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遍整部中华民族史书,相信,很难找出第二个和武则天相提并论的皇帝答案,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67岁登基,82岁去世。上承贞观之治,下起开元盛世。她一生服侍了两位皇帝,也废掉了两位皇帝。
翻遍整部中华民族史书,相信,很难找出第二个和武则天相提并论的皇帝答案,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67岁登基,82岁去世。上承贞观之治,下起开元盛世。她一生服侍了两位皇帝,也废掉了两位皇帝。
她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标志着武周王朝的建立,史称武周革命。她平叛契丹,击败吐蕃,降服西戎,威望震慑北敌,收复安西四镇,让突厥、吐蕃俯首称臣。她发展科举,重用寒门人才,开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培养了大量人才。她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滥杀无辜,重用酷吏,修建佛像,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今天来讲一讲,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生平与政治作为!
武则天原名武曌,武则天,是后人对她的称谓。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迫使她退位。后唐中宗李显尊其为则天大圣皇帝,此后人们才称之为武则天。
公元624年,武则天出生于并州文水县,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次女。母亲杨氏是隋朝皇室后裔。隋朝末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武士彟是当地有名的富商,曾资助李渊钱粮衣物,后来又跟随李世民平定长安。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武士彟以开国功臣的身份官职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由此可见,武则天并非庶民出身,而是出生于官僚士族家庭。
武则天11岁那年,父亲去世,她的堂兄武惟良兄弟三人落井下石,非礼羞辱他的母亲杨氏。不久,武则天便跟随母亲从荆州搬到长安居住。公元637年,唐太宗驾临洛阳宫,看到14岁的武则天容貌娇美,便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但此后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她一直在五品才人的位置上坐了12年,地位也没有提高。在李世民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太子李治互抛媚眼,建立了感情。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李世民去世后,虽然武则天被送入长安感业寺并削发为尼,但他与唐高宗李治之间一直藕断丝连。
公元650年,李治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到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再次相遇。两人互诉离别后的相思之苦,此时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看透了李治的心思,便主动提出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李治欣然答应。
公元651年5月,李治孝服期满后,马上把武则天接入宫中。入宫前,武则天早已怀有数月身孕,入宫后没多久便生下儿子李弘。正如王皇后所愿,武则天入宫后迅速打败了萧淑妃,深得李治宠爱。一年后,李治封武则天为二品昭仪。此后,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三人竞相争宠,互相诋毁,更让王皇后追悔莫及的是,她引狼入室。亲手毁了自己的后半生。
公元654年,武则天生下长女安定公主,王皇后前来探望刚满月的安定公主,当她离开后。武则天趁旁边无人之际,竟亲手将安定公主掐死。此时李治来看孩子,武则天假装欢笑,陪李治打开被子,发现女儿已死,嚎啕大哭。李治勃然大怒,说道,皇后竟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一边哭一边倾诉王皇后此前的种种罪过,李治从此便萌生了废黜王皇后,封武则天为一品宸妃的想法。宸妃是我国古代帝王妃子的封号。在唐代皇后以下摄政一品。四位夫人分别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李治虽早已继承皇位,但很多事情实权仍掌握在这些元老大臣手中。当时唐高宗打算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宸妃,以此来打击元老重臣的势力,重振皇权。但宰相韩媛、来济等人以四妃名额已满为由极力反对。此后,武则天开始成为李治政治上的盟友。
公元655年,武则天编写内训一书,以强调传统妇德的重要性,暗指王皇后德行有失,同时向外界表明自己不会干政。
此后,中书舍人李义府首先支持废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则天的重创。随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大臣见风使舵也都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同年十月,李治下诏以阴谋下毒为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七日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与此同时,将反对册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宰相褚遂良外贬为潭州都督。此后几年间,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来济等朝廷元老先后被罢官,贬出京师,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关陇集团。扭转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一蹶不振的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657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移居洛阳,定洛阳为东都。公元660年,李治风疾发作,不能处理朝政,让武则天代为处理国家事务,从此开启了武则天参与朝政的序幕。随着时间推移,武则天开始作威作福把持朝政,甚至李治行使还要受到武则天的制约。公元664年,宰相上官仪上书请求废除武则天的皇后之位,李治命上官仪草拟废后诏书。武则天听到消息后,马上跑到李治面前哭诉,李治担心遭武则天怨恨,连忙对他说,我并无废后之心。这些都是上官仪所为。此后,每当李治处理朝政,武则天便坐在李治身后垂帘听政,逐渐掌管天下生杀大权。
公元665年,由于李治在位时期国力强盛,武则天劝其封禅泰山。对于中国古代的皇帝来说,能够封禅泰山是至高无上的成就。在整个中国古代,真正封禅泰山的皇帝只有6位,在李治之前,则只有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以及汉光武帝刘秀。李治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四位封禅泰山的皇帝。
