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跌至10.41%!立讯精密跳出果链,牵手OpenAI赌AI硬件未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8:00 2

摘要:9月22日,立讯精密股价一字涨停,最大封单超46亿元,市值冲上4420亿元。背后原来是OpenAI来了个“跨界牵手”,与立讯精密签了协议,要一起造消费级AI设备。立讯精密是怎样的一个公司,OpenAI又为什么选择它?

9月22日,立讯精密股价一字涨停,最大封单超46亿元,市值冲上4420亿元。背后原来是OpenAI来了个“跨界牵手”,与立讯精密签了协议,要一起造消费级AI设备。立讯精密是怎样的一个公司,OpenAI又为什么选择它?

立讯精密是做消费电子代工起家,一路从小工厂干到苹果核心供应商。AirPods、Apple Watch等这些熟悉的名字,背后都有立讯的身影。连库克都亲自去参观过他们的工厂,还给予了极高的赞扬。

这份光环的背后也藏着隐患。苹果的订单确实多,但毛利率极低。2021到2023年,立讯从苹果那边拿来的业务占了总营收的75%左右,2024年降了一点也还有70%。立讯精密对苹果的依赖越来越深。

结果显而易见。五年间,立讯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18.09%一路下滑,到了2024年只剩10.41%。市值也从2021年起进入下行通道,三年时间,几乎腰斩。

为了摆脱阴影,王来春早2021年就提出了“三个五年计划”,要搞多元化,汽车、通信、工业、医疗全都安排上了。可现实却是,最被看好的汽车零部件业务,虽然营收从2021年的41亿元涨到了2024年的138亿元,只占总营收的5.1%。今年一季度也才6.6%。再看毛利率,2022年是16%,2023年是15.7%,2024年是15.8%。到了今年一季度,直接掉到13.1%。“第二增长曲线”的突破仍面临挑战。

OpenAI选择立讯,不是因为后者便宜,而是因为它“老练”。立讯这些年在可穿戴设备上的代工经验,可以直接复用到AI硬件上。比如他们在无锡搞的AR眼镜工厂,年产能能做到50万台,自动化产线良率高达98.7%。它参与Meta的业务,已经接入到下一代AR眼镜Celeste的传感器集成和光学组件组装,预计2025年四季度就能量产。

并且它在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布了105个生产基地和28个研发中心。德国搞研发,东莞来制造,成本立马省15%-20%。墨西哥和越南建“美墨+东南亚”双枢纽,还能绕开北美的本地化门槛。这套“本土创新+全球交付”的方法,正是OpenAI需要的。

OpenAI这次搞硬件,还拉来了“iPhone之父”Jony Ive。自从OpenAI收购io之后,Ive成了公司“创意与设计”的头牌,光今年就一口气从苹果挖来了20多位硬件工程师,AirPods、Apple Watch的核心人员都在列。

设计是Ive的强项,落地是立讯的强项,这组合有点像“乔布斯+富士康”的翻版。只是这次他们要挑战的,是AI硬件这个新物种。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是721亿美元,到2034年预计能涨到43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是19.59%。2024年前8个月,就有25款AI眼镜被推出,价格从999元到8999元不等。供应链太成熟了,很多厂商已经在“拿来即用”。

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扩展,也会减少对其他单一功能终端的需求。在产品智能化不足的情况下,AI硬件还面临与非智能设备、云服务、软件APP的替代竞争。所以现在做AI硬件,拼的是软件能力。谁能把模型、硬件、生态打通,谁才有可能在AI终端领域占据优势。

立讯精密这次的合作是转型的关键一战。这场合作成不成,没人能打包票。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立讯精密这次是真的下了决心,不再当“果链”核心供应商,而是要向“AI链”核心供应商转型。

来源:男科医生磊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