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因,IgA肾病靶向治疗迎突破:慢性肾脏疾病多学科规范化管理项目会议顺利召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19:11 3

摘要:近期,由中国医学论坛报主办的“领航健康·肾券在握——慢性肾脏疾病多学科规范化管理”项目会议武汉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齐聚众多肾病学科的领军人物,围绕lgA肾病(IgAN)靶向药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诊疗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近期,由中国医学论坛报主办的“领航健康·肾券在握——慢性肾脏疾病多学科规范化管理”项目会议武汉站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齐聚众多肾病学科的领军人物,围绕lgA肾病(IgAN)靶向药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诊疗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IgAN,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在我国也呈现出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IgAN患者人数预估高达459万,其中已确诊患者约57万[1]。这一数字不仅凸显了IgAN在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也反映出对这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的紧迫性。随着对IgAN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包括黏膜屏障功能异常、异常糖基化IgA1(Gd-IgA1)的产生增加等关键因素的揭示,我们对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策略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基于我国IgAN的疾病负担和临床需求,中国医学论坛报开展“领航健康·肾券在握——慢性肾脏疾病多学科规范化管理”项目。

近期,本项目召开学术交流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形式,邀请国内外肾病领域专家,共同探讨IgAN靶向治疗进展与临床诊疗观念,助力提升IgAN的精准诊疗水平,促进学术界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现将会议精要整理如下,让我们一同回顾精彩的学术瞬间,感受IgAN治疗领域最前沿的脉动。

数据解读:斯贝利单抗Ⅲ期研究获突破

会议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宏教授指出,lgAN作为全球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在中国拥有广大的患者群体。近期lgAN在临床及基础研究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本次会议将解读首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IgAN靶向药物斯贝利单抗*(Sibeprenlimab)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lgAN的临床治疗理念展开深入讨论。期待本次会议能够加深我们对于lgAN的病理机制以及新型药物研究进展的认识,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Vlado Perkovic教授详细介绍了靶向APRIL的单克隆抗体斯贝利单抗Ⅲ期VISIONARY研究中期分析结果。

IgAN是当前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便接受支持治疗,多达50%的患者在出现症状后20年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KD)。Vlado Perkovic教授认为当前主流治疗方式均未能精准靶向IgAN的核心免疫驱动机制,具有一定的治疗局限性。而斯贝利单抗则能够通过阻断APRIL,即“四重打击”发病机制的关键因子,从而减少致病性Gd-IgA1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和后续肾损伤环节,从而降低蛋白尿、稳定肾功能。Vlado Perkovic教授指出,VISIONARY[2]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是迄今最大规模的IgAN临床试验,共530例受试者。主要终点为第9个月时24小时尿蛋白/肌酐比(uPCR-24h)较基线的变化。

本次中期分析基于320例受试者的数据,第9个月时斯贝利单抗组uPCR-24h较基线下降50.2%,而安慰剂组增加2.1%,安慰剂校正的治疗效应达51.2%(P<0.0001)。Vlado Perkovic教授强调斯贝利单抗Ⅲ期VISIONARY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是目前Ⅲ期IgAN试验中报告的最大蛋白尿降幅(截至2025年9月)。

Vlado Perkovic教授表示中期分析达到了主要终点,证实斯贝利单抗可显著降低IgAN患者的蛋白尿,且安全性良好。目前,VISIONARY试验仍在进行中,预计将在2026年完成全部分析,最终结果将基于全部530例受试者的完整随访数据,未来将报告包括斯贝利单抗治疗第24个月eGFR方面的结果,以全面评估其对肾功能的长期保护作用。

张宏教授主持

Vlado Perkovic教授主题分享

讨论环节,在张宏教授的主持下,众多肾病领域专家围绕IgAN新药作为一线治疗应满足的条件展开讨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Vlado Perkovic教授:

一线药物需兼具降低蛋白尿、延缓eGFR下降的疗效,长期安全性及成本可及性。应靶向上游机制,例如APRIL抑制剂通过阻断GD-IgA1生成路径,在终身管理的慢性疾病中更具优势。

湖南省人民医院陈愔音教授:

临床需求核心应聚焦病理机制,例如靶向黏膜免疫/APRIL/浆细胞,需满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医保覆盖与长期可及性等条件。

海军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毛志国教授:

新药需以科学证据为驱动,应满足使用便捷,能够改变疾病进程,避免传统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等优势。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桢华教授:

新药应考虑特殊人群的覆盖,优化给药间隔以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基于lgAN的疾病特点,新药应进一步探索长期疗效的维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张俊教授:

新型药物需要副作用小,能够覆盖全病程使用。当前的临床试验排除标准,可能使得探索晚期患者的有效治疗策略变得困难,需要进一步关注该类患者的治疗需求。

讨论专家风采(从左至右分别为陈愔音教授、毛志国教授、杨桢华教授、张俊教授)

会议总结

本次会议汇聚前沿学术洞见,共同探讨IgAN治疗新范式。张宏教授总结指出,斯贝利单抗Ⅲ期VISIONARY研究中期分析结果为IgAN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期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协作提升新药可及性、开展真实世界研究验证长期疗效、构建精准分型模型指导临床决策等举措,助力中国lgAN管理实现突破性提升。

*该药物目前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尚未在全球任何地区获批上市,本报道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 Mathur M, et al. Kidney Int Rep. 2022;7(5):993-1003.

2. Sibeprenlimab for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Results From a Prespecified Interim Analysis of the Phase 3 VISIONARY Study.

来源:壹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