公元674年,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公元675年,李治的病情愈加严重,他与大臣们商议,打算禅位给皇后,宰相郝处俊极力劝谏阻止。才暂停商议。武则天得知后,便召集了大批文人学士开始修书,先后修筑完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等十几部著作。她表面修书,实则借修书之名笼络大批文人学士,秘密参议朝廷政事,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人们称作北门学士。
公元683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于东都洛阳贞观殿,临终前留下遗诏,让太子李显于灵柩前即位。凡军国大事不能裁决者,皆由天后定夺。恰恰是这遗诏的最后一句,成为武则天日后把持朝政的依据。四天后,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李显继位后不久,打算任命岳父韦玄贞为侍中,遭裴炎阻止,李显大怒,说道,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时钟吗?事后,裴炎将此事汇报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对李显的举动大为恼火。
公元684年2月,上位仅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除为庐陵王,转而立第四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仍临朝称制。同年9月,徐敬业以支持唐中宗李显复位为名,在扬州举兵反武,十多天内就聚集超过10万人。武则天派大将军李孝逸、魏元忠统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逃往润州,被部下所杀。公元685年,武则天下诏允许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向朝廷自荐,以求被任用。公元686年正月,武则天玉环赠与李旦,但李旦知道她并非出自真心,所以推辞拒绝亲政。于是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同年3月,武则天下令广开言路,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所告之事,如果属实,可破格升官,如果并非事实。也不会问罪。于是,各地告密者风起云涌,其中生性残忍的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人通过告密被授予掌管治狱的官职。形成酷吏政治。被告密者一旦被投入此大狱,护卫们则使用各种酷刑逼供,几乎没人能活着出来。朝堂内外人人自危,大臣们每天上朝前都要跟家人道别。武则天欲谋取李唐社稷,引起诸王不满。公元688年八月,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先后起兵反叛,武则天派遣丘神绩、魏崇裕率军讨伐。李冲起兵仅七天就战死。九月,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为了尽快除掉李氏诸王,他派周兴严刑审讯,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及长乐公主等纷纷自杀。
公元688年,武则天命人在洛阳建造的明堂落成,号称万象神宫。吐蕃等国听闻明堂建成,纷纷派遣使者前来祝贺。武则天命男宠薛怀义铸造巨大雕像,仅雕像的一根小手指就能容纳数十人。之后又命人在明堂北侧修建五层高的礼佛堂,以容纳雕像。公元690年7月,东魏国寺僧人法明撰写大云经,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的主人。于是武则天下令将大云经颁行。天下下令,东都、西都及各州皆修建大云寺一所,收藏此经,将佛教的地位提高至道教之上。公元690年9月,武则天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标志着武周王朝的建立,史称武周革命。他以洛阳为神都,长安为西京副都,立睿宗李旦为储君,赐姓武氏。公元692年正月,武则天为了选拔人才,召见存抚时所推荐的人,不论咸鱼,全部授予各种官职进行使用。士官制度自此开始。在当时,只要你想做官,不管是九品以下的官吏还是普通百姓,都可通过自荐请求做官或升官。
同年2月,吐蕃党项部落数万人归附五洲。5月,吐蕃大首领和苏率领其部落连同贵川部党项人30万人一并归附武州。武则天派张玄遇率领精兵2万迎接,不料和苏归附之事泄露,被吐蕃擒回。此时恰逢羌族首领赞锤率领部落8,000多人前来归附,张玄遇将其部安置在莱川州。
9月,武则天为了收复安西四镇,派大将王孝杰率军出征西北。10月,王孝杰大破吐蕃,先后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并在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此后,虽然群臣一致反对,但武则天仍然坚持对安西四镇增兵三万驻守。这一措施使得安西四镇彻底安定下来,直到唐玄宗时期再无反复。
公元693年正月,西突厥拥立阿史那颓子为可汗,之后联合吐蕃入侵五洲,室韦族也发生叛变。公元694年正月,武则天命李多祚率军平定了是为叛乱。同年二月,王孝杰率军大破土蕃,博论、赞刃、突厥、可汗、颓子等各3万余人,遂夜镇守使韩思忠率军大破泥熟四金、突厥施志汉、胡禄等继而攻占吐蕃泥熟莫司城。郭虔瓘在焉耆攻破西突厥二万丈。八月,四夷酋长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汉的提议下,用铜铁铸造天书立于端门外,以此铭记武则天的功德。
公元695年,武则天派王小杰出兵攻打后突厥,默啜可汗遣使投降并归附五洲,被武则天册封为归国公、左卫大将军。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从神都出发,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免天下百姓租税一年。公元696年3月,王孝杰率军与吐蕃大将论钦陵、赞婆交战,于素罗汉山遭遇大败。论钦陵提出撤销安西四镇的驻兵并瓜分实行突厥之地的议和方案。武则天采纳郭元振的意见,拒绝割地求和,并用郭元振的离间计使吐蕃君臣之间互相猜忌。论钦陵于公元699年被杀,之后赞婆与论钦陵之子论弓仁举部投降。
公元696年5月,瀛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攻陷瀛州。杀死了瀛州都督赵文翙。武则天派大将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但由于曹仁师等人误中契丹埋伏,大败而归。公元697年四月,武则天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再次讨伐孙万荣。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同年来,俊臣为篡夺大权,企图诬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太子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联合南北衙共同谋反。被未遂中告发。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因以前曾被来俊臣诬告,十分害怕,于是共同搜罗来俊臣的罪证,最终来俊臣被武则天处死。
