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保卫战,国际巨鳄索罗斯做空英镑泰铢,决战香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9:16 1

摘要:索罗斯1930年生在匈牙利,战后跑到伦敦经济学院学哲学,毕业后在美国华尔街混饭吃。1969年他和别人合伙搞了个双鹰基金,后来改名量子基金,这玩意成了他的摇钱树。

乔治·索罗斯从一个匈牙利移民起步,靠着胆大包天的投机操作,一步步成了华尔街的标志性人物。

他的量子基金在20世纪90年代横扫全球市场,尤其是那几次针对国家货币的狙击战,简直就是教科书级的案例。

这篇文章就来聊聊他怎么从1992年做空英镑开始,一路杀到1997年的泰铢危机,最后在1998年香港这栽了个跟头。

索罗斯1930年生在匈牙利,战后跑到伦敦经济学院学哲学,毕业后在美国华尔街混饭吃。1969年他和别人合伙搞了个双鹰基金,后来改名量子基金,这玩意成了他的摇钱树。

到90年代初,基金规模已经上百亿刀,索罗斯的风格就是高杠杆、高风险,赌对了就翻倍,赌错了也敢硬扛。

他的理论基础是“反射性”概念,简单说就是市场不是总理性的,情绪和反馈会放大波动,他就是抓着这点下手。

1992年,欧洲正闹汇率机制的麻烦。欧洲汇率机制ERM是80年代末搞的,目的是让欧洲国家货币汇率绑一起,方便经济一体化。

英国1990年才加入,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汇率定在2.95左右,但英国经济正往下走,通胀高、失业多,而德国统一后利率拉高,英国得跟着抬利率刺激经济,这就冲突了。

索罗斯看准了这点,他觉得英国扛不住三元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没法全要。

从1992年夏天开始,索罗斯的团队就开始建仓做空港币。他们借入大量英镑,在外汇市场抛售,换成马克啥的,赌英镑贬值。

7月份,市场就有点风吹草动,英镑对马克从2.95滑到2.90,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赶紧出手,砸了33亿英镑买回来稳盘。但索罗斯不慌,他还押注利率期货的多头,因为他猜英国会临时拉高利率对抗。

9月15日,德国央行行长施莱辛格放话,说英国汇率机制有问题,这等于火上浇油。第二天,9月16日,就是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三,抛售潮彻底爆发。

交易员们疯狂卖英镑,英格兰银行一小时就得买20亿英镑托市,利率从10%两次跳到15%,但没用。英国政府当天晚上宣布退出ERM,英镑对马克贬16%,对美元贬26%。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投了120亿英镑空头,净赚10亿美元,全年基金回报率97.5%。英国损失惨重,外汇储备少了269亿美元,政府后来算账花了33亿英镑。

这事让索罗斯一夜成名,被媒体叫“击垮英格兰银行的人”,但对英国老百姓来说,就是一场灾难,经济短期内更糟,很多人丢了饭碗。

索罗斯后来在书里吹嘘这是市场力量的胜利,可现实是,他这种操作放大了个国家政策的失误,让普通人买单。

90年代中,亚洲经济正火热,尤其是东南亚。泰国从80年代末开始出口猛增,年均9.5%,靠的就是泰铢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25泰铢换1美元,便宜货卖全球。

但1993年后,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升值,泰铢跟着贵了,出口竞争力掉队。泰国政府为补窟窿,开放资本账户,高利率吸外资,还允许银行搞离岸业务,企业随便对外借钱。

这等于给投机者开了大门。房地产和股市泡沫起来了,1993到1996年房价翻四倍。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1995年就试水过,1月中抛售泰铢,泰国央行直接干预稳住了。但到1997年2月,索罗斯卷土重来。

