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9月28日,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特聘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傅文杰在此地调研时感慨道:“非常震撼,第一次看到建在中学校园里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联络站不仅搭建起人大代表履职的新平台,还提升了人大代表建议的质量。”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
2023年9月28日,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特聘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傅文杰在此地调研时感慨道:“非常震撼,第一次看到建在中学校园里的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联络站不仅搭建起人大代表履职的新平台,还提升了人大代表建议的质量。”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下简称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成立于2019年12月,由裕华区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是河北省首个设立于中学校园内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的站内面积378平方米,全部采用现代化激光投影技术,做到了站内信息的实时更新。截至2025年6月,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先后有86名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进站,其中全国人大代表2名、河北省人大代表4名、石家庄市人大代表42名、裕华区人大代表38名。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现有全国、省、市、区四级人大代表47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人、河北省人大代表2名、石家庄市人大代表25名、裕华区人大代表19名。如今,驻站人大代表已经成为学校依法治校、思政教育的一支校外队伍。
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设立实现了人大代表进校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进课程,学生社会实践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宋锐到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调研时说:“石外集团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在校园里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建立了学生、家长和人大代表有机融通的学习平台,实现了人大代表的履职和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机融合;这是创建了人大制度的教育实践平台,为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动提供了创新实践的机制。”
联络站是“大课堂”
学校依托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的新阵地,增强师生制度自信和法治观念。学校开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校本课程,作为高中德育必修课程,聘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的专家任教,开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由来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及运行方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方实践、人大代表与公民参与等四个专题,让学生从历史、理论、实践、民主参与等不同视角系统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育的思政课堂,让学生真正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产生的,拓宽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2024年8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在河北调研。调研期间,李鸿忠来到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同驻站人大代表深入交流,同时勉励学校要积极发挥代表联络站的社会实践功能,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制度自信。
2025年3月至6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下,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先后组织三批美国青少年“友谊传承”研学团师生和石外高中学生近500人参观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学习了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美国马斯卡廷高中学生凯亚•乌尔奇参观后说:“我知道中国的人民大会堂跟白宫是类似的,都象征了国家的权力,国家领导人都会在里面举行会议。我从来没有去过白宫,但是今天我参观了中国的人民大会堂,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七年级“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课程走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是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重要特色活动。该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年初,在驻站人大代表的指导和参与下,同学们围绕石家庄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等开展社会实践调研;6月中旬左右,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家长开放日”双模式,全方位呈现学生们的实践成果。在2025年举行的“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直播展示活动中,社会实践直播展示的在线观看人数突破873万,点赞总量累计逾1256.2万,再创历史新高。这次社会实践直播活动不仅彰显了同学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唤醒了更多石家庄人的城市主人翁意识。“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课程期间,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阐述观点时的自信从容,以及展示综合素养的能力,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联络站是“宣传站”
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以教师和学生家长为主体的人大代表联络站。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设立不仅拉近了人大代表与同学们的距离,还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宪法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先后组织学生参观了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历史陈列展,参加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人大机关开放日”等活动。
2024年9月22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主题开放日活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50余名高中生走进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近距离感受人大工作,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人大制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参加开放日活动加深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切实感受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增强了制度自信。
2025年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裴红霞亮相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接受集中采访。裴红霞说:“我们学校里有一项特色活动,是将‘我爱石家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人大代表建议联系起来。2023年,同学们在人大代表的指导下,开展了石家庄市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的现状调查。同学们的调研报告被吸收到了人大代表建议中,并推动市政府相关部门转化为便民措施。”这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192份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在各级人大代表建议中得到吸收和体现。通过这些点滴小事,同学们亲身体验到了自己的意见建议在社会治理中被实实在在地吸收,深刻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温度。这些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国道路、中国制度,激发了他们勇毅前行、报效祖国的昂扬斗志。
联络站是“民意窗”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与群众共议、共商、共决的有效载体。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人大代表每年积极参与石外七年级“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形成调研报告,并从中发现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形成代表建议提交到人代会上。目前石外“我爱石家庄”社会实践活动已形成492份实践调研报告,被各级媒体报道1854余次,被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采纳或回复311次,192份学生社会实践成果报告被吸收到人大代表建议中,推动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解决。对此,有人大代表点赞说,小小少年的调研与思考,也可以释放出大大的能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清新力量。
依托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学校积极参与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立法调研工作。2021年,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就修订《石家庄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石家庄市爱国卫生条例(草案)》《石家庄市全民健身条例(草案 )》等地方立法走进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征求意见。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驻站人大代表,参加活动的老师、学生提出了51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2023年12月,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式成为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这是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唯一设在教育系统的基层立法联系点。2025年,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就修订《石家庄市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石家庄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草案)》等征求立法意见时,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师生提出了35条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联络站是“连心桥”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听取民情、汇聚民意的重要平台,使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成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2021年9月,石家庄市实施了《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电动车规范管理的决定》,对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2022年5月1日,《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对电动车的管理使用等进行部署安排。
做好电动车安全管理,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为此,石外2021级7班的同学们在人大代表的指导下围绕“石家庄市社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2023年年初,在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河北省人大代表王慧桥根据石外集团初中部学生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的建议”。该建议共收到来自石家庄、张家口、保定、衡水、承德、沧州、雄安、定州、辛集等9个地市的回复,受到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在全省各地市推广落实。
太平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充分利用太平河的宝贵资源,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为了让市民享受更优质便捷的城市生活,推动太平河道路标识信息化建设,石外2021级七年级9班的同学们在石家庄市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长李红霞的指导下开展了关于“太平河健身绿道道路标识系统的调查”。同学们先后进行了三次实地调研、发放并收集有效网络问卷1474份,现场调查发放问卷1586份,绘制勘探地图100份,最终形成了“关于太平河健身绿道道路标识系统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李红霞提交了“关于在太平河健身绿道增加电子道路标识系统的建议”。该建议受到石家庄市园林局的高度重视,在中华大街、柳荫街等主要节点安装引导牌及导览图13组,在步道上喷涂里程标识;把太平河绿道沿途13座停车场、24座公共卫生间等服务内容纳入导航地图,为市民提供智能化服务。石家庄市园林局还承诺将结合远期智慧园林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太平河绿道的智能化服务功能,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便捷化的游览体验。
从校园里的联络站到城市发展的 “智囊团”,石外集团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小家站”链接“大思政”的创新模式,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它不仅搭建起民意与决策的直通桥梁,更是通过实践育人的生动路径,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校园里焕发鲜活生命力,持续为基层治理与教育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