公元69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为谋求太子之位,几次托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宰相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更亲近?陛下若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之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受后世子孙祭拜。陛下若立侄子,微臣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会把姑姑供奉在太庙。狄仁杰以此劝武则天召还李显,自此以后,武则天再无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之意,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武则天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同年六月,武则天命内侄武延秀前往突厥,纳默啜之女为妾。默啜因武延秀并非皇室而大怒,不但不同意婚事,反而将其扣留。
莫绰率军围困赵州,武则天命狄仁杰领兵十万讨伐突厥。莫绰得知五洲大军将至,连忙撤回漠北、河北,重归安定。公元700年,吐蕃侵犯凉州,被唐休璟率军在洪源谷击败。唐休璟六战六捷,大败吐蕃,史称洪源谷之战。公元701年,吐蕃与后突厥联合进犯凉州,武则天任命郭元振为凉州都督,调集秦中大将5万人。号称20万奔赴河西。
郭元振大军到凉州后,因吐蕃对他的威名早有耳闻,纷纷撤兵。随后,郭元振征调陇右兵马120万,号称二百万过青海,几乎抵达吐蕃首都逻些城,也就是今天的拉萨。吐蕃赞普屈膝求和,表示愿意归顺,献马三千匹,黄金三万斤,牛羊不计其数。郭元振受其藩礼后班师回朝,自此吐蕃成为我大唐藩属国。武则天降服西戎后,威望震慑北敌,吓得后突厥献马2,000匹,并将俘获的凉州百姓都放回边塞,从此藩镇肃清,藩国敬畏仰慕。
随后,郭元振又在凉州南部边界的峡口修筑和戎城,在北部边境的沙漠中设置白庭军,控制了凉州的交通要道,将凉州疆域向外拓展了1,500里。公元702年,吐蕃赞普率领一万余人侵犯茂州,都督陈大慈与之交战四捷,史称茂州之战。武则天晚年老病缠身,因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廷的控制力逐渐下降,于是她安排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充当监视朝中大臣的耳目。导致二张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武承嗣、武三思等人见二张得势,也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因二张从中作梗,导致武则天传位太子的形势又发生逆转,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引发朝廷动荡。
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因为与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润一起议论二张,遭人构陷。武延基、李重润皆被处死,永泰公主受惊吓而死。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卧床不起,身边只有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死后,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人商议,担心二张趁机作乱,联合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发动政变,率禁军500余人冲入宫城,杀死了二张,随即包围集仙殿,要求武则天退位。
二十三日,李显代理国政,施行大赦,改年号为神龙。二十四日,武则天被迫传位给李显。二十五日,李显在通天宫即皇帝位。二月初四恢复国号为唐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恢复旧制,将神都改为东都。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病逝,享年82岁,留下遗诏省去帝号,尊为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两年,他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
武则天主政期间,政治上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为了打击关陇集团,他把反对他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杀鸡儆猴,标志着自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关陇集团退出政治舞台。武则天为了笼络天下人才,扩大统治基础。他通过多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阶层,从这些庶族地主中搜罗自己想要的人才,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制举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种,由皇帝下诏才举行一次制举,成绩优异者则破格录用,委以要职。同时他下令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此外,他还进一步发展以乡贡为主的科举制度,首创殿试制度,扩大了选官范围。还出设武举,通过一系列举措,武则天时期每年选拔的人才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
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直不阿的大臣非常器重,但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则一律严惩不贷。他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宽容接受。在他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言敢谏而获罪,但在武则天统治稳定后开始任用库里。他为了掌握国家统治大权,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李弘。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便利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死了另一个酷吏周兴,后来他又杀死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武则天时期,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所管辖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奖赏。反之,如果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则加以惩罚,使得当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全国家庭户口由唐高宗时期的380万户增加到615万户。武则天统治的时代是唐朝的极盛时代,不仅海内富庶,政权范围更远远达到了波斯湾。她上承贞观之治,并为唐玄宗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来源:时光漫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