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 俄以720万美元卖掉阿拉斯加,普京今赴美祭奠烈士意欲何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3 21:48 1

摘要:2025年8月15日,当普京的专机降落在阿拉斯加这片冰封的土地时,全世界都在猜测这位克里姆林宫主人的真实意图——在与特朗普完成长达6小时的闭门会晤后,他没有直奔机场,也未接受媒体追访,车队突然转向,驶向了这个连部分当地人都鲜少知晓的墓地。在那里,80位二战期间

2025年8月15日,当普京的专机降落在阿拉斯加这片冰封的土地时,全世界都在猜测这位克里姆林宫主人的真实意图——在与特朗普完成长达6小时的闭门会晤后,他没有直奔机场,也未接受媒体追访,车队突然转向,驶向了这个连部分当地人都鲜少知晓的墓地。在那里,80位二战期间牺牲的苏联飞行员长眠于此,他们的墓碑在寒风中静默矗立,而普京单膝下跪行礼献花。为何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会有苏联飞行员的墓地?阿拉斯加州曾是俄罗斯领土,为何现在变成了美国第一大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了解背后的故事。

白令海峡的交易:

从俄罗斯“弃子”到美国“聚宝盆” 阿拉斯加的故事,要从1867年那个沙尘弥漫的凌晨说起。3月30日凌晨四点,美国国务院的烛光彻夜未熄,国务卿威廉·亨利·西沃德——那个总穿着黑色西装、戴金边眼镜的精明政客,与俄罗斯驻美公使爱德华·斯托克尔刚刚在协议上签下名字。720万美元,相当于每英亩不到两美分,这片足有三个法国大小的土地,就此从俄罗斯帝国的版图上划走。据说签署时,窗外突然刮起罕见的沙尘暴,迷了在场所有人的眼,仿佛连自然都在为这场“世纪交易”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彼时的俄罗斯,刚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元气大伤,面对英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威慑与美国西进运动的扩张势头,出售阿拉斯加成了“理性抉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收到这笔相当于现今1.2亿美元的交易款时,曾特意吩咐将金币铺满冬宫的琥珀厅,在日记里写下:“这片冰封之地终将成为美利坚的负担。”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没能预见,仅仅三十年后,阿拉斯加就发现了金矿,随后又勘探出占全美20%的石油储量,从“不毛之地”变成了真正的“聚宝盆”。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而在美国国内,这笔交易最初引发的争议不亚于一场政治风暴。政客们骂西沃德“疯了”,《纽约论坛报》主编霍勒斯·格里利在长文中直言“阿拉斯加冬天能冻掉耳朵,夏天全是蚊子,白送都不值得要”,甚至给它起了“西沃德的愚蠢之举”的绰号。直到1867年10月18日,新阿尔汉格尔斯克(今锡特卡)的交接仪式上,还上演了一段耐人寻味的插曲:俄方将领下令降下三色旗时,国旗竟因风大或旗杆卡住迟迟不肯落下,最后是一名水手爬上旗杆用刀割断绳子才取下。俄国《圣彼得堡公报》后来报道称“俄国国旗不想降下”,这抹倔强的红色,仿佛为日后两国围绕这片土地的纠葛埋下了伏笔。

《纽约论坛报》主编霍勒斯·格里利

回溯更早的18世纪,阿拉斯加的“诞生”本就是俄罗斯扩张潮的产物。1728年夏天,丹麦探险家维图斯·白令带着彼得大帝“开拓新疆域”的指令,率领100多名船员驾驶“圣加夫里尔号”与“圣彼得号”,从堪察加半岛出发,在没有卫星导航、全靠指南针与星空辨向的年代,历经三个月风浪,终于看到阿拉斯加的连绵雪山,那条分隔亚美的海峡也因此得名“白令海峡”。此后,俄罗斯探险家与毛皮商人涌向这里,为了亚洲市场天价的海獭毛皮——清朝达官贵人一件海獭皮袍能抵普通百姓十几年收入,他们甚至不惜猎杀幼崽。1799年“俄美公司”成立后,阿拉斯加正式成为俄罗斯海外殖民地,让俄罗斯一度成为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帝国,只是那时的这片土地,除了原住民与殖民者,只剩无尽的冰原与寂静。