他们签远期合约,借泰铢抛售换美元,2月14日汇率从25:1掉到25.2。泰国央行抬短期利率到1000%,砸100亿美元买回泰铢,第一波挡住了,但储备开始见底。

索罗斯转头玩舆论战,在媒体上放风说泰国经济要崩。泰国本地有些银行也跟风做空自家货币,3个月后5月底,汇率破26.6。

泰国政府又砸100亿美元,还禁银行借泰铢给外资,警察去交易所查账抓人。但这下民众慌了,全民换美元,银行门外排长队,储备6月底掉300亿。

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泰铢当天跳水30%,25天内贬60%。索罗斯从这波赚了20亿美元左右,量子基金亚洲头寸大赚。

整个国际游资都盯着,泰国经济泡沫本就大了,外债高企,银行坏账一堆。危机像多米诺骨牌,泰国一倒,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韩国全中招。

印尼盾贬80%,韩国企业破产潮,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直接点名索罗斯,说他毁了马币,索罗斯反驳说他其实是买马币的,但没人信。

亚洲金融危机总损失上万亿美元,失业率飙升,IMF逼各国紧缩政策,社会动荡。索罗斯的角色是推波助澜,他赌对了,但也让整个地区几年缓不过来。

马哈蒂尔后来控诉投机者是“罪犯”,这话说到了点子上,这些基金就是闻着血腥味的鲨鱼。

亚洲危机余波还没散,索罗斯就把目光转向香港。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联系汇率制度从1983年起就绑美元,7.8港币换1美元,三家发钞行得交美元储备。

1997年7月泰国崩后,香港就感受到压力,恒生指数从1997年8月的16000点开始滑。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从1997年10月动手,先在货币市场抛港币,建空头。

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反应快,抬拆借利率到280%,甚至300%,让借港币成本暴涨。

市场流动性一紧,资金就跑去抛股票,恒指10月3日15000点,到10月28日跌到9060点,蒸发上万亿市值。索罗斯早几个月就布局股票空头,从这波赚了不少。

1998年头几个月,攻击没停,空军在远期外汇市场卖116亿港币,恒指继续下探。

8月,事闹大。国际游资积累8万份恒指期货空头,每跌1000点赚40亿港币。8月5日,G7市场砸300亿港币卖盘,8月6日伦敦香港联手155亿,8月7日78亿。

股市同步崩,恒指五个交易日跌917点,到8月13日破6600点,从高点腰斩。香港中产财富缩水严重,小股民血本无归。结算日8月28日眼看要到,空军想一锤定音,赌港币联系汇率崩。

香港政府顶不住了,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决定出手。8月14日,政府砸118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买33只恒指成分股,拉指数反弹564点到7244。

金管局在远期市场接卖盘,还禁券商借股票给空头,断了弹药。空军慌了,8月27日开盘前15分钟成交19亿,收盘前10亿,政府委托10家机构围堵,指数收7922点。

决战8月28日,上午5分钟成交39亿,半小时破100亿,全天790亿创纪录。政府每分钟吃3.5亿卖盘,指数稳在7800以上,结算价7850点。

空军空头每1000点亏40亿港元,量子基金在恒指合约上巨亏。9月7日,金管局出新规限投机,恒指升588点到8076,空军换汇成本飙,9月8日合约8220,平仓每张亏4万港元。

国际游资撤了,联系汇率保住。香港政府持股后来回暖,赚了1000多亿港元。这仗打赢了,但代价不小,自由市场招牌有点磕碰。

索罗斯后来在2009年访港时,还夸香港防御好,挡住了他的“攻击”,但这不改他投机本色。

这三仗下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98年整体亏26%,约6.5到8亿美元,主亏在俄罗斯和印尼,香港部分小于20亿,早布局赚的抵消了点,总的没大赔。

但对香港来说,这场保卫战意义重大。亚洲危机时,欧美看亚洲是待宰羔羊,索罗斯们觉得随便就能捞一笔,把汇率制度砸烂,顺带卷走几年积累的财富。

香港顶住了,不光保了港币,还给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立了杆子。以后人民币汇率稳,经济腾飞,多少得感谢这块钢板。

索罗斯的战术是手术刀式的:先舆论造势,借货币抛售,押利率期货,再双线打股市期货。但香港用外汇储备硬怼,证明了主权干预的威力。

这些游资再厉害,也怕真金白银的硬碰硬。

来源:古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