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福泉市:穗满枝头写丰稔 瓜甜果脆乐翻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9:15 1

摘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季的福泉大地上,点缀着缤纷色彩和丰收喜悦,奏响了一曲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新乐章——烟叶收购站里装满金黄烟叶的车辆络绎不绝;储存仓库中红彤彤的辣椒映红了农户幸福的脸庞;“新农人”运用直播让“福泉梨”香飘全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季的福泉大地上,点缀着缤纷色彩和丰收喜悦,奏响了一曲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新乐章——烟叶收购站里装满金黄烟叶的车辆络绎不绝;储存仓库中红彤彤的辣椒映红了农户幸福的脸庞;“新农人”运用直播让“福泉梨”香飘全国……

产业兴,百姓富。硕果累累丰收的背后,是黔南州福泉市上下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辛勤耕耘。

今年,福泉市持续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农业经营体系提档升级、农业生产体系加快建设,丰收乐章奏响在福泉大地上。

农机赋能 助力秋粮增产丰收

金秋时节,走进福泉市马场坪街道小堡村千亩稻油轮作大坝,只见大型水稻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稻穗被快速卷入机身,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饱满的金黄稻谷不断从出粮口倾泻而下。

“大块稻田都采用机器收割,非常方便,小块田地则由我们自己人工收割。”村民陆兴鹏家今年种了8亩水稻,每到秋收时,他都会在村干部的协调下联系收割机作业。机械化采收不仅大幅提升了收割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还能更好地保障稻谷的质量与产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村民刘青荣算起了经济账:“我家种了七八亩地,一天就能收完。请收割机的工价是1000元,请人工起码要2000元。机子收割相当省力,刨去种子、农资、人工成本,每亩能有六七百元纯收益。”

“小堡村大概有农田1000多亩,为确保水稻颗粒归仓,我们提前对接农机专业合作社,统筹调配大型收割机开展集中作业,全力守护农户的‘粮袋子’。”小堡村党支部副书记杜娟介绍,水稻收割机功能全面,不仅省去了人工收割后繁琐的脱粒步骤,还能将粉碎后的秸秆直接还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真正做到高效收割、颗粒归仓。

2025年,福泉市水稻种植面积达13.11万亩,预计平均亩产440.08公斤,总产量达5.7万吨。该市以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引进、推广符合福泉山地农业发展的小型智能化、多功能、组合式新机具与新技术。目前,共培育农机服务组织11家,农机总动力、拥有量分别达26.1万千瓦、5.66万台(套),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红利。

网络助力 特色品牌做大做强

入秋以来,福泉市网联会组织本地网络达人和省内知名“乡村代言人”走进金山街道双谷梨园,对全国地理标志产品“福泉梨”进行网络直播销售。通过线上渠道让全国各地的朋友都品尝到这口秋日的“鲜甜”。

“我们的梨真的是皮薄肉厚多汁,中间的核非常小……”在双谷村种植户罗章发的果园内,网络达人们以挂满“福泉梨”的果树为背景,在直播间一边介绍“福泉梨”的生长环境、果实品质,一边现场品尝、与粉丝互动,让网友直观感受“福泉梨”的脆甜多汁。

在抖音上拥有50多万粉丝的网络达人“西瓜哥”李金华,每年一到梨子成熟季节,都会来福泉直播带货,帮助当地种植户销售“福泉梨”。李金华说:“‘福泉梨’每年都卖得很好,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让更多的朋友品尝到我们家乡的优质梨。”

现摘现发,包邮到家……直播间里的优惠活动让订单源源不断。通过线上销售,种植户罗章发这两天更加忙碌了,他每天都在自己的20多亩梨园里进行采摘,根据网络订单第一时间将新鲜梨子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金山街道双谷村不仅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园”,更是黔中最大的“福泉梨”产业基地。据了解,“福泉梨”产业的发展已有30多年历史,目前种植规模达8万余亩,年产梨子约8万吨,主打品种“金秋梨”,兼具个大、皮薄、肉厚、汁多等特点,还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深受消费者青睐。

如今,“福泉梨”的销售渠道已从分散的线下铺展到了线上,各大网络达人在短视频、电商平台上直播带货,不仅让“福泉梨”拓宽了销售渠道,更让这口专属福泉的“鲜甜”,顺着网络“飘”到了全国各地。

此外,福泉市积极用活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积极推介福泉地域农业品牌优势,持续推动“福”字号农业区域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农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订单保障 护好农户“钱袋子”

近日,位于福泉市龙昌镇龙井村的福泉市烟草分公司龙昌烟叶站内,一辆辆满载着金灿灿烟叶的车辆停靠在等候区内候检,烤烟收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通过与烟叶站签订种植订单,我种了34亩烤烟,除开成本、人工等开支,纯收入能达到六七万元,这种‘金叶子’种起来收益确实不错。”烟农顾洪虎脸上布满了笑容。

在当地,像顾洪虎一样因种植烤烟鼓起腰包的农户不在少数。“我们种植的烤烟是和烟叶站签订了订单合同的,不仅在销售方面有了保障,而且农技专家和烟叶站工作人员还会在烤烟种植过程中提供很大帮助,让大家的烤烟越种越好,收入越来越高。”烟农胡旗茂笑着说。

一片“金叶”富裕一方百姓。2025年,福泉市烤烟种植面积达2.53万亩,覆盖8个乡镇650户烟农,全部采取订单种植模式,由烟草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包保南北片区,机关技术人员负责对应站点,党员干部负责相应示范点,在选地、起垄、育苗、移栽、田管、烘烤等关键节点全部下沉到各乡镇站点,为烟农提供“保姆式”服务。并严格执行生产各环节补贴,进一步减少烟农生产成本,为烟叶丰产提供有力保障。今年福泉市预计收购烟叶5.3万担,总产值9500万元。

通过订单农业,红辣椒也让当地农户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前不久,福泉市龙昌镇1.25万亩辣椒迎来采收高峰。在该镇云雾村种植大户陈进荣的辣椒地里,10余名工人正有序地进行着采摘、装筐和搬运工作。不一会儿,鲜红的辣椒便将运输车填得满满当当。

“今年我种植了100多亩辣椒,近期一直在招人开展采摘工作。目前辣椒的收购价格是一斤一元多,收益还不错。”陈进荣笑着说。

繁忙的场景,在福泉市多个辣椒收购点随处可见。据了解,福泉市现已培育椒农2.7万户,辣椒种植10.3万亩。其中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依托多家龙头企业带动,采取统一物资、统一技术、统一育苗、统一标准、统一销售“五统一”模式签订产销订单8万亩,为农户提供了坚实的收入保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泰铭

编辑 陈杨

二审 梁晓琳

三审 张发扬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