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辛选集团的直播间里,头部主播赵梦澈对着镜头说出“你们是自己的法人,可以查自己的账,但赔钱公司不管”时,整个直播行业都听到了一声清晰的“哨响”。这场由初瑞雪主导的制度变革,不仅是辛选集团从“家族式管理”向“平台化运营”的急转弯,更可能成为直播电商行业从“流量红
当辛选集团的直播间里,头部主播赵梦澈对着镜头说出“你们是自己的法人,可以查自己的账,但赔钱公司不管”时,整个直播行业都听到了一声清晰的“哨响”。这场由初瑞雪主导的制度变革,不仅是辛选集团从“家族式管理”向“平台化运营”的急转弯,更可能成为直播电商行业从“流量红利时代”迈向“精细化生存时代”的分水岭。签约制改合伙制、利润四六分成、公司仅收5%服务费、主播自负盈亏——这组关键词背后,藏着的是一个万亿级行业的生态重构,也是无数主播命运的十字路口。
一、从“包养”到“放养”:辛选的“去中心化”冒险
在直播电商的上半场,辛选集团靠的是“辛巴模式”——签约主播、集中培训、统一供应链、流量倾斜,本质上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的孵化逻辑。公司像一个“超级保姆”,包揽了主播从选品、运营到流量投放的所有环节,主播只需要专注于镜头前的销售。这种模式在流量红利期确实高效:辛巴本人靠此成为“直播一哥”,旗下孵化出16位头部主播、15位腰部主播,建立起千人主播矩阵。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公司承担了所有风险,主播缺乏自主性,一旦头部主播出现问题(比如辛巴的争议事件),整个盘子都会震动。
初瑞雪的“合伙制”改革,相当于把“保姆”变成了“房东”。辛选不再直接管理主播的日常运营,而是提供供应链、中台支持和资源赋能,收取5%的服务费,剩下的利润按“主播六成、公司四成”分配。这意味着主播从“打工人”变成了“个体户”:自己当法人、自己管账目、自己承担亏损,甚至要对流量和法律风险负责。赵梦澈说“希望你们活下去”,这句话看似温和,实则残酷——在新规则下,“活下去”不再是公司的责任,而是主播自己的KPI。
这种转变的底层逻辑不难理解。一方面,辛巴退出后,辛选需要降低对单一IP的依赖,通过“去中心化”分散风险;另一方面,直播电商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公司包揽所有运营费用的模式难以为继。据网经社分析师陈礼腾观察,新模式能“降低公司成本、规避风险”,这正是辛选的核心诉求。但风险转移不等于风险消失,它只是从公司账本转移到了主播身上——当主播们第一次面对“卖不出去货就要自己赔钱”的现实时,整个行业的生存法则都变了。
二、利润翻倍的诱惑与“活下去”的压力:主播的“甜蜜陷阱”
“分成翻倍”是赵梦澈在直播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也是最能打动主播的诱饵。在旧的签约制下,头部主播的分成比例通常在20%-30%,腰部主播可能更低;而新模式下,主播能拿到60%的利润,相当于收入直接翻番。对于头部主播来说,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以辛选头部主播的带货能力,利润分成的提升可能意味着年收入增加数千万甚至上亿元。
但“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在签约制下,主播哪怕一场直播卖不动货,公司依然会发底薪、承担运营成本;而合伙制下,主播需要自己支付团队工资、流量投放费用、甚至退货损失。有行业人士算了一笔账:一场1000万元GMV的直播,按10%的利润率计算,利润是100万元,主播能拿60万元;但如果GMV只有500万元,利润率降到5%,利润仅25万元,主播拿15万元,可能连团队工资都覆盖不了。更极端的情况是,如果出现“棉密码卫生巾”那样的品控问题,主播作为法人需要直接承担法律责任——这不再是公司“背锅”,而是主播自己上法庭。
这种“甜蜜陷阱”对不同层级的主播影响截然不同。头部主播手握流量和粉丝基础,供应链议价能力强,大概率能在新模式下“吃肉”;腰部主播可能“喝汤”,但需要更精细的运营和成本控制;而底层主播,尤其是刚入行的新人,很可能连“活下去”都难。赵梦澈在直播中反复说“希望你们活下去”,其实是在提醒:从今往后,直播不再是“躺赚”的行业,而是需要真刀真枪拼能力的战场。
三、供应链“护城河”与平台化野心:辛选的“轻资产”转型
辛选敢把风险甩给主播,底气在于其“供应链护城河”。据官网显示,辛选已建立起覆盖美妆、食品、服饰、家电等全品类的供应链体系,能拿到低于市场价30%-50%的采购成本。在新模式下,辛选的角色从“主播管理者”变成了“供应链服务商”——不管主播赚不赚钱,只要通过辛选的供应链发货,公司就能收取5%的服务费,同时拿走40%的利润用于“维持运转”。这种“轻资产”模式,本质上是把主播变成了“付费用户”,公司从“赚差价”转向“赚服务费”,抗风险能力反而更强。
