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论道传薪火——“谱写文化传承发展新华章”“新思想·新金昌”理论宣讲秋季赛侧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20:34 2

摘要:九月的金昌,黄昏澄澈的秋光铺展开美丽的画卷:龙首山的轮廓在蓝天映衬下愈发清晰,紫金花海的秋韵伴着凉风流转,乡村里的百姓大舞台上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广场上的小曲儿、广场舞引人注目,共同交织起这座城市文化的脉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金昌市宣传思想

九月的金昌,黄昏澄澈的秋光铺展开美丽的画卷:龙首山的轮廓在蓝天映衬下愈发清晰,紫金花海的秋韵伴着凉风流转,乡村里的百姓大舞台上精彩的节目轮番上演,广场上的小曲儿、广场舞引人注目,共同交织起这座城市文化的脉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金昌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的风采,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再上新台阶,9月23日20时整,“谱写文化传承发展新华章”“新思想·新金昌”理论宣讲秋季赛决赛在市传媒中心综艺演播大厅精彩上演。

△“谱写文化传承发展新华章”“新思想·新金昌”理论宣讲秋季赛决赛现场(记者柯玉栋 摄)

“比赛即将正式开始,让我们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相信他们会用生动的语言、深刻的见解,为我们诠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随着主持人话音落下,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十组来自我市文化、宣传部门的优秀选手逐一登台,讲述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分享他们深刻的感悟。选手们的演讲紧扣主题、特色鲜明、精彩纷呈,为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元而又充满“金昌味道”的文化盛宴。

△《守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DNA》讲述现场(记者柯玉栋 摄)

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来自市委宣传部的1号选手宋铁楠从容走上舞台。她以《守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DNA》为题,将目光投向河西走廊的文化瑰宝。她的声音时而轻柔如丝路梵音,讲述永昌圣容寺的千年故事;时而激昂如莫高窟的飞天鼓点,剖析两处文化遗产共通的文明基因。“文化遗产,就是文明的‘基因密码’。就像永昌圣容寺和敦煌莫高窟,看似相隔数百里,却共享着同一段‘丝路基因’——它们都是丝绸之路的‘文化驿站’,是佛教中国化的‘见证者’,更是中原与西域文明交融的‘活化石’。”当她讲到敦煌莫高窟从公元366年开凿营造的故事时,现场悄然无声,唯有聚光灯在她身后的莫高窟图片上流转,仿佛将观众带回了那个迎来送往的古丝路驿站。

△《薪火传三代,匠心续新程》讲述现场(记者柯玉栋 摄)

“1960年的河西走廊一片荒芜萧瑟,寒风卷着砂砾掠过龙首山。在那‘风吹石头跑,窝棚裹皮袄’的艰苦岁月中,第一代金川人怀着‘为国炼镍’的坚定信念,艰难地埋下了镍都工业文化的基石。”伴随着金昌发展史的徐徐展开,由来自金川区委宣传部的郭玲、孙颖、张旭晨组成的5号选手团队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他们以《薪火传三代,匠心续新程》为题,讲述了三代镍都人的奋斗故事。从第一炉镍水喷涌时的欢呼,到紫金花海绽放时的惊艳,从老一代开拓者的铁锹,到新一代技术员的电脑,他们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再现了工业文化如何塑造这座城市的灵魂。“我们当时住的地窝子,冬天能把耳朵冻掉,夏天像个大蒸笼,可你爷爷从来没喊过苦,他总说‘镍是工业维生素,国家不能缺,再苦我们也要干’。”当郭玲扮演的奶奶说出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全场掌声经久不息,不少观众眼眶红润,泪水滑落,感动之余,又为祖国的伟大崛起、金昌的发展变化而感到深深的自豪。

有奖问答环节成为全场互动的亮点。当主持人抛出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问题时,观众们纷纷举手抢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一个个正确答案接连响起,印证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金昌大地深入人心。这个小小的问答环节,既是理论学习的检验,更是文化自信的彰显。

△《刻刀下的坚守与传承》讲述现场(记者柯玉栋 摄)

随后登场的7号选手,是来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的王天昊。他手握一把刻刀缓缓登台:“我手中拿着的是一把很普通的刻刀:没有复杂的纹饰点缀,用材也谈不上珍贵,甚至刀刃处还能看到常年使用后的磨损痕迹,可就是这样一把不起眼的刻刀,一旦握在工匠师傅的手中,便仿佛瞬间有了生命。”王天昊以这把刻刀为切入点,讲述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万年用58年的坚守,让明代钟鼓楼微缩重生的感人故事。他生动地讲述着微缩钟鼓楼上错落的斗拱、翘起的飞檐,让“匠心”二字变得可感可触。“在金昌,还有无数把‘刻刀’在默默耕耘——可能是记录民俗的文字工作者,可能是教授非遗的民间艺人,可能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也可能是愿意停下脚步、倾听文化故事的你我。”这把普普通通却又坚韧锋利的“刻刀”,刨开了观众们心田上的沃土,埋下了一颗拼搏奋斗、精益求精的种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今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找差距、提水平、创亮点”,补齐短板促提升,破解难题求突破,提升质效开新局,坚决有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思想根基不断夯实,宣传势能持续攀升,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文化文艺繁荣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场理论宣讲比赛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比赛本身。十组选手的宣讲,如同一扇扇时间之窗,让在现场和在线观看直播的观众们看到金昌如何以文化为根、以理论为魂,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圣容寺的千年光辉到钟鼓楼的斑驳石墙,从祖国镍都的工业传奇到文墨芬芳的书香城市,从非遗的匠心坚守到文明的星火燎原,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金昌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动注脚。荣获本次比赛一等奖的郭玲说:“荣获此次理论宣讲大赛一等奖,我内心充满激动与自豪。这份荣誉属于三代镍都人,是他们用奋斗铸就的工业史诗,给了我宣讲的底气与灵魂。当我把爷爷奶奶的故事、金昌的蜕变讲给更多人听时,我深切感受到,那份‘自力更生’的硬核精神,早已融入我们城市的血脉中,化作引领我们走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颁奖现场(记者柯玉栋 摄)

比赛结束后,走在金昌的夜幕下,选手们精彩的表现仍然回荡在观众的脑海中。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学生李国梁在走出演播大厅后仍然久久不能平静,他说:“金昌的文化,是炉火映照下的坚韧面孔,是荒原上生长出的紫金花海。它从为国炼镍的使命中诞生,在以文化人的耕耘里升华,于火星基地的想象中飞跃。这座城,将工业的硬核与文明的温度完美融合,书写着一部生生不息的奋斗传奇。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有责任把所学知识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用青年的视角去诠释、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在金昌这片充满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土地上,那些激荡人心的故事,那些深入人心的理论,终将化作推动文化繁荣的强大力量,让文明之花在镍都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让文化之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永续传承。

记者:张可乐

编辑:常远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来源:金昌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