治疗类型无关。在另一项对 475 名低风险子宫内膜癌(1 级或 2 级子宫内膜样癌)女性进行的研究中,根据年龄、淋巴管侵犯、辅助治疗和分级进行多变量分析后发现,错配修复缺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更差,复发风险增加 3.5 倍。
优势和劣势
本研究是目前报道子宫内膜癌阴道复发患者采用影像引导近距离放射治疗进行根治性放疗疗效的规模最大的队列研究之一。其局限性包括回顾性研究以及可获得错配修复状态的患者数量较少。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错配修复缺陷是子宫内膜癌阴道复发患者的重要预后标志物,值得开展更大规模的多机构前瞻性研究进行验证。鉴于远处复发率高,将免疫治疗与确定性放射治疗相结合,治疗错配修复缺陷型肿瘤,或可同时提高局部和远处控制率。
结论
尽管诊断时临床特征良好,包括早期疾病、1-2级子宫内膜样肿瘤以及未接受过放射治疗,但相当一部分子宫内膜癌阴道复发患者在5年后仍会复发。将错配修复状态鉴定为临床预后的潜在新型生物标志物仍需进一步研究。
Definitive radiotherapy for vaginal recurrence of early-stage endometrial cancer: survival outcomes and effect of mismatch repair status - PubMedTwitterFacebookLinkedInGitHubTwitterSM-FacebookSM-Youtube
来源:可靠儒雅小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