极地航线的血色浪漫:

苏联飞行员的“死亡之旅” 时间跳转至20世纪40年代,二战的烽火将美苏这对曾经的“对手”拉成盟友。1941年《租借法案》通过后,美国向苏联提供的近8000架飞机、数千辆坦克与数万吨物资,成了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的“生命线”。而将这些飞机运往前线的通道,便是那条被称为“死亡之旅”的阿拉斯加-西伯利亚航线(ALSIB航线)。

1942年的费尔班克斯机场,零下40度的严寒中,苏联飞行员瓦西里在日记本上画着歪歪扭扭的“chewing gum”——这是他刚学会的英语单词,用来向美国地勤讨要口香糖。他不知道,那些绿箭牌包装纸上印着的,正是当时鲜为人知的北极航线导航图。这些来自西伯利亚的小伙子们,第一次在美制P-39“飞蛇”战斗机的机舱里见到咖啡加热器,第一次在训练后吃到无限量供应的冰淇淋,不少人因初次品尝这冰凉甜腻的食物,差点闹出集体腹泻的洋相。可这份短暂的温暖背后,是6500公里航程的生死考验。

飞机飞临白令海峡时,零下60度的低温会让机身结冰,冰层裹住机翼与尾翼,稍不留意就会失去平衡;西伯利亚的雪原与森林从高空望去一片白茫茫,没有导航设施的年代,飞行员只能靠指南针与太阳辨向,阴天时便凭着感觉飞行;沿途临时机场的冻土跑道仅400-450米长,起飞时必须排空燃油、顺着海风直冲海面,借气流与水面气垫升空,稍有失误便是机毁人亡。从1942到1945年,80架战机坠毁,115名苏联飞行员牺牲,部分人在阿拉斯加遇难,最初被埋在诺姆和费尔班克斯机场附近,简单的木牌上有的甚至来不及刻下名字。

1946年10月22日,这些烈士的遗骸被迁葬至理查森堡国家公墓,专门区域用矮铁丝网围起,花岗岩墓碑上镌刻着他们的姓名与牺牲日期:24岁的亚历山大·萨温金,家乡在苏联喀山;哈萨克族飞行员穆别列克·努里耶夫,牺牲时驾驶着P-39战斗机;机长米哈伊尔·穆拉维约夫,据说坠毁前为保护同伴强行改变航线,自己未能跳伞。其中编号X-17的墓碑最为神秘,仅刻着“苏联飞行员,1943年牺牲”。2018年俄罗斯历史学家解密档案时推测,这可能是斯大林格勒空战中击落三架德军战机的女飞行员安娜·叶戈罗娃,她1944年执行阿拉斯加转运任务时神秘失踪,真相至今湮没在历史尘埃里。

这片墓地成了美苏二战结盟的见证,却因冷战被长期遗忘。苏联国内数十年不知烈士安葬之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二战退伍军人叶夫根尼·拉多米诺夫耗时五年,跑遍档案馆、联络美国老兵,才查明真相。2011年梅德韦杰夫访美时,特意为1995年起守护墓地的弗吉尼亚·沃克授予“友谊勋章”——这位守墓人每年二战胜利日都会自掏腰包买花放在墓碑前。可近年美俄关系紧张,2022与2023年俄罗斯外交官两次计划祭扫,都被美方以“不符合关系氛围”拒绝,俄罗斯外交部痛斥这是“对历史的亵渎”,美国则以“国家安全”回应,让这段温情历史蒙上阴影。守墓人老约翰的故事更添唏嘘,他祖父是当年的美国地勤,家中藏着一枚锈蚀的飞行员徽章,背面刻着俄文“为了娜塔莎”,有人说这是苏联飞行员留给当地恋人的信物,却再无人知晓详情。

来源:历史追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