但这并不意味着辛选可以高枕无忧。放弃对主播的直接管理后,如何保证直播质量和用户体验?如果主播为了利润降低选品标准,最终损害的还是辛选的品牌信誉。更关键的是,40%的利润能否覆盖公司的运营成本?要知道,辛选有千人主播矩阵,中台支持、技术研发、品控团队的开支并不低。一旦主播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公司的“四成利润”可能入不敷出。
网经社分析师陈礼腾的提醒很到位:“辛选需在减少直接管理的同时,确保直播质量与用户体验,并维持自身盈利。”这相当于要求辛选在“放权”和“控盘”之间走钢丝——既要给主播足够的自由度,又不能失去对核心资源(供应链、流量)的掌控。这种平衡一旦打破,要么主播脱离掌控(比如自建供应链),要么公司失去存在价值。
四、行业洗牌前夜:直播电商的“进化论”
辛选的改革不是孤例,而是行业趋势的缩影。近年来,直播电商的流量红利逐渐见顶,用户增长放缓、获客成本上升、监管趋严,倒逼平台和机构寻找新的生存逻辑。从“薇娅、李佳琦时代”的“超级头部垄断”,到如今“东方甄选、交个朋友”的“垂类矩阵”,再到辛选的“合伙制”,本质上都是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运营”的进化。
合伙制的优势显而易见:对公司来说,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激发主播自主性;对主播来说,利润空间更大、决策更自由。但它的前提是行业足够成熟——主播需要具备独立运营能力,供应链需要足够透明高效,市场需要能容纳多元竞争。在直播电商发展了近十年的今天,这些条件正在逐渐成熟。
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如果大量主播因亏损退出,辛选的“千人主播矩阵”可能瓦解;如果头部主播利用自主权脱离辛选,公司的供应链优势将大打折扣;如果中小主播为了生存陷入“价格战”,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更重要的是,当“赔钱公司不管”成为行业规则,主播群体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头部主播赚得盆满钵满,底层主播被淘汰出局,中间层在盈亏线上挣扎。
五、初瑞雪的“破局”与直播行业的未来
初瑞雪接手辛选后的首场直播销售额破20亿元,证明她具备“接棒”的能力;但这次合伙制改革,才是对她真正的考验。辛巴时代的辛选,靠的是个人IP和家族式凝聚力;初瑞雪时代的辛选,需要靠制度和生态。这场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供应链能否支撑“透明化利润分配”?如果主播发现公司的供应链成本不透明,或者利润分成存在猫腻,合伙制的信任基础会瞬间崩塌。
第二,流量分配能否做到“公平化”?如果公司依然倾向头部主播,中小主播拿不到流量,自负盈亏只会加速他们的离开。
第三,风险防控体系能否跟上?当主播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辛选需要提供足够的合规指导和风险预警,否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从更长远看,辛选的改革可能为直播电商行业提供一个新的“范本”。如果成功,其他机构可能会跟进模仿,推动整个行业从“公司签约制”向“平台合伙制”转型;如果失败,行业可能会回归“保守模式”,继续依赖头部主播和集中化管理。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变革都撕开了一个口子:直播电商不再是“人人能赚钱”的金矿,而是需要专业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精细化运营的“竞技场”。
当赵梦澈说出“希望你们活下去”时,他或许没意识到,这句话不仅是对辛选主播的提醒,也是对整个行业的预言。在直播电商的下半场,“活下去”不再靠流量红利,而是靠真本事——选品能力、运营效率、成本控制、风险意识。初瑞雪的合伙制,本质上是把主播们推向了“适者生存”的赛场,而观众和市场,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这场变革的终点在哪里?或许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主播们开始自己算成本、盯利润、担风险时,直播电商行业才真正告别了“野蛮生长”,走向了更成熟、也更残酷的未来。而辛选集团,正站在这个未来的门槛上,等待着属于它的“成年礼”。
来源:什么都往DNA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