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 挑大梁·海上新山东|潮声新韵 向海而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9:53 3

摘要:勇立潮头、向海而兴的日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从岚山号子的高亢浑厚、渔民画的艳丽多彩,到渔家民俗的重焕光彩、海洋文旅的蓬勃发展,日照的海洋文化正在传承中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精神动能。

直播日照9月24日讯 勇立潮头、向海而兴的日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从岚山号子的高亢浑厚、渔民画的艳丽多彩,到渔家民俗的重焕光彩、海洋文旅的蓬勃发展,日照的海洋文化正在传承中创新,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精神动能。

岚山号子传承人 杨洪永:起锚出海喽!

这位地道的岚山渔民杨洪永,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岚山渔民号子的代表性传承人。

岚山渔民号子代表性传承人 杨洪永:我从17岁就上了船,看着他们在干活的时候,都打这个号子,我今年已经72岁了,我唱岚山号子已经有五十四五年了。

在长期与大海、风浪的抗争中,岚山渔民创造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岚山号子。而这种曲调铿锵、高亢有力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也融入了渔民的智慧。

岚山渔民号子代表性传承人 杨洪永:我们的岚山渔民号子有十几种,譬如讲 在海里干活有溜网号,撑船时候有撑船号,在岸上干活的时候有箍桩号 成缆号 推关号

时至今日,岚山号子早已超越了劳动工具的属性,成为日照渔民 “勇毅坚韧、团结协作” 精神的活态传承,并从劳动场所走向艺术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岚山渔民号子代表性传承人 杨洪永:我也想着叫我们的岚山号子,不但在国内唱响,我也想着叫它走向国外,在国际上也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海洋渔业文化。

海浪轻抚、鱼跃船舱,开海后,渔民们这趟出海,又一次迎来大丰收。而在日照农民画体验中心,流淌的瞬间已经被定格为乔诺画笔下的《丰收》图景。

日照农民画非遗传承人 乔诺:《扬帆》《领航》《丰收》是我前期的作品。它就是围绕着海洋文明、渔民生活创作的三幅系列的作品。代表着日照的乡土风情,还有这个欣欣向荣的生活。

这些构图饱满、颜色艳丽、造型夸张的农民画是日照海洋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这里土生土长的渔家儿女,将自己对海洋的情感、对生活的观察都融入其中。而由此衍生出的折扇、绿茶包装等文创产品,更让农民画成为日照的一张文化名片。

日照农民画绣传承人 安佰华:我们根据日照农民画开发了这些衍生的产品,比如说这个桌旗。咱们根据渔码头设计的。这个是获得了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的铜奖/游客就对咱们的产品评价比较高。

沿海的地理特征,孕育出日照市独特的海洋文化,借力文旅融合发展大势,这里形成了渔家乐、民俗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每年举办的渔民节、开海节活动,让市民游客能够共享海洋民俗盛宴,也让传统海洋文化重新“活过来”、“火起来”。从渔家乐升级而来的精品民宿,既保留了渔村的原始风貌,又盘活了闲置房屋,为渔村经济发展增添亮点。

淄博游客 张晴:我们属于内陆城市,看到这个祈福的这个场面,非常震撼,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潮起潮落,海洋以澎湃不息的自我更新成其浩瀚;守正创新,日照以连绵不断的文化传承推动发展。持续挖掘海洋文化内涵,日照正在通过非遗展演、研学体验等方式,系统保护渔文化非遗,推动海洋文化与旅游、创意产业融合,让传统海洋文化焕发新生。同时也将“勇立潮头、奋楫前行”的精神融入城市品格,让海洋文化成为日照向海而兴的精神引擎与文化名片。(记者:刘丽洁 刘献琦 王飞达 丁明杰)

来源:直播日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