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不是谁都能玩,中国能做到的事情,发达国家韩国为何却很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8:04 2

摘要:我国辽宁舰是起点,2012年11月入列,从乌克兰买来的瓦良格号改造而来。那时候中国海军还缺经验,但硬是啃下来,突破了舰载机回收引导、高海况射击这些硬骨头。改造过程里,甲板加固、电子系统升级,全靠本土团队一步步摸索。

我国辽宁舰是起点,2012年11月入列,从乌克兰买来的瓦良格号改造而来。那时候中国海军还缺经验,但硬是啃下来,突破了舰载机回收引导、高海况射击这些硬骨头。改造过程里,甲板加固、电子系统升级,全靠本土团队一步步摸索。

入列后,它拉动了一堆配套产业,歼-15舰载机从陆基练到海上着陆,飞行员们反复模拟钩索回收,数据反馈优化设计。这不光是船大,还养活了上万工程师和工人,形成了闭环体系。

辽宁舰的意义,就在于从无到有,给了中国海军练手的机会,让后续的自主建造少走弯路。

接着是山东舰,2017年4月开工,2020年12月服役,这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母,排水量6.6万吨,比辽宁舰略大,舰岛缩短了,飞行甲板面积扩大,能多停几架飞机。内部舱室、机库布局优化,电子系统更先进,武器实弹射击、海上补给这些试验都创了纪录。

山东舰的建造,标志着中国进了自主时代,江南造船厂的团队从钢板切割到模块拼接,全程国产化,供应链从上游材料到下游测试,一条龙搞定。

山东舰入列后,编队跨区机动,实战化训练拉满,战斗力直线上升。

福建舰2022年6月下水,排水量8万吨级,电磁弹射取代滑跃式,这是中国航母的跃升。传统动力却能支持电磁系统,电力供应庞大,靠的是综合电力推进技术,发电机组高效集成。福建舰能搭载更多舰载机,负重也强,标志着中国从滑跃到弹射的跨越。

建造中,上海江南厂模块化组装,误差控制在厘米级,风洞测试优化气动布局。从辽宁到福建,13年三级跳,速度快得让人咋舌,但根基是国家战略倾斜,军工预算稳增,科研院所联动。

航母不是孤立的,得配舰载机、预警机、补给舰,整个编队才活。歼-15从2016年首舰着陆开始,训练体系建起,飞行员从几百小时飞行时数起步,现在已成规模。

韩国那边,情况就复杂了。

韩国海军起步早,2003年“独岛”号两栖攻击舰下水,排水量1.9万吨,能载直升机和登陆艇,吨位上已亚洲领先。但这准航母离真航母差远了,甲板短,起降受限,主要防近海两栖作战。

韩国人眼红中国,2019年国防中期计划里,CVX轻型航母浮出水面,排水量3万吨,计划2025年前开工,2033年服役,配20架F-35B垂直起降机。 方案里,自动化高,人员只需440人,舰载机由空军操作,海航协同。但从头到尾,卡在预算和优先级上。

2022年,尹锡悦上台,强调对朝防御,航母拨款没批,国防预算转向陆基导弹。 到2025年5月,消息爆出,CVX正式放弃,总额82亿美元的五个项目砍掉,包括这个航母梦,转而建无人机母舰。

原因?成本飙升,需求变,能力重复。韩国经济强,但军费占GDP才2.8%,挤不出那么多钱给象征性装备。

技术上,韩国有底子,造船全球第一,现代重工、韩华海洋这些巨头,订单满天飞。但航母结构复杂,弹射器、拦阻索这些,韩国没积累。

韩国转头看KF-21,这国产隐身战机2022年7月首飞,2026年量产,40架首批。 想搞舰载型KF-21N,需折叠翼、强化起落架,尺寸拉长到17.6米。但正常气动布局短距起降弱,在3万吨甲板上滑跑不够,需中型4万吨舰。

开发衍生型,需求评估中,但经验零,风洞测试数据不理想。合作?美国不愿,怕抢F-35饭碗;俄罗斯有垂直起降老技,但俄乌冲突后,韩俄关系凉,2022年起首尔街头抗议不断。

KF-21现在加高超导弹,2025年8月确认空射项目,基于KTSSM,每架配两枚,增强对地打击。 但舰载版,前景渺茫,停在模型阶段。

地缘政治是韩国航母的最大拦路虎。半岛夹在中美日间,日本列岛挡东海出路,航母投射力有限,主要威胁是朝鲜导弹和潜艇,近海防御够用,远洋炫耀多余。

韩日关系改善中,美“印太战略”拉韩国,但也限其自主,核保护伞下,独立核武讨论热,但航母不急。

2025年3月,国会砍项目,议员辩论时直指能力重复,钱该花在无人机和导弹上。 韩国海军总兵力6.7万,74艘主力舰,吨位35万吨,两艘独岛级是王牌,能载MV-22鱼鹰,但转航母需大改,成本翻倍。

中国航母是主权象征,捍卫核心利益,福建舰服役后,三航母时代拉开,编队演习频频。 韩国梦碎,不是能力问题,是现实抉择。

2025年5月MADEX展,韩华摊位推无人机航概念,访客围观,但少了航母模型的热闹。

中国成了,靠积累和决心;韩国难,就在夹缝求生。说到底,强国梦得一步步来。

美媒分析韩国为何放弃建造轻型航母? 光明网

来源:斋晗一点号

相关推荐